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蔬菜霜霉病和菜青虫这两个主要病虫害,分别建立霜霉病和菜青虫流行程度短期预测和气候年景预测预报模型.实际观测结果表明,预报拟合效果较好.在预报模型基础上开发出一套蔬菜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业务系统,对霜霉病和菜青虫的发生和流行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为蔬菜生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科学指导蔬菜生产,合理使用农药,提高蔬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信阳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河南省信阳市冬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季节流行进程,探讨了其发病规律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信阳市冬小麦区白粉病发病原因,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开始发病时间、危害程度等级、危害持续时间等4种气象预报模型,并提出了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18个棉花品种抗棉叶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棉花品种的抗棉叶蝉性,筛选抗棉叶蝉品种。[方法]调查各品种植株上棉叶蝉数,研究了1个野生木棉,1个海岛棉与16个陆地棉品种对棉叶蝉的抗性。[结果]18个品种对棉叶蝉抗虫性由强到弱为:多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一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鲁棉研21〉鲁棉研28〉鲁棉研16〉鲁棉研22〉抗虫棉9949〉新丰抗12〉双抗保铃棉〉鲁棉研18=抗虫棉95一1〉枣阳99-9〉豫棉8号〉豫棉112〉中30.13系〉鲁棉研17〉石家庄G004〉石家庄428〉长绒棉203;硇洲岛野生木棉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抗,石家庄428、长绒棉203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感,其余品种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中抗。棉叶蝉为聚集分布,对气候变化敏感,下雨对棉叶蝉不利,高温和天晴有利于棉叶蝉繁殖。[结论]棉花品种间对棉叶蝉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可以从现有品种中筛选抗棉叶蝉品种。  相似文献   

4.
豫南小麦条锈病长·中·短期气象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2002~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及信阳市植保植检站小麦条锈病病情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小麦条锈病病原菌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病害循环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揭示了条锈病菌侵染过程与气象环境的关系,分析了条锈病的发病条件。对稻茬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进行独立性检验,筛选出相互独立的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条锈病发生面积、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等级的预报方程,建立了预报时效分别为70、40、10d的长、中、短期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客观、实时地发布主要病虫害气象预报产品,并提出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产量育种动态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20个陆地棉品系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分段研究表明,构成皮棉产量的三因素间存在动态平衡,不同组合模式,其产量表现不同。单株铃数、衣分、铃重都存在最佳选择范围,在此范围内容易形成高产皮棉的优化组合。三因素中某一因素的过高选择,会降低另外两个因素的选择动态,不易形成最佳产量组合。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5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6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9%。53个品种(系)被分为七类。距离的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无直接联系。系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品种间的距离能较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陆地棉品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对其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有助于该性状的选择与改良,为陆地棉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亲本及F1代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强度和伸长率等品质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性状属于加性遗传模型,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增减效基因在亲本中的频率不相等,而整齐度和伸长率的增减效基因频率在亲本中分布均匀;马克隆值一般表现为超低亲遗传,而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强度、伸长率表现为超高亲遗传,其增效基因可能为显性或隐性基因.[结论]针对不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在育种中采用不同的选育策略,对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强度等符合加性模型的性状可在早代选择,但其杂种优势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不同年际的天气条件下充分利用某一地区的农业气象条件来保证农业生产,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工作是很重要的.文章通过对农业气象预报的依据及其种类的阐述,使我们能更多了解农业气象预报知识.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十分依赖气候条件,气象灾害成为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与农业关系非常密切,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工作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郑玉峰  许彦慧  赵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5-15736,15754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sual Basic语言集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农牧业气象预报定量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组合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增产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两年一点 7× 7半双列杂交试验 ,对转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的增产原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参试 6个抗虫杂交组合 (共有 2 1个杂交组合 )中有 5个在籽、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居前 5名 ,这主要是由于外源抗虫基因的存在 ,增加了单铃种子数、单株成铃数和平均单铃重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利用i TRAQ技术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HM-40中筛选并克隆到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Gh SAMS基因。Gh SAM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预测Gh SAMS蛋白质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其功能的行使可能与激酶磷酸化相关,进化分析表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SAMS蛋白质相似性最高。q RT-PCR分析表明,在接种黄萎病菌VD07菌系后,Gh SAMS表达量逐渐增加,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相对表达量随之增加,推测其在陆地棉抗黄萎病防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嫁接棉株中,利用VIGS技术成功地沉默Gh SAMS基因,然后对沉默棉株接种黄萎病菌VD07,鉴定其病情指数为62.5,抗性级别为感病;而转化空载体和未接种载体处理的嫁接棉株病情指数分别为30.0和31.2,抗性级别为耐病,表明Gh SAMS基因沉默后嫁接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丧失。推测Gh SAMS基因在陆地棉抗黄萎病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交群体构建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SSR标记遗传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遗传作图与QTL定位常应用在源于两自交系的单交群体上,是利用2个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态信息;而育种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四交群体却很少用于遗传作图。本研究将异交物种中F1分离群体的作图方法应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上,以4个陆地棉栽培品种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和8891为亲本,构建陆地棉品种间四交作图群体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8891,利用JoinMap3.0构建了1张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SSR标记遗传图谱。该图谱由56个连锁群组成,总长为2113.3cM,含有286个SSR多态位点,覆盖率达42.3%;单个连锁群的标记数2~24个,平均5.2个;长度为0.37~125cM,平均38.4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4cM。这是目前报道的第1张覆盖率达40%的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14.
将由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的外源纤维改良基因(兔角蛋白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法,导人陆地棉品种(系)苏棉16号、泗棉167、渝棉1号和H1。检测结果表明,转兔角蛋白基因苏棉16号和泗棉167的纤维比强度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了23.2%和29.6%,马克隆值下降了13.3%和17.0%,纤维长度与对照接近。结果还表明,外源基因对高品质棉花品种(系)渝棉1号和H1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只是衣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棉花茎尖培养及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棉35号、中棉27、石远321和珂字棉312共4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茎尖为材料,探讨了苗龄、生长调节剂、活性炭和IBA等因子对茎尖培养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d苗龄的茎尖、0.1mg/L 6-BA+0.1mg/L α—NAA最适于不定芽的诱导,3g/L活性炭和0.4mg/L IBA对根诱导与植株再生效果最佳,再生频率平均可达86.8%。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棉花茎尖的再生体系,为棉花茎尖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南疆陆地棉与海岛棉光合-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疆棉区主栽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5号及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吐絮期倒1叶、倒2叶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对不同光照强度(PPFD 0~3 200μmolphotonsm-2s-1)的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合-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陆地棉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高于海岛棉,而表观量子效率AQY低于海岛棉;随着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PPFD的增加,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直线上升。在PPFD低于1 000photonsm-2s-1的范围内,Pn、Pn/Ci、WUE呈上升的趋势,超过该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而Ci随PPFD的增加,先急剧下降再缓慢上升。这些说明在约全日照1/2左右光强以下时,随着PPFD的增加,光强对CO2、H2O气体交换、叶肉细胞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促进作用,超过一定光强之后,光合作用出现光饱和现象,WUE、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陆地棉除了初始荧光Fo较大以外,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都比海岛棉要低,而PSⅡ实际的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两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在吐絮期陆地棉对高光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强于海岛棉,而对低光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弱于海岛棉,棉花不同叶位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并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朱秀兰  宋国立  王坤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35-12439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显性无腺体中棉所12(显无中12)和中棉所12(中12)提取棉花总RNA,以显无中12为驱动子,中12为检测子,利用SSH法建立差异表达cDNA文库进行克隆,并以NestedPcRPrimer1和2R对插入片段进行PCR扩增,分别以显无中12和中12总cDNA为探针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筛选差异表达克隆,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通过建立差异表达cDNA文库共获得2280个克隆,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共筛选363个差异表达克隆,测序后得到299个质量合格的EST序列,共56个重叠群,91个单拷贝。这些EsT所涉及的基因,主要是与代谢和次生代谢调节、生物合成、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等有关联的cDNAs。[结论]SSH文库的构建和分析为显性无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结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生化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是不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初期较低,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胚状体的形成,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逐渐上升,在120d时达最大值;而可溶性糖含量在60d时有一个高峰值,在120d时达到最低值;IAA氧化酶活性在60d、120d时酶活较高,90d的酶活较低。  相似文献   

19.
特早熟陆地棉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早熟。纤维品质性状优势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和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铃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单铃重和11个棉铃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重、单铃种子数、单粒种子重、铃横径和铃纵径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粒种子纤维重、单铃不孕子数、不孕子率和铃壳率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相关性在不同铃重类型间表现基本相同。单铃种子重对单铃重的贡献最大,依次是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数。铃壳率、单粒种子重、单粒种子纤维重、铃纵径与单铃重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中铃重类型的铃重与铃壳重的简单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棉铃性状的调控提高单铃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