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国家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的环境整治工作,本文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简要分析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内容、效益以及实践中的反思等,有助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丁永秀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2,(8S):135-135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国家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的环境整治工作,本文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简要分析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内容、效益以及实践中的反思等,有助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开展好这项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本文对崇信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本文以崇信县为例,提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7.
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控制工业污染等方面,提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结合新农村建设整治农村综合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多元性、立体性、持久性、转移性等特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完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理环境;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在环境综合整治的主导作用;强化农村环保监管力度,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鼓励农民主体参与;提倡绿色消费,形成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气;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生态环境规划是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农业农村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受制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的弊端,已成为限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本文通过解构当前乡村环境规划过程中系统统筹所需兼顾的各环节要素,明确当前政策制度的发展导向及目标,深刻理解乡村环境规划的基本内涵,提出包括农业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乡村环境规划理论体系,针对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环境规划目标,分析发现当前实践中存在乡村环境规划衔接不够、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不足以及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不充分等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管理途径,为更好地建设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13.
鸻鹬类是迁徙水鸟中的重要类群,其种群动态能够指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目前对影响内陆湿地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洞庭湖为研究区域,基于物种—生境关系理论,利用2013/2014—2021/2022越冬期的水鸟调查和遥感反演数据,结合野外食源调查,通过最佳子集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和层次分割等方法,分析长喙长腿(LB-L)、长喙短腿(LB-S)和短喙(SB)鸻鹬类的分布,探究宏观生境变量和微观生境变量(底栖动物密度)对不同形态鸻鹬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是三种不同形态鸻鹬类分布的绝对优势分布区,LB-L鸻鹬类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中的大小西湖和白湖,LB-S鸻鹬类主要分布在白湖,SB鸻鹬类在各核心区均有分布,且无显著差异。宏观层面上,浅水面积、人为干扰和水文连通性是影响LB-L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浅水面积是影响LB-S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人为干扰是影响SB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微观层面上,LB-L鸻鹬类的分布与不同微生境的底栖动物密度均高度相关,LB-S和SB鸻鹬类的分布仅与部分微生境的底栖动物密度相关。本研究完善了洞庭湖越冬水鸟生态学研究,对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景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景观格局不稳定,生态
系统受到威胁,环境功能日益退化。因此,加强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国家城乡
统筹全面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背景下,概述了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内外的
研究进展,从法律法规体系和理论方法研究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为将来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底线思维的乡村规划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乡村及乡村规划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基于底线思维编制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简述了底线思维的概念和层次,明确了乡村规划的底线目标和标准,结合案例探索了底线思维在乡村规划中的实现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但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在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研究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村庄规划内容,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结合新时代的多重要求,通过对村庄规划的科学认知,阐述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分析了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村庄规划发展的保障措施。首先,村庄规划从传统的单一导向规划转向分类指引规划;其次,村庄规划工作重点从居民点规划转变为全域空间管控;最后,从单一规划向多规合一的思维转变且村庄规划还要预留弹性空间。乡村规划师要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以村民为主体,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分析研判村庄的优劣势,进行全要素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相似文献
17.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意愿、增强村民议事水平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通过当地村民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其表达出对于村庄发展的真实想法,是当前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规划为例,采用可以提供实时空间分析结果的“三维电子沙盘”规划决策支持工具,将交互式乡村规划方法应用于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过程中。结果表明: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电子沙盘”技术,将实时空间分析结果融入到交互式规划过程中,可以使包括村民在内的各参与主体有效参与到公共空间选址的交互讨论与决策过程中,有效管理矛盾冲突,为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依据,使各方顺畅地达成公共空间选址共识,同时其可实施性得到极大提高,有效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陈婷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54-55
过于城市化,忽视了当地居民的作用,对规划区周边环境改造欠考虑,在处理利益关系上的片面性是当前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树立"原生态"思想,系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发挥当地居民在规划、建设中的作用,统筹兼顾,搞好乡村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农村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农村信息化供给主体缺位;缺乏必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励运营商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利益机制不健全;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缺乏专业信息人才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和引导;采取政策优惠措施激励运营商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信息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