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鳜鱼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翘嘴鳜生长速度快,分布广而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由于野生鳜鱼资源日渐减少,给发展鳜鱼规模养殖带来限制,因此建立鳜鱼苗种生产基地尤为必要。近几年来,我们对鳜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多次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小结如下,供参...  相似文献   

2.
一、亲鱼培育是关键。亲鱼来源于冬季捕捞的体重在1kg以上的个体,或直接在网箱中选择,雌雄比3:2为宜。培育亲鱼的鱼池水质必须清新,排注水方便,或在网箱中培育。饵料鱼应与亲鱼同时进池,比例为1:1。每2—3周检查一次,及时补充适口的饵料鱼。开春后于4月上旬对亲鱼进行催熟,雌鱼剂量0.5—1mg鱼脑垂体/kg或3—5μgLRH—A/kg,雄鱼减半。条件好的单位如能结合对鱼池进行降水增温、注水保温、流水刺激等生态催熟方法,亲鱼发育会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3.
鳜鱼,俗名桂鱼,是人们喜爱的—种名贵鱼。这种鱼在港澳市场誉为“淡水石斑鱼”,为紧俏热门货,创汇不受统配计划限制,公斤价格达17元以上,国内市场亦有少量供应,公斤价格7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鳜鱼提早人工繁殖试验宋长太,王文成,胥加和,张丁林我们1995年在江苏省盐城市鱼种场利用电厂余热水资源,进行了提前培育鳜亲鱼、提早繁殖鳜鱼苗和夏花鱼种培育工作,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鱼来源亲鱼是本市郊区义丰镇水产养殖总...  相似文献   

5.
6.
江苏省海门市国营水产养殖场于 2 0 0 2年承担实施了南通市科技局下达的《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课题 ,在 5月底共催产亲鱼 1 5组 ,产苗61 .7万尾 ,育成体长 2cm左右的苗种 7.2 6万尾。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   1 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一口 ,面积 1 333m2 ,放养亲鱼 1 6组 ,其中 1 2组是用 1 999年、2 0 0 0年从广东引进的苗种养成的 ,4组是从外捕获的野生鳜鱼。亲鱼池投喂鲫鱼、鳊鱼、白鲢的鱼苗作饵料鱼。从5月 1 8日开始进行冲水刺激 ,每天冲一次 ,每次 1h。2 .亲鱼催产( 1 )催产时间从 5月 2 8日起分三批催产 ,2 8日…  相似文献   

7.
收集长江野生鳜鱼的成鱼,驯养后培育至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改进人工繁殖设施、分两次注射催产剂、二级处理孵化用水、二级培育鳜鱼鱼种。本试验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为90.1%,孵化率69.9%,获取鱼苗214万尾,培育出3.3cm以上的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8.
陈文龙 《淡水渔业》1995,25(2):40-41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管理陈文龙(浙江省德清县水产局)鳜鱼又名桂鱼、季花鱼等,经多年人工繁殖与驯养已成为各地重要经济养殖鱼类。我们根据近10年的生产实践,对鳜鱼人工繁殖的规范化技术作如下简要介绍。一、亲鱼品种、来源和选择1.品种:常见的有翘嘴鳜、大眼鳜、斑...  相似文献   

9.
青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按雌雄比为1:1.5放养,亩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  相似文献   

10.
异育银鲫是我国黑龙江省出产的方正银鲫与兴国红鲤的异源精子激发雌核发育的种类。为了扩大异育银鲫放养,我站于八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共催产银鲫189尾,产卵164万粒,孵苗z2万尾,现将人工繁殖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二线小丑鱼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条件下,模拟自然环境对野生的二线小丑进行驯养并使其达到性成熟,配对产卵。用体视镜对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并用显微照相的方法进行生态学、形态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线小丑的胚胎发育同大多数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端黄卵盘状卵裂。在水温26℃条件下,约经176h完成孵化。胚后仔、稚、幼鱼阶段身体色素逐渐增加,鱼体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仔鱼在孵化当天即可开口摄食,3~4d后变态为稚鱼,9~10d后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由于胃腺发育不完全必须投喂天然饵料,当进入幼鱼期后胃腺发育完全,可由天然饵料逐渐转为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引进虹鳟鱼三倍体发眼卵。对鱼卵的人工孵化、苗种培育以及疾病预防等环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虹鳟鱼三倍体的人工繁育易于管理,苗种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市场价值高。养殖户们利用原有的虹鳟鱼池即可进行养殖,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大力推广三倍体养殖对调整冷水鱼产业结构,实现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鮠,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 粒/g体重.采用DOM、HCG、LHRH-A2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 h至20 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瘤背石磺亲体在不同温度、盐度下受精卵的孵化及不同开口饵料、不同附着基对浮游幼虫的培育和附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亲体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超过95%;在(27±1)℃、不换水条件下,5、10、15、20、25、30的各盐度组中,以15、20盐度组的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6.4%、95.8%;在盐度15、不换水条件下,(24±1)(、27±1)、(30±1)、(33±1)℃温度组,受精卵产出后至孵化出膜的时间分别需319、297、2862、78 h;采用自制孵化框漂浮式孵化,孵化率高达98%;不同开口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金藻投喂组幼体成活率最高,为87.5%;不同附着基附着培养试验10 d后,悬浮球填料组的成活率最高,达90%,且个体整齐、生长速度快,而铺泥组为43%,不加附着基组仅38%。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将捕获的野生河川沙塘鳢鱼种套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内养成,从中挑选亲本246组,以自然产卵、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繁育.共收集完整卵块198块,用其中的157块进行人工孵化,最大卵块中有卵3557粒,最小卵块有2172粒,平均2980粒,总计46.8万粒,共孵出鱼苗37.5万尾,平均受精率91.7%,孵化率87.4%.分别采用网箱和水泥池进行苗种分级培育,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经50 d的培育,鱼种的体长分别达到4.1±0.2 cm、4.3±0.1 cm,成活率为77.8%、87.5%.以人工饲料在水泥池进行驯食培育,75 d后,鱼种体长达到3.5±0.3 cm,成活率达47.2%.  相似文献   

16.
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育苗过程及结果,并比较了培育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等。使用自然海区捕获的亲鱼,注射HCG,在水温14℃条件下,效应时间为24-28hrs。受精卵在水温14℃条件下,经94-96hrs孵出。仔鱼经55天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3.3mm的幼鱼5.5万尾,其成活率为18.3%。  相似文献   

17.
李正华 《水产科学》2006,25(5):263-267
西施舌(Coelom actra an tiqua 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瓣鳃纲、真瓣鳃目、异齿亚目、蛤蜊科、蛤蜊属,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壳表呈紫红色,壳较薄。西施舌又名沙蛤,在福建俗称“海蚌”,在香港称“贵妃蚌”,其足大如舌,脆嫩鲜美,可与鲍鱼、海参相媲美,为国宴  相似文献   

18.
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ea),俗称“网撞”,属鲈形目,石首鱼科,系近海暖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其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第1年养成可达到1kg以上,通常成鱼体重35~40kg,由于体型与体色与兢鱼相似,故误称为“大鮸鱼”或“特大鮸鱼”。其加工的“网撞鲛”是一种名贵补品,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由于目前资源量衰退,鱼苗量较少,苗种人工培育成功与否成为推广养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东港市沿海河养殖正在兴起,效益良好,对种苗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此在本地区开展了红鳍东方 (Fugu rubripes)的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进行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选择我国1997年从美国引进培育的美国密西西比品系斑点叉尾鱼回原种3龄鱼为亲体,经60d池塘暂养培育,获受精卵12 5×105粒,经28d室内孵化培育,共出池全长约2 5cm的鱼苗10 1×105尾,出苗率为80 6%。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可以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