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蚕区栽植的21个桑品种的桑叶营养品质、保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桑叶药食用途的专用桑品种。对21个桑品种的桑叶营养品质因子分析表明,影响桑叶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为维生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这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6.321%,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桂桑优12、桂25和桂桑优62,这3个品种可作为广西蚕区桑叶食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对21个桑品种的桑叶保健品质因子分析表明,影响桑叶保健品质的主要指标为芦丁含量、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和多糖含量,这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5.972%,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桂诱M200、桂62和桂诱M257,这3个品种可作为广西蚕区桑叶保健品开发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特有的23个蓖麻蚕品种在各发育阶段中的营养成分活性功能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蓖麻蚕的蚕、蛹、蛾之间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蚕和蛹之间差异不大,雄蛾和雌蛾之间差异明显;蚕、蛹、蛾之间多酚含量因品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蚕中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发育阶段;蚕、蛹、蛾之间多糖含量平均值差异不大,除雄蛾中的含量较低外,其他3个发育阶段的多糖含量基本相同,但各发育阶段不同品种间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蓖麻蚕的蚕、蛹、蛾之间生物碱含量差异非常大,蚕中生物碱的含量显著高于蛹和蛾;蓖麻蚕只有在蚕中检测到DNJ,而在蛹和蛾中没有检测到DNJ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家蚕幼虫体内的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在家蚕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以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感染家蚕幼虫生产蚕蛹虫草,分别以20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3天幼虫作为寄主,调查96 h家蚕感染率、10 d出草率及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筛选蚕蛹虫草产量高且富含DNJ的家蚕品种。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对不同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感染率和10 d出草率均达到100%;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制备全蚕粉样品中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家蚕品种楚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557 5%,用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培育的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用家蚕品种东四单幼虫培育蚕蛹虫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239 7%。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不同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同一株蛹虫草菌对人工培育蚕蛹虫草的出草率没有影响;蛹虫草菌在蚕体内生长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降低蚕体原有的DNJ含量,家蚕品种东四单的5龄幼虫可用于生产高DNJ含量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蓖麻蚕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推广养殖的可行性,于2023年8~9月,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开展蓖麻蚕品种南一的养殖试验,全程记录蓖麻蚕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发育经过、生命力及经济性状。结果显示,蓖麻蚕从收蚁至5龄起蚕均眠起集中,全龄食叶快、生长迅速、发育整齐。5龄经过6~7 d,全龄经过19~20 d。4龄起蚕结茧率、死笼率和4龄起蚕虫蛹率3项生命力指标优良,未发现死蚕及死蛹。4龄起蚕虫蛹率达99.8%,其中2个饲育区100%,饲养成功率高。全茧量3.24 g、茧层量0.51 g、茧层率15.77%。试验结果表明,蓖麻蚕可在新疆巴州正常生长,发育整齐、生命力强,可根据当地蓖麻种植面积规划蓖麻蚕养殖区域和饲养量,促进增收,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不同蓖麻蚕品种在5龄蚕期间各种营养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以B2、朝白、高白、桂B、南一、江广6个蓖麻蚕品种为原料,研究5龄起蚕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以及多酚、黄酮、多糖、生物碱、DNJ含量的变化。不同蓖麻蚕品种在5龄蚕期间粗脂肪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4天达到最高值;粗蛋白含量在第2或第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升高的现象,通常在5龄的第2或第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第5天又上升;在活性成分方面,不同品种蓖麻蚕在5龄期间,多酚、黄酮、生物碱、DNJ含量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并且在第2或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第5天后又上升,而且不同蓖麻蚕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品种蓖麻蚕在5龄期间,多糖含量基本是先下降后上升,在第1天和第5天多糖含量较高,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并考虑饲养成本,建议在对5龄蓖麻蚕开发应用时间以5龄蚕的第2天或第3天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覆土培育的方法人工栽培蚕蛹虫草,在相同的培育环境条件下以6株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和4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6天幼虫供试,筛选合适的菌株和蚕品种。同一个家蚕品种的幼虫接种不同蛹虫草菌株的感染率差异显著;接种相同蛹虫草菌株120 h时,家蚕二元杂交组合与四元杂交组合幼虫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至168 h,仅接种菌株H24的2个家蚕二元杂交组合间幼虫的感染率差异显著,各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其余菌株的感染率已无显著差异,家蚕品种7532×湘晖的幼虫接种菌株LP4的感染率最高达到93.33%,并且该菌株对4个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不同菌株接种各家蚕品种幼虫的发菌率无显著差异。各家蚕品种幼虫接种菌株H24和H7未获得子实体,接种菌株H10和LP4的出草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4.73%和88.70%。供试菌株和家蚕品种均显著影响蚕蛹虫草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菌株的影响更显著:以菌株L2接种7532×湘晖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虫草素含量最高;以菌株H0接种932·芙蓉×7532·湘晖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腺苷含量最高;以菌株H0接种洞·庭×碧·波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虫草多糖含量最高。综合各项试验成绩初步认为:蛹虫草菌L2菌株和LP4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家蚕品种直接影响菌株的感染速度,对培育蚕蛹虫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蓖麻蚕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是否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以不同饲料种类育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蚕为因素比较不同组合的成分含量,即将分别用蓖麻叶和木薯叶饲养所得到的熟蚕、预蛹和蛹进行鲜样检测,并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分析。用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其各发育时期氨基酸含量高于用蓖麻叶饲养的蚕,且熟蚕预蛹蛹。不同饲料饲养蓖麻蚕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的差异均极显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蓖麻蚕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脂肪和总糖含量差异均极显著。同种饲料饲养所得的蛹的无机元素含量最高,预蛹次之,熟蚕最低。用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无机元素含量高于用蓖麻叶饲养的蓖麻蚕,所有样本的铅、砷、汞、镉4种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用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3种虫态鲜样的氢氰酸含量为0.5 mg/kg左右,低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对氰化物的含量的限值规定。本试验证实了食用蓖麻蚕的熟蚕、预蛹和蛹是安全的,也证明了蓖麻蚕不管哪种虫态,营养物质的含量是十分丰富的,可以针对各营养物质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虫态进行烹饪。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桑枝药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广西蚕区16个栽培桑品种的桑枝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包括特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药用品质,筛选适合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分析结果表明,从8项检测性状指标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57%,较好地反映了桑枝药用品质的综合信息。影响桑枝药用品质的最主要的指标为总黄酮、多酚、多糖、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桑品种是桂诱M200、桂诱M161和桂诱M208,这3个品种可作为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9.
蓖麻蚕(木薯蚕)的品种选择与饲养技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2,39(3):42-43
1 选用良种木薯蚕品种根据其幼虫肤色、血液、斑纹等特点 ,大体可分为 5大类型。蓝皮类型属白血系 ,如申蓝、蓝皮等品种 ;素白类型属白血系 ,如素白品种 ;花白类型属白血系 ,如花白、小花白品种 ;白黄类型属黄血系 ,如白黄、桂 B、高白等品种 ;花黄类型属黄血系 ,如花黄、南宁一号等品种。目前 ,广西生产上推广的木薯蚕品种为白黄和南宁一号 (简称南一 )。这两个优良品种抗逆性强 ,耐高温 ,食叶快 ,茧形大而白 ,丝质较好 ,茧层率达 1 5%~ 1 6 % ,单盒产茧皮 3.5~ 4 .0公斤。深受蚕农欢迎。其性状简述如下 :南一 :是花黄的混血种 ,原为南…  相似文献   

10.
蚕、蛹、蛾的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珍贵的补品。家蚕生物体(蚕、蛹、蛾)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护肝、防癌、治疗糖尿病和性功能障碍等药用价值,以其为基料开发出如全蚕粉、蚕虫草、蚕蛾复合粉、蛹油、蛹蛋白、虫草茶、五香蚕蛾、雄蛾酒、丝素肽等多种食品、保健品和药品,极大地拓宽了家蚕生物体的利用途径,为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蓖麻蚕原产印度,由于它长年连代发育,我国每逢冬季,蓖麻落叶,饲养困难,便有绝种的危险。 目前我们用两种办法使蓖麻蚕度过冬季。 (1)冬天以代食品如蒲公英叶子替代蓖麻叶,蚕儿生长发育都还正常;但是蒲公英叶子比较小,野外零星采集也此较麻烦。 (2)蓖麻蚕蛾与樗蚕蛾进行杂交,在杂种后代,累代选育以蛹越冬的品种。 除了上述两个办法之外,我们也曾尝试用低温处理蓖麻蚕蛹,希望抑制它的生理活动,延长蛹期,达到调节时间甚至过冬目的。 本文叙论低温冷藏多化性蓖麻蚕蛹的方法及其对成虫发育的影响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食用马桑叶的蓖麻蚕蚕蛹(以下简称马桑蚕蛹)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文中分析了马桑蚕蛹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含量以及马桑毒素及有害金属在蚕蛹中的残留情况,并采用动物饲喂试验对马桑蚕蛹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马桑蚕蛹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6.0%,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比值为0.5832,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比值为0.3684;马桑蚕蛹粗脂肪质量分数为0.7%,含α-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多种脂肪酸,并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马桑蚕蛹矿质元素丰富,高钾低钠,铁、硒含量尤为突出;马桑蚕蛹砷、镉、铅、汞、铬等有害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马桑蚕蛹未检出羟基马桑毒素、马桑宁、马桑亭等马桑植株毒素残留,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其实际无毒.可见马桑蚕蛹食用安全,营养价值优于蓖麻叶、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蛹,是一种健康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3.
蚕体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状况与品质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鸿  张龙  王兵  徐汉福  郭涛 《蚕业科学》2012,38(1):130-134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优选的蛹虫草菌株YCC-XD-2在家蚕蛹、蛾培养基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培育蛹虫草,比较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的生长状况和虫草素含量,探究高产优质蛹虫草的培养方式。蛹虫草菌种在蚕体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其中:蚕体培养基以蚕蛾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较好;蛹粉代料培养基以糯米+蛹粉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较好。蚕体培养基培育蛹虫草子实体中的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蛹粉代料培养基培育的蛹虫草,其中,蚕蛾培养基培育蛹虫草子实体中的虫草素质量比高达21.97 mg/g。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蛹虫草子实体中的虫草素含量高于菌丝体和培养基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家蚕蛹、蛾培养基可以生产出高品质蛹虫草。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在医用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以家蚕5龄幼虫、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为材料制备壳聚糖,并测定样品的结构、理化性质和抑菌活性。3种材料制备壳聚糖的红外光谱与壳聚糖标准品基本相似,只存在个别峰值、峰位的差异,表明3种壳聚糖样品的基本结构相同。3种壳聚糖的粘度和分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达到90.4 m Pa·s,家蚕5龄幼虫蜕皮物(简称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则低至11.7 m Pa·s,蚕蛹蜕皮物(简称蛹蜕)和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104、1.2×104,均小于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0×105);蝉蜕和蛹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接近,均高于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3种壳聚糖抑菌的最适p H在4.5~6.5,依据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蝉蜕和蛹蜕制备的壳聚糖。测试结果提示,家蚕5龄幼虫和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等均是开发昆虫壳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在家蚕品种选育、品种实验室鉴定以及原原种繁育过程中,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健蛹率等生命力指数,常被用来作为生命力选择的直接依据。因此这些生命率指数的计算方法,必须如实地、全面地、本质地反映一个蛾区或一个饲育小区的生命力概况,才能为正确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才能使选择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柞蚕卵、幼虫、蛹、蛾的营养成分,介绍了柞蚕蛹粉、蚕蛹皮、蚕蛹复合氨基酸和柞蚕雄蛾粉、雄蛾油、雄蛾酒的药用功能,以及蚕蛹皮中的几丁质和壳聚糖在医学材料方面的用途,并对柞蚕资源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家蚕在昆虫学上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时期。卵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蚕种。幼虫期:就是我们养的蚕儿,蚁蚕由蚕卵中孵化而出,啃食桑叶,逐渐长大,它是家蚕一生中取食营养的阶段。蛹期:蚕儿老熟吐丝结茧,脱皮化蛹,我们称它为蚕蛹,蚕蛹不食少动,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9.
蚕与蜜蜂并称为人类两大畜养昆虫[1],几千年来的蚕、蛹、蛾食用历史足以证明其食用的生物安全性,食用蚕类食品已成为产地民间饮食习惯,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防病、治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如已开发成功的白僵蚕、冬虫夏草、蛾公酒、延生护宝液等,都是以蚕、蛹、蛾为原料生产的药品和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20.
郑世杰  秦俭  宋毅  童晋 《四川蚕业》2002,30(4):8-10,23
家蚕主产品是蚕丝及丝绸制品 ,除此之外 ,非绢丝用途的产品在蚕丝业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利用家蚕和桑的营养保健功能 ,经过我们多年开发研究 ,形成了桑蚕非绢丝产业的系列产品 ,有家蚕基因工程植酸酶、低尿酸盐全蚕粉、系列桑茶、蚕蛹红景天胶囊、蚕蛹人参胶囊、雄蛾胶囊、蛹虫草等 ,为家蚕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