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土壤水分过多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PenningdeVries研制的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田间与水槽水分实验结果,建立了稻田玉米生长动态模拟模型,通过两年的实验验证,表明模型对稻田单作玉米的生育期,地上部茎叶干物质的动态及叶面积的变化的模拟与实际值较为一致,而对套作玉米的模拟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研究进展以及为预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获得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方法,并提出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将以计算机模型、数值模拟、自动测定装置等工具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垂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及选取的参数是可行的,并为新疆地区评价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应用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应用情况,并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干旱半干旱耕地施用有机肥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有机肥与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产量。不同处理对作物的分蘖、株高、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有机养分量相近时,可实现产量的最大值。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但复合度下降,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时复合度明显增高,产量也大幅度增如。明确了决定土壤肥力的是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无机复合度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生长发育模型与模拟是近40年来国际学术界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目前已发展为当今最为活跃的农业前沿性研究领域之一,是数字农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物模拟继续朝着应用多元化方向发展,作物生长模型的机理性和预测性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现作物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资源环境的管理中,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会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介绍了作物生长模型发展的4个主要阶段,指出了各阶段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模型的建立过程及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指出生长模型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等温模型为基础,给出了秸秆合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田间层状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和农田实测值吻合良好,因而本模型可有效地用于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墒情的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应用情况,并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作物直接吸收的水分主要是来自土壤。士壤缺水,作物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充蒸腾,就会出现干旱。土壤缺水,是作物出现干旱的根本原因。 土壤中水分含量的不同,土壤对水分的束缚力(即吸取力)也就不一样,水分的运动状态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也就有明显差异。当土壤水分减少到某一限度时,土壤毛管中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液态水的流动急剧减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力开始增大,  相似文献   

10.
水肥耦合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相关文献,从农田水肥耦合的定义、水分及养分相互作用的机理、水肥耦合效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肥对作物产量的耦合效应、水肥耦合对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水肥耦合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对农田水肥耦合机理与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滴灌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土壤的水分运移影响很大,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据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观测数据,建立滴头流量与水分垂直运移距离的传递函数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辨识与优化。在同一滴头流量下,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模型的动态变化,验证了土壤水分垂直运移传递函数模型在不同流量下的有效性,为实现作物根系所需水分垂直运移距离的反馈调节,有效地保证作物根系所需的水分,减小水资源浪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作了概略的介绍,文章通过对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检验的阐述,清晰地表达出运用数学模型方法的三个步骤,说明了在土壤水分运动研究中把类比方法、理想比方法和数学方法统一起来综合运用的过程;讨论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有用性及使用上的局限性,指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运用它才能使其在土壤水分研究上发挥积极作用,强调数学模型的运用必须同实验观测等研究方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是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务件.土壤水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从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SPAC等几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土壤水分的研究概况,并对未来土壤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对高分子吸水剂和渗水膜两种保墒材料的抗旱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水剂与渗水膜在抑制土壤蒸发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吸水剂对土壤水分状况和蒸发性能的影响在于其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并与用量和干旱过程密切相关.混剂土土壤容重略有增大,但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并未减小,反而增大,同时,最小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及通气孔隙度均随吸土比增加而增大.混剂土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在含水量较高的干湿交替阶段远大于初始含水量较低的持续干旱阶段,且与用量成正相关.渗水膜覆盖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对农田水氮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华北平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生产基地,不同农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是造成该地区农田生产力空间变异的基本原因。通过研究该地区冲积始成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剖面性质对水氮过程以及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高产农田的水氮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研究区3块具有不同土壤基础性质且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农田,进行3年田间试验,测定土壤剖面的土壤基本性质,具体包括机械组成、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点、有机碳、全氮;监测土壤剖面0-160 cm的水分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等。运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对各农田的水氮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RZWQM模型在整体上可以很好地模拟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3年不同基础土壤性质农田水分、无机氮、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动态特征,并计算各农田水氮平衡项。各农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对水氮过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具体为:高产农田0-160 cm剖面的最大有效贮水量为223 mm,分别高出中产和低产农田28和56 mm,同时30 cm深度以下土层具有相对较低的饱和导水率。该基础性质差异使得高产农田年均水分损失(地表径流+深层渗漏)仅为150.3 mm,分别低于中产和低产农田5.7和26.4 mm,从而使高产农田作物受到相对低的水分胁迫。高产农田土壤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中低产田高,而碳氮比则较低,使得高产农田具有更高的净矿化氮量(较中产和低产农田高52.0和82.6 kg·hm-2),且较低的氮损失(氨挥发+氮淋洗+反硝化作用),较中产和低产农田分别少6.9和10.9 kg·hm-2。高产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32 kg·m-3,分别较中产和低产农田高12.1%和6.8%,这是因为高产农田受到较低的氮素胁迫。在本研究区不同土壤基础性质农田的氮素利用效率(NUE)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理想的土体构型能够存储更多的有效水,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低的碳氮比能矿化出更多的无机氮,保障了充足的水氮供应,减缓作物受到的水氮胁迫,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银北平原江南村盐碱地改良试验工作中取得的包气带-地下水系统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含盐量、潜水埋深等动态资料,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土壤水分运移基本类型及水盐运移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种植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灌溉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灌溉-蒸发型,荒地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降水-蒸发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种植区在一个年度内的2个大的脱盐阶段和2个大的积盐阶段的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即春灌前、灌期、秋季和冬灌等阶段水盐运移机理及荒地土壤水盐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关于深松整地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探求深松整地对农作物生育的影响,通过对哈尔滨市土壤深松地块和非深松地块对玉米、大豆生长情况的试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深松整地的农作物长势好于常规整地地块,是增强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