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年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猪瘟对猪的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养猪业的重大损失。1发病特点该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的脏器及尸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经接触后通过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被弱毒株  相似文献   

2.
<正>开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腹泻仍是猪的常发病、多见病。要注意鉴别诊断,分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控制目的。1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和薮猪虽感染  相似文献   

3.
1流行病学1.1传染源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1.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剩余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相似文献   

4.
据公开资料显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属于急性的发热并且具有基础性的传染病,引起发病的是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主要威胁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1流行情况猪瘟在自然条件下仅仅有猪会感染,所有年龄、性别、品种的猪以及野猪均容易感染,全年各季都能发生。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猪瘟病毒,患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以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能将病  相似文献   

6.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家猪、野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非洲猪瘟病毒对热的耐受性不高,一般60℃即可将其杀灭,一般的消毒剂也能将非洲猪瘟病毒杀灭,非洲猪瘟感染的病猪临床表现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好识别,猪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最高可达100%。1流行病学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主要是发病或者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只,此外还有分泌物和排泄物,被非洲猪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牧业》2019,(6):73-74
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剩余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三)易感动物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高度传染性热性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先天性感染则表现迟发性病症。1流行特点猪(包括野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可感染。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病愈猪带毒一般不超2星期,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猪瘟病毒(CSFV)为RNA单股正链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是猪瘟的病原,危害家猪和野猪。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猪瘟对猪危害极为严重,可造成养猪业的重大损失。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为DNA病毒,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仔猪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猪瘟属于急性的发热并且具有基础性的传染病,引起发病的是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主要威胁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1流行情况猪瘟在自然条件下仅仅有猪会感染,所有年龄、性别、品种的猪以及野猪均容易感染,全年各季都能发生。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猪瘟病毒,患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以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能将病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5,(5)
<正>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是猪瘟的病原,危害家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猪瘟对猪危害很严重,会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目前仍是我们国家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猪瘟的发现最早出现猪瘟症状描述的是在1810年美国的田纳西州,但是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猪瘟才被正式报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只感染猪,包括野猪和家猪。病猪临床症状为采食量下降、高热、白细胞减少、内脏器官出血、皮肤出血。目前还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本病的控制主要依靠实验室快速诊断和执行严格的消毒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非洲猪瘟是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发生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只感染猪和野猪,但软蜱虫带毒传播。该病的致死率可达到100%。正常猪与病猪或其排泄物的接触是导致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缺乏相应的疫苗及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从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首次出现在辽宁省之后,对我国的生猪增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猪常年均可发生,病猪或害病没有死亡的猪能从粪尿、眼屎、唾液排出病原体,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特种野猪猪瘟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对随机从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河北等十多个省市70个特种野猪养殖场采集样品2 100份,其中疑似病猪样品350份,进行猪瘟病原和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猪瘟病毒RT-PCR检出阳性率为1.82%,疑似样品中猪瘟病毒RT-PCR检出阳性率为10.92%。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30%;疑似病猪抗体阳性率为27.80%。可见特种野猪养殖场猪瘟抗体水平较低,养殖场存在猪只带毒现象。  相似文献   

16.
应用猪蓝耳病、猪瘟RT-PCR检测试剂盒对疑似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野猪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材料进行病原特征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病料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但不存在猪瘟病毒感染;对猪蓝耳病病毒流行株NPS2基因分析表明,野猪源蓝耳病病毒NPS2基因与家猪源同源性达95.2%以上,是存在基因缺失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研究结果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引起野猪发病,应采取相应疫苗免疫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7.
<正>1流行特点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广泛性点状出血病,病猪出现败血症或繁殖障碍。猪瘟病毒是黄病毒科的成员,2%氢氧化钠是最合适的消毒药。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猪瘟病毒可以垂直传播,引起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临床症状猪瘟潜伏期一般为5~7天,短的2天,最长21  相似文献   

18.
田星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203-203
1流行特点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广泛性点状出血病,病猪出现败血症或繁殖障碍。猪瘟病毒是黄病毒科的成员,2%氢氧化钠是最合适的消毒药。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猪瘟病毒可以垂直传播,引起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猪瘟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致病病原为猪瘟病毒。该病毒属黄病毒科,致病性强,病猪死亡率高。猪是猪瘟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猪瘟。病猪以高热、内脏出血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1症状表现了解猪瘟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在屠宰检疫中对猪瘟作出鉴别与诊断。猪瘟包括四种症状类型。  相似文献   

20.
1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当前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为主。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易感动物,病毒主要经过口和鼻进入猪的机体,扁桃体是病毒复制的最初部位。急性型和迟发型病猪缺乏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在感染期可产生一定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