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雌激素症多指镰刀菌雌激素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的雌激素中毒,表现为发情前后备母猪采食霉玉米后发生外阴阴道炎。临床表现不易与雌激素过多症相区别,诊断主要依据畜群的繁殖力、临床症状和饲喂史。防控措施包括停止摄入玉米赤霉烯酮、使用前列腺素F2α,或饲喂能促进排泄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份发现小母猪采食饲料后阴道红肿,发情延期或假发情,严重时引起母猪阴道脱出、直肠外翻、子宫肿胀、胚胎发育不良及流产等类似中毒的症状。经研究分析发现,是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引起,这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中毒症,能引起猪和牛的不孕或流产。在所有家畜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饲料中含有1mg/kg玉米赤霉烯酮就足以引起猪的雌激素中毒症,小公猪采食玉米赤霉烯酮后,出现“雌性化”症状,如乳头增大、睾丸萎缩等,还可引起母猪窝产仔数减少。现将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米霉变可以产生很多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玉米赤霉烯酮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生产母猪主要是假发情、返情(屡配不孕)、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严重的会导致阴道和子宫脱出。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该毒素的解毒与去毒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论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对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肝肾毒性、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转化玉米赤霉烯酮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ZENC是一类酯水解酶,可水解玉米赤霉烯酮12-C的酯键,破坏玉米赤霉烯酮的结构,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索ZENC对麸皮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当pH为6.5、含水量为50%、处理时间为24 h时,毒素降解率达到87.29%。在乳酸菌的麸皮发酵中,ZENC与植物乳杆菌菌粉复合使用效果好于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联用,麸皮发酵48 h后,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最高可达53.4%。  相似文献   

8.
通过玉米赤霉烯酮与对苯二胺反应,制备出玉米赤霉烯酮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试剂盒对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捕获量为50ng/ml,与玉米赤霉烯酮结构或者功能相似的竞争药物: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等5种药物进行特异性反应时,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非甾体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大量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毒害作用及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强,主体饲料中很常见,生产中常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来降低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繁殖机能、免疫功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阐述了吸附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试验解决了田间毒素在仓储阶段是否增加的问题。通过对玉米类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两次检测发现: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增长率分别为157.6%和288.5%;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增长率分别为167.9%和274.4%;呕吐毒素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玉米赤霉烯酮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烟曲霉毒素的各种生物标记物可用来证明两种酶制剂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的体内功效和两种木质纤维素吸附剂无法吸附猪胃肠道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具有生殖系统毒性,对养殖业造成威胁。研究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技术对提高动物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脱毒技术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目前饲料的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淼  李鹏  朱连勤  王哲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11):116-119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是世界上污染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强烈的雌激素样效应及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清除玉米赤霉烯酮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污染,避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需不断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脱毒的方法,但传统的脱毒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具有无残留及特异性的生物脱毒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论文主要就降解玉米赤霉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作用,本研究以1月龄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线粒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离体研究玉米赤霉烯酮对胸腺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10~25 μg/mL)玉米赤霉烯酮能显著增强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线粒体代谢MTT能力,增强线粒体活性,使线粒体膜电位升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Zeoralenone,ZEN)为一类主要由镰刀菌属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等。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现象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它不仅对玉米生产、贮存和加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且危及人和畜禽的生命健康。本文简要概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生产的毒害作用,对其污染现状、防控和检测方法进行简单归纳,为猪生产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玉米赤霉烯酮在猪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之后利用这些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4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口服暴露模块、吸收模块和肝肠循环模块及玉米赤霉烯酮的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玉米赤霉烯酮经口多次(1 mg/d,连续7 d)暴露后,各组织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预测结果显示,玉米赤霉烯酮经口暴露后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脂肪和小肠中消除缓慢,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越来越重视镰刀菌属霉菌毒素的污染,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不同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猪对其最为敏感。但是,饲用谷物一般都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肉鸡、奶牛等其他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通过分析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多年来的检测数据发现,中国饲用谷物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现象。其中,饲料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达到93.60%,不同省份检出率略有差异,但均高于87.50%,云贵川和两广地区的饲料样品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最高,达到100%和99.06%。玉米副产物仍是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最严重的饲料原料,平均值达到198.49 μ g/kg。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证实,酵母细胞壁来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可以有效地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降低养殖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带来的风险,对各畜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猪霉菌中毒病临床较为多见,高温高湿季节较为多发,霉菌毒素种类较多,以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临床最为多见。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危害,病猪可表现全身症状;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危害生殖系统,病猪表现发情不规律,流产,屡配不孕,生殖能力下降。预防本病需把好饲料原料关,做好饲料的运输和存储工作,猪场做到细节化管理,合理使用脱霉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指奶牛由于采食了被镰刀菌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引起的以小母牛乳腺增大、阴户肿大、不孕,母牛受胎率低下、胚胎早期死亡、流产等繁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敏感性有差异,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中毒病。1病因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研究发现,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若干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污染极其普遍,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