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成鹿依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机能不断完善,性器官发育逐渐成熟,鹿既要生长又要面对生茸及产仔等问题,在饲养管理上应予以关注,饲养管理好的公育成鹿第二年就可以长出分叉茸,母育成鹿16个月就可以配种怀孕,实现生产.做好育成鹿的工作也可为以后鹿茸高产及多产仔打下基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育成鹿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哺乳期和离乳期仔鹿更有适应能力、抗病力,在生产中往往被生产者忽视;对育成鹿的饲养管理除常规方式之外,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3.
育成鸡也称中雏,一般指7-20周龄正在发育的鸡。育成鸡习习毛已经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在农村,一些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延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下面与养鸡户谈谈育成鸡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5.
6.
《饲料博览》2004,(1):53-54
犊牛指生后到断乳的小牛,一般将3月龄以内的牛称为犊牛。犊牛按生理特点分为初生期(出生后到7~10天)和哺乳期。也可将其分成三阶段:出生阶段(3日龄)、早期断乳阶段、断乳后阶段。育成牛分为育成前期(4~6月龄)和育成后期(7~24月龄)。总之各阶段都是按生长顺序来划分的,所以本栏目大致按生长顺序安排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仔狐断乳分窝后到取皮前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 1育成期的饲养 仔狐一般在8周龄断乳分窝.断乳后前10天的日粮,仍按哺乳期补饲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饲料的种类和比例保持原来水平.在2~4月龄期间,幼狐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8.
幼龄水貂育成期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使全群都能达到其遗传性所规定的体型与毛皮质量,得到张幅大,质量好的毛皮,成为优良种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年的经济效益和下一年的再生产,此期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山鸡幼雏至性成熟前(7月龄左右)的这一阶段为山鸡的育成期,这一阶段是山鸡一生当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山鸡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山鸡能否早日作为商品上市或其作为种用性能的好坏,山东省曹县位湾镇杨楼村青年农民蔡生华,从1996年开始饲养山鸡,在饲养  相似文献   

10.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与其今后的成活率和产量率息息相关,分别介绍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以期指导养殖户对鸡群育成期的饲养。  相似文献   

11.
12.
塔里木马鹿是繁衍生息在塔里木盆地古老的野生马鹿亚种。塔里木马鹿完全实现全舍饲、人工自繁自养已有三十余年历史,近十年来塔里木马鹿饲养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马鹿育成鹿的培育和饲养管理技术是马鹿饲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对马鹿生产性能的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幼鹿正值强烈的生长发育阶段,表现为生长速度快,生长强度大,能量代谢旺盛,其体重、体尺及各种机能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只有加强对幼鹿的科学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体大、健壮、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优良个体,才能使鹿群质量和数量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幼鹿的饲养管理可分为哺乳仔鹿、断奶仔鹿和育成仔鹿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16.
养鸭生产在青州地区拥有广大的市场,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育成鸭为例,分别从放牧饲养方式和圈养饲养方式为切入点,对具体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1 幼貂营养需要特点 水貂仔兽从40~45日龄离乳,转为以饲料为食,至9月末为育成期,此为幼貂阶段,以后则转入准备配种期或换毛期.育成期,由于营养物质和能量在体内以动态平衡的方式积累,使机体组织细胞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幼貂生长和发育迅速,尤其在40~80日龄期间,是胎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表1).此时幼貂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蛋白质代谢呈正平衡状态,即摄入氮总量大于排出氮总量.因此,对各种营养物质,尤其对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1 育成期的饲养 仔狐在生后8周分窝断乳,可视母狐泌乳状况酌情而定,如果母狐泌乳量减少,并拒绝给仔狐哺乳,可在45日龄左右断乳分窝. 断乳后的前7~10天的日粮,仍按哺乳期补饲的日粮标准饲喂,饲料的种类和比例保持原来水平.在2~4月龄期间,幼狐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育成期的日粮必须供给维持和继续生长发育的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随着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也稳步上升,直到第7个月龄止.其能量需要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