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成年梅花公鹿能量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产研究》1997,(1):1-4
  相似文献   

2.
梅花鹿柯氏枸橼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祁连梅花鹿公鹿12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县养鹿场围栏放牧的11头梅花鹿公鹿的12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鹿茸血清也静脉血清的某些生化指标做了比较,发现静脉血清中钠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鹿茸血清(P〈0.05)。  相似文献   

5.
梅花公鹿巴氏杆菌急性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从某鹿场购进23只上锯梅花公鹿.由于对当地疫情不够了解,忽视了防疫注射苗的重要环节,给合群后的鹿群带来了感染疾病的隐患.同年9月末至10月初,相继有4只购入公鹿发病死亡,其中4锯鹿2只,老龄鹿2只.  相似文献   

6.
兴凯湖梅花鹿种公鹿产茸性能分析及其利用年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兴凯湖梅花鹿种公鹿的1994~1999年产茸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公鹿的头茬鲜茸群体锯平均单产为3.429kg;最佳产茸锯龄为6锯;稳产高产期是4~10锯龄;鲜茸产量与锯龄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457+0.469X(y鲜茸产量,X为锯龄),相关系数为r=0.9867(P<0.01);生产利用年限为10年.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公鹿的配种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马鹿的配种期较梅花鹿早10-15天。此期,公鹿性欲冲动强烈,食欲急剧下降,争偶顶撞严重,能量消耗大。据测定,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成年公鹿在配种期的体重平均下降18.12%,参加配种的种公鹿每天配4只母鹿,半月内其体重可下降20%左右。因此期不是所有的公鹿都参加配种,所以,对种用公鹿和非种用公鹿应在饲养管理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13.
饲养梅花公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优质高产的鹿茸,培育具有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种用价值高的公鹿,繁殖优良后代,提高鹿群整体水平。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公鹿有良好的繁殖体况和种用价值,延长生产年限,充分发挥和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繁殖力。生产实际中应根据公鹿在各个时期的生物特性、生产特性和体质状况等特点,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1公鹿生产时期的划分公鹿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性能是随季节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茸和尾对大鼠性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梅花鹿茸和公鹿尾粉剂对大鼠灌胃给药,既能显著增加雄性大鼠睾丸,前列腺仁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的重要,也能显著增加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的重量。  相似文献   

15.
<正>饲养公鹿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获得高产、优质的鹿茸和种用价值高的种鹿,因此,必须依据公鹿的生物学特征、各生产期营养需要、体质状况等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一、公鹿生产时期的划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公鹿的生理活动和生产性能是随不同季节而变化的,为了提高鹿的生产力,便于生产管理,根据公鹿的生产情况,可以将它的生产期划分为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配种恢复期这四个时期。一般把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称之为  相似文献   

16.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散发传染病。以蹄部损害和皮肤,皮下组织,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内脏发生坏死为特征,是鹿业生产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多以秋季散发流行。因秋季多雨,圈舍泥泞。公鹿配种期争配偶决斗,造成盘基损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建始县某梅花鹿养殖场死亡4例梅花鹿,通过对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可见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的菌落;通过细菌生化鉴定结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动物接种实验复制出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相同的病变。因此,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 丰南市一养鹿场1997年年底从吉林、长春等地引进梅花鹿25只,其中母鹿21只,公鹿4只,均为当年生仔鹿,有2只突然发病死亡。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溶血性巴氏杆菌病,现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 病鹿体温41℃以上,精神沉郁,呆立或卧地不起,两眼流泪,结膜潮红,心跳急速,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有罗音,口鼻有泡沫状带血液体流出,食欲废  相似文献   

19.
20.
湖北省建始县某梅花鹿养殖场死亡4例梅花鹿,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综合诊断,梅花鹿疾病为巴氏杆菌与腐败梭菌混合感染所致。鹿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本病发展,取得了满意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