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分蜂易飞逃是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飞逃是中华蜜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也称其为逃亡。虽然中蜂的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但除非在分蜂的情况下是不易弃掉蜂巢飞逃的,中蜂群发生飞逃是由于原巢不适合生活而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蜂群是基本不会飞逃的。养蜂者只要弄清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预防中华蜜蜂的飞逃。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不利造成意蜂飞逃笔者经过几十年的养蜂实践认为,环境不利迫使意蜂不能正常安静生活,才会发生飞逃。不利环境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中蜂飞逃的原因有多种 ,大致可有4种主要原因 :保留分蜂意念的飞逃、缺蜜飞逃、敌害干扰飞逃和环境不适飞逃。首先谈保留分蜂意念引起的飞逃 ,这种飞逃发生于自然分蜂收捕群 ,第一次分蜂飞出的是老蜂王 ,分蜂前数天 ,侦查蜂已将要去的地方找好了 ,只等待王台的进一步成熟和适当的天气 ,这两样条件具备了便发生分蜂。蜂群被收捕安置后没有经过第二次起飞 ,数天内还存在着分蜂暂时结团意念 ,如没有子脾作恋巢诱引 ,蜂群一般都要另投新居 ,这就是老乡们常说的他们接的蜂“不坐家”的原因。蜂群发生第二次分蜂与第一次分蜂情况不同 ,天气好蜜蜂…  相似文献   

4.
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蜂团就不好收了。下面介绍我历年来收捕自然分蜂团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蜂对蜜蜂采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云南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云南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各2群,在蜂箱门口用活体黑盾胡蜂(Vespa Velutina)干扰蜜蜂采集活动,干扰的时间分别为3 min,6 min和12 min.每分钟为一计数单位,记录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结果发现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干扰的时间越长,蜜蜂采集蜂恢复到正常数量的时间就越长;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在胡蜂干扰时,在数量变化上有明显的差异,后者对胡蜂的干扰比前者更为敏感(P<0.05).  相似文献   

6.
本人反复读了《蜜蜂杂志》2004年第1期中《“蜂王之死”专题片与中蜂的保护》一文,深有同感。1995年的秋季,我中蜂场1km外来了1个安徽90群意蜂的转地蜂场,我三天没去看,结果蜂场全部被盗,近40群中蜂,飞逃的飞逃,死的死,伤的伤,于是连夜搬,但其他地区也有意蜂来访,最后搬到一个荒山上,到越冬期才保存了7个弱群。经过几十年中蜂和意蜂的饲养,我认为这两种蜂尽可能不要放在一起饲养,因为只要在检查中蜂群时,箱内蜜味散发出来,意蜂闻到就来光顾,一旦起盗就不可收拾。上海费起充先生认为:意蜂进中蜂退。而我认为只要有意蜂蜂场到来,中蜂就将彻底…  相似文献   

7.
我用意蜂标准箱加上中蜂框式隔王板饲养中蜂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 2 0 0 2年收到的 1群中蜂 ,现发展为几群 ;虽有蜂想飞逃 ,但没得逞。现我把方法介绍给大家 ,有类似情况的蜂友不妨试一试。用意蜂标准箱 ,在箱中用中蜂框式隔王板隔开 ,蜂箱两边各开一个巢门。刚收捕来的中蜂 ,把蜂群带王放在一边 ,这边的巢门关上 ,让工蜂通过隔王板从另一个巢门进出。通过观察两三天 ,如果蜜蜂工作正常 ,则除去隔王板 ,这边的巢门也可以打开 ;如果蜜蜂工作不正常 ,则用隔王板隔着 ,让工蜂从隔王板进出 ,过几天蜂王就要带蜂飞逃 ,因蜂王出不来 ,蜜蜂吵一阵…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08,59(7)
简便收捕蜂团法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  相似文献   

9.
我退休后才开始饲养中蜂的,后来又中、意蜂都养.为了养好中蜂,曾走家串户观察农家饲养的中蜂群.我地大多数是桶养中蜂.我走访的目的是如何收捕正在飞逃的中蜂群.我到附近农家拜访时他们都很热情,上茶点烟.谈起如何收捕中蜂飞逃群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0.
<正>炎热的夏季,是中蜂的飞逃期,整群飞逃算是逃群了,如果仅仅是部分飞逃,那就是自然分蜂。引发蜜蜂飞逃的原因较多,笔者凭多年养蜂经验,认为引发中蜂飞逃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蜜源、病敌害、高温炎热、蜂群断子和操作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11.
贾树彦 《中国蜂业》2010,61(4):53-53
读了<中国蜂业>2009年第10期和2010年第2期刊登的邢汉卿、朱照有、张兴绵三位蜂友分析"意蜂飞逃"的文章,我也有相似的经历,但似乎与诸蜂友分析的原因都对不上.  相似文献   

12.
凡是盗窃他群蜂蜜的蜜蜂,称为盗蜂。盗劫抢食或是采花酿蜜,储粮备荒,这是蜜蜂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形成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遗传给子代,本能的基因永远不会消失。衡量一个蜂种的好坏,首先决定它的生产性能,能否稳产高产,倘若,一个蜂种喜欢就在箱里,不出勤,不采集,那么这个蜂种就失去饲养的价值了。蜂群发生盗蜂,是养蜂人员不了解蜜蜂生物学习性,业务生疏,技术不过关,饲养管理粗枝大叶,给蜜蜂造成盗窃机会。不论那个蜂种,都具有盗窃蜂蜜的特性。中蜂盗性很强,意蜂、喀蜂、  相似文献   

13.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12,32(12):29-30
刊登于《蜜蜂杂志》2011年第10期,由贵州蜂友李家勤所撰写的《飞逃群“碗碗蜂”喜迁小巢穴越冬》一文,讲述了他观察到的2群野外迁徙到其住地蜂场的“碗碗蜂”,在大小蜂箱闲置共存,在元人为诱导的情况下,蜂群本能地选择了小蜂箱,作为越冬定居巢穴的全过程。我读后认为,此文很好!好就好在它揭示了一个中蜂弱小群在迁徙时,  相似文献   

14.
中蜂和意蜂(西蜂)不能杂交(编者按)中蜂和意蜂虽然都是蜜蜂,但分属于两个不同蜂种。中蜂属于东方蜜蜂种;而意蜂(还有喀蜂、黑蜂、高加索蜂及中近东的一些蜜蜂)属于西方蜜蜂种,它们之间就好比水牛和黄牛一样,是不能杂交的。近来,由于某专业杂志刊登了用介入意蜂...  相似文献   

15.
<正>冬闲时细读《蜜蜂杂志》,其乐无穷。翻看2016年第9期增页5《读〈再谈大别山中蜂螨害与逃群〉有感》一文,提出了"恋巢飞逃"概念是不妥当的议题,读后很感兴趣,在此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供蜂友参考。对"恋巢飞逃"的理解,可能会因人而异,也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而产生较大反差。本人认为,"恋巢飞逃"现象确实存在,因为在十几年与中蜂为伴期间,我曾多次看到弱小飞逃蜂群强行钻入有蜂蜂箱中,形成2群合二为一的事实,笔者认为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通过实践,介绍几种在车站、码头收集失散蜜蜂的方法,供养蜂者参考。 1.本场收蜂:如本场蜂群较多(100群以上),转运中在车站、码头散失的蜜蜂也较多。起运后,可在散蜂飞翔中心的显著位置,留下几群,开大巢门,让散蜂飞入。也可提出一脾蜜蜂(慎勿带出蜂王),抖落在巢门前,使蜜蜂在蜂箱周围飞翔,后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在我国饲养的蜜蜂主要有:东方蜜蜂(主要是中华蜜蜂)、西方蜜蜂(有意大利蜜蜂、东北黑蜂、喀尼阿兰蜜蜂、高加索蜜蜂、安纳托利亚蜜蜂和新疆黑蜂等亚种)以及西方蜜蜂的一些杂交种。其中意大利蜜蜂、东北黑蜂及新疆黑蜂等在我国人工管理饲养近100年,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当家品种。意大利蜜蜂、喀意杂交蜜蜂除海拔3 500 m以上和沙漠戈壁以外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较寒冷的地方有东北黑蜂和新疆黑蜂分布。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是我国土  相似文献   

18.
<正>1为你的吸引力点赞笔者以前是养意蜂的,由于听说《蜜蜂杂志》是以中蜂饲养为主、西方蜜蜂为辅的一种刊物,因此与之失之交臂。笔者与《蜜蜂杂志》的渊源是从蜂友处看到该杂志时开始的,那时数控养蜂法正在连载,读后立即吸引了我,由于在外放蜂不方便,便每月去蜂友家借阅。回家后就开始订阅,至今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9.
<正>夏季防蜂群飞逃中蜂飞逃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期,低温和温暖时期则很少发生飞逃现象。蜂群飞逃是中蜂躲避恶劣环境,求得生存的一种应急本能表现。预防中蜂飞逃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夏季高温期间,蜜源缺乏时,蜂群巢内要有整框或接近整框的封盖蜜,以增强蜂群的恋巢性。尤其是定地养蜂者,千万谨防因饥饿而飞逃。  相似文献   

20.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9,60(11):51-51
提起蜂群飞逃,许多养蜂人都会说“那是因为蜂群内有了成熟的自然王台,是分蜂热造成的”。而2001年刺槐流蜜前,我有一群蜂飞逃,原因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