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生态的伐区作业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对考虑生态的伐区作业进行探讨,提出了伐区适宜的作业面积、南方集体林区采伐方式、兼顾生态的木材生产工艺流程、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树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育林土壤是森林林木赖以生存的基础,采伐过程对林地土壤造成了机械及理化方面的影响。本文仅以互助北山伐区、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其理化方面的影响程度,目的对于了解采伐过程对育林地土壤影响的量化指标,从而为本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业区是伐区调查设计中区划伐区的最基本单位。皆伐作业时,怍业区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伐区木材生产成本,而且也影响作业区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效果。现在实行的《东北、内蒙古林区林业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中规定:"皆伐作业区面积不许超过十公顷"。这个规定,对森林更新是有利的,但对伐区木材生产经济效益较差。皆伐作业时,最适宜的作业区面积,应该既有利于森林更新,森林的扩大再生产,又有利于降低伐区木材生产成本。以上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片面的强调那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本文就是从伐区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保证采伐后森林环境条件不发生显著变化来加以探讨,使森林采伐成为利用森林和保证森林生态平衡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 > 弱度采伐(0.71) > 中度采伐(0.67) > 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5.
森林采伐作业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采伐作业质量的根本任务。本文就当前采伐作业。提出了伐区木材生产的过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采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生态采运可归纳为:选择合理采伐方式;选择合理集材方式和工艺类型;设计适合当地条件的机械设备选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幼苗;伐后及时更新;合理布设林道网等。综述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东北林区从建国以来,经过三十来年的木材采伐,伐区的开发顺序,是经历了山下平原区采伐、山腰区采伐以及山顶区采伐等三个历史阶段。当前很多老林业局正处于第三阶段,进行着山顶区的木材采伐。这一带山岗纵横,石塘区交错地形复杂,地势平均坡度的变化范围为25—35度,属于高山角伐区。据不完全统计,在上述地区中按资源计算有10—30%左右。(伊春、大兴安岭林区约占10%,松花江、牡丹江、吉林等林区约占30%)。  相似文献   

8.
论森林采伐作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资源,不可再生的物理组分,各类经营活动必须以维护土壤的持续利用为前提。森林采伐作业不可避免地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扰动,其中最为主要的方面是采伐作业后林地土地理化性质的改变。本文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阐述了采伐作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机理,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森林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森林的生态采伐与运输,其理论基础和主要依据为生态学。所谓的森林生态采运,是指充分地考虑到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学特性,对伐区进行设计和区划,开展现场作业和劳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其着眼点是把对森林的采伐利用与实行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以达到让森林提供的物质资源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基于此,通过对生态采伐运输理论进行分析,进一步回顾森林生态采运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的进展情况,并通过对当前森林采运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生态采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伐剩余物是生产工业木片的主要原料。采伐剩余物伐区削片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生产带皮不筛选木片1.8万层积m~3,介绍了生产线的工艺布局、选用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分析了生产线机械设备的选型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通过试验和分析计算得出:生产线采伐剩余物利用率平均为64.69%;木片合格率平均为80.83%;木片的单位运输成本为5.34元/层积m~3;木片单位生产成本为19.35元/层积m~3。削片生产可分为伐区削片和山下削片,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这两种生产在东北林区将并存。从亚布力林业局对两种生产比较得出:伐区削片在采伐剩余物利用率、木片单位运输成本和木片单位生产成本等指标明显优于山下削片。  相似文献   

11.
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影响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森林采伐作业对林地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林内小气候等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就减轻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技术措施.由于这些不利影响的客观存在,森林采伐作业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约束条件下进行,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限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之内,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森林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壤呼吸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来源,采伐作为森林经营的常规活动之一,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人为干扰措施。开展有关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森林碳循环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将采伐分为2类:皆伐和部分采伐(择伐、渐伐、间伐和更新采伐等)。分别综述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讨论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机制,总结了当前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采伐对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采伐强度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幅度;②皆伐或部分采伐后土壤呼吸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受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③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④皆伐或部分采伐对Q10的影响;⑤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为:①因采伐强度、采伐措施、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气候类型、森林类型和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采伐的影响效果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②采伐往往导致土壤自养呼吸减少,异养呼吸增加,土壤总呼吸表现为两者相抵的程度,这种影响会随植被恢复程度的提高而减小;③采伐后短期内Q10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长期往往会下降。未来关于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应集中于土壤呼吸组分及其温度敏感性对采伐的响应,同时应结合不同强度采伐、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其他营林措施和大气CO2浓度上升等全球变化因子,探讨采伐对区域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更好地理解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表2参89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火灾致使森林面积蓄积遭到很大破坏,植物群落发生逆行演替,植物种类及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为尽快恢复火烧区植被保持林地生产能力,使其长期发挥森林功效,维护平衡,必须对火烧区进行森林植被恢复进行人工植苗。一、清理方式和方法1.清理方式:采用全面清理。2.清理方法:(1)带状归堆法:带宽1.5米、高不超过1.5米,带间距为10米带的方向视伐区坡度而定,地势平坦的可顺山堆积,以方便更新作业;坡度超过16度要横山堆积,以利于水土保持。(2)火烧处理法:有条件的生产单位,在保证防火安全的情况,在冬季可以将无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风倒木、病腐木、以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而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效益都有来源于对森林资源的采伐与利用。如何才能够在发挥森林资源利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森林结构不被破坏,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才是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应用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此,要从实际森林伐区发展情况的角度出发,对生态采伐与运输的理论科学性、技术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一、关于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辽东山区水源林改造及林下经济开发的生态防护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树冠截留量减少,地表径流明显增加。皆伐改造区地表径流、土壤流失量是对照区的210.7%、517.6%,抚育改造区是对照区的182.2%、373.7%。说明采伐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抚育改造区枯枝落叶量比对照区仅减少11%,说明抚育改造后枯枝落叶层对降水截留影响较小。利用水源林发展林下经济,利润是对照区的250.99%~283.45%,经济效益显著。林下栽植的经济植物还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固土保水作用,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结合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资源现状和特点,抚育改造是较好的天然次生林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提高伐区作业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根据兴隆林业局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合理的选择采伐方式与方法,论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更新,保证伐区作业质量提挡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森林采伐作业设计的内业审核、检验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涉及到森林采伐作业设计各项因子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准确、设计是否符合程序,进而反映到采伐作业的质量好坏。因此,负责森林经营工作的人员,对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数据,如株数、断面积、平均直径和蓄积等原始材料,都要重新查表计算、进行认真核对。设计中的这些因子平均每项都在10个以上,几千块标准地材料就要计算3万个左右的数据,要在短时间内市核、检验  相似文献   

18.
正林业发展离不开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采伐作业中的技术、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成为近年来林学界研究热点。过去掠夺性的森林采伐,已造成许多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乃至崩溃,这是诱发当今生态环境严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森林采伐作业中,不合理的采伐、集材以及林地清理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林木采伐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以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1.林业采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伐区集材方式对森林生态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伐区集材作业对森林中保留木、地表的破坏及对土壤的压实等情况。在分析、研究伐区集材对森林生态干扰破坏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低限型干扰的技术措施,从而为永续利用森林,建立生态型伐区集材作业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主伐对森林景观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不同尺度分析了采伐对森林景观的影响。通过对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总体景观比例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景观内各组份水平分布的隔离度等比较表明,采伐后自然重建的景观与原生景观无显著差异,森林景观对采伐干扰具有渐进稳定性。各景观单元均属聚集性分布。景观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有一定提高,景观优势度有所降低。采伐使景观单元破碎化,出现重组现象。采伐引发的景观单元转移概率因类型不同而异;松栎混交林景观单元在其生态区位内稳定性强,对采伐有负反馈效应;华山松为优势的景观单元采伐后明显扩大,以铁杉为主的景观单元也有类似情况;弱度干扰的红桦、云、冷杉景观单元结构稳定并有所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