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与要求,选择生物学特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阳性速生、耐旱、耐贫瘠、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治理中种植的先锋植物山桐子为造林树种,具体介绍了山桐子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技术,从而为岩溶石漠化山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提供造林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依据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要求,根据黔东北石漠化现状,提出了该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为该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干旱山地造林极为困难,受气候及立地条件影响,造林极为困难,成活率差,保存率低,一次造林需多次补栽,且生长十分缓慢。而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却能有效拓宽干旱地区造林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由春季造林向春、夏、秋三季造林转变,且造林后不缓苗、生长健壮、成活率高,造林成果当年即可见效,是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一项非常先进适用的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4.
干旱山地造林极为困难,受气候及立地条件影响,造林极为困难,成活率差,保存率低,一次造林需多次补栽,且生长十分缓慢。而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却能有效拓宽干旱地区造林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由春季造林向春、夏、秋三季造林转变,且造林后不缓苗、生长健壮、成活率高,造林成果当年即可见效,是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一项非常先进适用的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5.
毛琴  谢世友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5):144-148
以株高尧地径尧冠幅尧侧枝轮数尧叶面积尧叶鲜重等的年净增长率等为比较指标袁采用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袁比较分析山桐子在重庆市中梁山尧万州杨家湾和彭水新田3 地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造林第1 年和第2 年的生态适应性遥结果表明袁造林后第2 年山桐子在杨家湾的适应性强于在彭水新田袁而中梁山最弱袁且差距远大于第1 年遥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瘠薄山地造林技术以及瘠薄山地造林可选择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年降雨量300mm,生态环境脆弱,人工造林树种单一,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差,且补栽率高,一片林地,没有2—3次补栽,则难以成林,致使成本加大,为了克服造林成活率低,降低补栽率和造林成本高,我局于2006年开始实施“宁夏海原县干旱山地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推广”项目,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造林试验获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质山地君迁子直播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石质山地直播造林旱害和寒害等问题,提高出苗率和保存率,保证该类地区的植被恢复效果,以抗逆性较强的北方乡土树种君迁子为试验树种,研究了生根粉浸种、保水剂拌土、覆膜、覆草、覆石块对造林地土壤微环境及君迁子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日平均温度;覆草和覆石块降低了土壤温度。②覆膜、覆草和保水剂拌土提高了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土壤抗旱能力。③覆膜、覆草、覆石块能显著提高出苗速率和出苗率,覆膜显著提高幼苗生长,保水剂拌土和生根粉浸种作用不明显。④播种180 d,各处理的幼苗保存率、苗高、地径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证林业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维护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功能主要是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目标和方案,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本文基于西宁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中的重要决策部署,结合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总结归纳11种适宜山地造林的典型模式,为今后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中合理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桐子的综合利用价值及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桐子的生物学特征、综合利用价值及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山桐子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桐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桐子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木本油料植物和优良的绿化树种。对山桐子的生物学、生态学、繁殖特性、栽培技术、分子实验以及果实和种子化学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山桐子的应用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对贵州野生山桐子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山桐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其在自然群落中的分布不是以群落优势种成分出现,而主要以伴生种出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中。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山桐子所在群落的优势种多种间关联分析,其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多种间总体呈正关联。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隶属函数评价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反映出山桐子生存群落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山桐子是具有较高观赏树种和利用的树种。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山桐子茎段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玻璃苗预防、增殖培养、根诱导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京山桐子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下旬,在引进日本种源优良母株上选取外植体,经过0.1%HgCl2消毒15s,灭菌成活率为76.7%;添加3.5%的白砂糖和增加培养容器的透气性,能很好地预防玻璃苗的发生;改良MS附加TDZ、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试管芽苗增殖和生长,其中TDZ0.05mg/L BA1.5mg/L NAA0.05mg/L组合最适宜增殖与生长,增殖倍数达5.3,生长高度为2.7cm;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5mg/L NAA0.3mg/L LH100mg/L S2%,生根率可达87%;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蛭石(V):珍珠岩(V):泥炭(V)=6:3:1的混合基质,控制温度20 ̄30℃,相对湿度85% ̄90%,保湿15 ̄20d,其间适当遮荫,30d后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环境信号对山桐子形成轮生枝的影响,以1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与日长对山桐子顶侧芽萌发成枝的影响。设置3个温度和3个日长分别进行组合试验,共9组处理,同时以自然处理为对照,每10d观测1次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中侧芽萌发成枝的时间、数量和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5/15℃和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对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影响差异不显著;25℃恒温条件下,12、16h日长时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均呈断续高生长过程,而20h日长下却呈连续高生长过程,12h下高生长量最大,与16h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5/15℃变温条件下16、20h日长可以诱导侧芽萌发进行后发枝生长,日长越长分枝数越少,侧枝生长量越大;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必须高达20h才会出现侧芽萌发成枝现象;25℃恒温条件下,3种日长处理的山桐子苗木均萌发成侧枝。郑州气候条件下,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后生长至5-6月,芽内叶原基全部展开并进入新叶原基形成和缓慢展开期时,顶端优势转换为侧端优势,外界温度和日长等环境信号有利于诱导侧芽萌发成枝,而7-8月高温期日长又变短,很难再诱导侧芽萌发成枝,导致每年集中形成一轮后发枝,进而形成分层型树冠。  相似文献   

15.
山桐子人工林株高生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山桐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以人工群落中山桐子的株高、节数和平均节长等指标为对象,应用样方调查分析法研究山桐子的生长动态。3年生山桐子平均株高为263.0 cm,年均增长87.6 cm。第1年与第2年株高平均增长53.35、5.8 cm,节数净增242、9个,平均节长分别为2.162、.03 cm,第3年株高、节数和平均节长增长最快,分别为153.9 cm5、2个3、.01 cm。第3年的株高生长曲线有8个点位于134~160 cm,最高生长量达192 cm,节长生长曲线有9个点落在2.58~3.30 cm,最高值为3.98 cm,平均值为3.01 cm,节数生长曲线平均值为52个。山桐子人工林12、年生苗木的株高、节长和节数的生长均较缓慢,第3年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低温对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休眠的解除效果,以12个种源山桐子种子为材料,在5℃、10℃、12℃、15℃分别处理0 d、20 d、40 d、60 d,并在15/25℃条件下观测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增加了5.38%~35.41%,增幅为8.26%~114.18%;发芽势增加了7%~48.96%,增幅为37.49%~276.19%。不同种源最合适的低温处理温度和低温处理时间不同,最适低温处理温度大致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10℃的低温对大部分种源的休眠解除效果较好,20 d的低温处理即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在较高的温度下,过长时间的低温处理会抑制种子的萌发,15℃的低温处理会延长山桐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在低温处理60 d时,15℃的低温处理甚至导致了临安种源种子不发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用径级代替年龄级的方法,对山桐子自然种群结构、生命表和生存函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桐子的自然种群结构大体呈“金字塔”形,在天然群落中,山桐子从幼苗期到幼树期要经过以光照为主导的环境筛的选择。种群动态量化分析发现,山桐子种群结构虽然有波动,但仍然为一个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呈现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多谐波迭加的数量波动特征,其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曲线。  相似文献   

19.
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水冬瓜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65℃,提取次数2次,每次4 h。在此工艺条件下,水冬瓜籽油的提取率达到87.84%。利用气相色谱对水冬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冬瓜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并含有少量神经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