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6个竹柏种源在福建南平地区的苗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6个竹柏种源在南平地区的苗期试验结果表明:竹柏不同种源苗木,在苗高和地径生长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竹柏苗木生长具有明显的种源效应,其中苗高、地径的生长速度与产地经纬度变化无明显相关,而是表现出典型的随机变异模式.本文通过多点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3年生各种源苗木的生长,主要是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初选出福建延平、浙江金华等5个表现突出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苦楝种源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种源的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选择适宜在广东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为苦楝造林种子调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苦楝分布区53个种源,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观测了幼林期树高、地径、侧枝数、干型和冠幅等性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并探讨种源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结果】各种源在6个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树高和地径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变异幅度分别为5~280 cm和1.2~64.0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干型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其余5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等性状的重复力达到40%以上,说明这些性状较其他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更为稳定,而地径重复力仅为29.92%,表明地径在种源间表现的差异稳定性较弱。苦楝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趋势为:采种点由南至北,苗期生长变慢,高海拔种源生长更快。各性状受纬度、经度和海拔多重控制,但各生长性状多以纬向变异为主。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压低、平均最低气温高、日照丰富地区的种源苗期生长快,生物量大。根据种源幼林生长性状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进行聚类,可以将53个种源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且分类群具有明显的地理格局。【结论】各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初步挑选出生长快、生物量大、干型优良、适应性好的种源740、629、843和349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相似文献   

3.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4.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枫杨38个种源的1a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苗高、地径差异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38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素可将各枫杨种源区划为6个种源区:(1)鄞县、黄岩种源区;(2)青岛、沂水、海阳源区;(3)南靖种源区;(4)汉中、武胜种源区;(5)灵川种源区;(6)其余29个种源为一个种源区。根据枫杨苗期的生长表现,初步选择出最佳种源为松滋、潜江种源。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个马尾松种源进行育苗及造林试验,初期结果表明各种源在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等性状上存在显差异。用10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16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一维和二维地理变异规律,马尾松种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与纬度呈现显的变异,与经度的关系不明显。且二次数学模型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是模拟马尾松地理变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4个光皮树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崇义、石城、兴国和于都4个光皮树种源苗期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源种子播种品质差异较大,但苗期高生长规律基本一致,生长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10月初;光皮树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优的为于都种源。  相似文献   

7.
秃杉苗期生长分析及不同种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种源育苗试验,共收集贵州剑河,云南龙陵、昌宁、腾冲以及湖北利川5个种源,在东至县播种育苗.对各种源苗高、地径、冠幅以及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秃杉各种源的生长物候与生态适应性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2)苗期生长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在8月中旬和10月中旬;(3)秃杉种源内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苗高、地径、冠幅、鲜重、干重变幅分别为11.0~13.8 cm、0.23~0.28 cm、4.8~12.3 cm、1.39~3.22 g、0.63~1.47 g.经综合评定,表现较好的种源依次为:贵州剑河、云南龙陵、云南昌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吉林松花湖试验点4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性状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吉林地区及毗邻地区最佳种源为白石山种源;较好种源为松江河青川、和龙、长白县海拔1075米种源。估算树高、年高生长量、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814、0.8959、0.8291,若选择最佳白石山种源造林,幼龄期树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5.1%和20.3%。各种源从苗期到4年生树高生长差异显著,且具有稳定的变异趋势,幼林生长性状随地理坐标无明显变异规律。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的采种点,中低海拔生长较好,高海拔生长较差,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两种源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期生长特性的异同,探究调控苗木生长的生理生态性状。【方法】以美国和广东两种源湿地松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测定5个苗木生长指标、8个针叶生理性状和8个根叶生态性状,进行两种源差异t检验分析、不同指标和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广东种源苗高、地径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美国种源(P<0.05);广东种源针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美国种源(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活性正好相反;广东种源针叶面积和针叶重分别较美国种源高22.9%、52.6%,但总根长低于美国种源。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源湿地松苗木生长性状、生理性状和生态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内在相关性。主要区别在于,美国种源苗高与地径、地径与地上生物量、地径与整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径比与针叶面积、高径比与根总表面积等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广东种源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但相比于美国种源苗木其叶绿素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0.70)。相关性分析还表明,湿地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油松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由于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理种源的生长特性各异。为了解种源间的生长差异,调查了30份油松种源的2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油松苗高和地径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16的苗高最大为15.4 cm,地径最大为4.77 mm。综合评价苗期生长情况,油松种源16和18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内的藏柏8个种源36个家系开展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的变异,3个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82、0.62和0.84,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0.76和0.77,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2个优良种源,地径、树高、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1.36%、5.78%和10.1%;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23%、16.22%和17.46%。  相似文献   

13.
史富强  陈宏伟  杨斌  陈伟  徐玉梅  陈绍安  刘际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8-12389,12393
对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及家系间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以瑞丽种源最好,其次为孟连、西盟、陇川、潞西的种源,表现最差的是镇沅种源;家系间苗高生长量表现最好的是瑞丽的62号家系,地径生长量表现最好的是瑞丽的49号家系;苗期综合表现较好的家系有22个,分别为49、50、51、52、53、55、59、61、62、72、77、78、81、85、88、94、120、122、123、127、128、129号家系。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永泰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 .对 1年生苗期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地上部分干 (鲜 )重、地下部分干 (鲜 )重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制约 ;福建柏种源苗木生物量在各器官、地上和地下空间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初步筛选出福建龙岩、湖南道县、福建德化、福建仙游、贵州黎平和江西上犹等6个优良种源 ,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 1 6.53%和 8.42 %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蒙古栎的优良种源,在辽宁省7个蒙古栎种源地(丹东市,西丰县,弯甸子镇,碱厂镇,草河口镇,朝阳县,普乐堡镇)采优树种子,测量种子长径、短径、千粒重(质量,下同)以及幼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叶脉数、顶芽体积、生物量进行方差显著性分析及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蒙古栎的种子和苗期的所有表型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种子长径、千粒重、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碱厂镇,种子短径、苗高、侧枝数、叶生物量的最大值为西丰县。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苗期,种内变异最大的性状为顶芽体积,变异系数74.70%,种内变异最小的性状为千粒重,变异系数0.18%。对蒙古栎生长表现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碱厂镇>西丰县>弯甸子镇>朝阳县>丹东市>普乐堡镇>草河口镇。初步评价结果:7个种源之中,碱厂镇为辽宁地区蒙古栎最优种源,西丰县种源表现次之,可作为备选种源。  相似文献   

16.
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7年生云杉苗为试材,对17个种源的10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种源地理变异模式、种源区划和种源苗期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苗高、当年高、一级侧枝数量、二级侧枝数量、最大侧根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8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重要的生长性状是苗当年高、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云杉苗期地径生长量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侧枝数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种源间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把17个种源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10个生长性状的综合指数对参试的17个种源进行排序和苗期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7.
闽楠种源苗期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福建明溪对来自福建、江西2省的21个闽楠种源进行种源育苗试验,并对1年生闽楠苗期性状、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种源苗高与地径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较小的负相关性,同时温度与无霜期是制约闽楠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闽楠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地上部分干(鲜)重、地下部分干(鲜)重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制约;初步筛选出江西龙南、宜丰、吉安、井冈山、上犹以及福建尤溪等6个种源,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9.16%和20.3%,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樟树苗期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樟树苗高,分枝高,冻害性状的种源层次的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瓜。方差分析表明,樟树功期种源间有苗高,地径,分枝高,冻害上有差异,家系之间在地径性状上有显差异,其它性状上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荧光灯是促进欧洲云杉苗生长的最佳补光光源,而不同种源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阐明这种差异产生的机制,根据不同种源制定最优补光育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对欧洲云杉4个种源播种苗用荧光灯连续2个生长期补充光照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内源激素、多酚类物质的关系,从生理学角度阐明了种源间补光效果的差异机制。结果显示:1)补光苗木高33.48 cm,地径5.12 mm,分别是对照的8.38和3.50倍,达到出圃标准。2)补光苗木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玉米素(ZT)、ZT/IAA和ZT/GAs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多酚类物质(除对羟基苯甲酸)及比值之间差异不显著。3)补光处理下欧洲云杉4个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种源DNS107的苗高(47.50 cm)比最低种源NS03CK10苗高高出14.10 cm。4)种源间在生长素、赤霉素、玉米素及比值、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及总酚酸差异显著,且生长最高的种源具有显著性高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第1年补光结束后测定的生长素、赤霉素分别和第2年的苗高、新梢长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补光处理下苗木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是促进欧洲云杉苗生长及种源间差异的主要生理因素,研究提高不同种源生长素和赤霉素水平的补光育苗措施,有助于建立各种源的高效补光育苗技术体系,提高不同种源苗木的培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