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非寄主植物对月季长管蚜嗅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宁  冯丹  杨斌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110-112
为寻求新的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方法,研究了非寄主植物(韭菜和孔雀草)对月季长管蚜嗅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季与非寄主植物叶片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的引诱率均明显低于未与非寄主叶片混合的月季叶片,月季叶片∶孔雀草叶片以1∶3的比例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驱避效果最好,引诱率仅为20%,比月季叶片低33%。月季叶片∶韭菜叶片以1∶3的比例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引诱率为26%,比月季叶片低28%。  相似文献   

2.
冯丹  杨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581-1583
研究了孔雀草与月季混栽后对月季长管蚜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季与孔雀草混栽对蚜虫控制作用明显,与未混栽的月季相比,混栽组月季长管蚜种群数量减少55.90%~77.27%。嗅觉行为试验显示,混栽后月季叶片有32%~45%蚜虫选择,未混栽的有55%~65%选择,显然,通过孔雀草的化感作用,月季叶片挥发性成分改变,对月季长管蚜引诱能力降低;嗅觉行为试验还显示,孔雀草散发的气味物质对月季长管蚜寄主选择有明显干扰或者掩盖作用,孔雀草与月季叶片混合后,月季长管蚜选择混合气味的最高比例为36.16%,最低比例仅为20.00%。而选择纯月季叶片的比例最高可达80.03%,最低也达到63.84%。  相似文献   

3.
采用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与月季(Rosa hybrida Hort.ex Lavalle)混栽方式,研究对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将月季苗和韭菜按照3∶1、2∶1、1∶1、1∶2、1∶3的比例混栽,60 d后,测量月季幼苗株高和称量月季幼苗根、茎、叶的鲜重及干重。结果表明,除了3∶1混栽的月季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外,其余的混栽比例处理对月季幼苗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2混栽的月季幼苗长势最好,株高比对照增加了85.38%,根鲜重增加了93.33%,茎鲜重增加了85.07%,叶鲜重增加了138.03%。说明韭菜释放的化感物质改善了环境的生物种群,促进了月季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种瓢虫的雌成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野生种群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为HollingⅡ型.利用麦夸特迭代算法进行Holling's圆盘方程分析表明,3种瓢虫对两种蚜虫捕食效率较高.对两种蚜虫处理时间最短的是七星瓢虫,对月季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为异色瓢虫,而对麦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则为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室内转接试验,发现月季长管蚜能在马铃薯苗上存活并迅速扩大种群,表明马铃薯是该种蚜虫的潜在寄主。本文测定了几种杀虫剂对月季长管蚜无翅成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和吡蚜酮对月季长管蚜毒力高,可作为首选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月季长管蚜为供试昆虫,通过阿维·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啶虫脒3种杀虫剂不同浓度的毒力研究,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试验显示,3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so分别为7.232 mg·L-1、4.123 mg'L-1及1.187 mg'L-1.结果表明:啶虫脒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一般;阿维·吡虫啉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麦长管蚜种群分化的作用,剖析寄主转换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于温度(20±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为16h∶8h(L∶D)的条件下,对麦长管蚜在不同寄主植物(小麦、大麦、燕麦)及转换寄主后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存在很大差异。当原始寄主和替代寄主相同时,与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相比,小麦和燕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较短,存活率、繁殖力、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高。小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到燕麦上后,其成虫寿命和繁殖期缩短。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接到小麦和燕麦上后,其若虫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净增殖率明显增加。各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转换寄主后,其存活率和繁殖力会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转换寄主后,各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噻虫嗪2.0、4.0、6.0 g/kg不同浓度种子处理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若蚜发育历期随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延长,6.0 g/kg处理显著长于对照。4.0、6.0 g/kg处理若蚜存活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棉蚜分别下降17.85%、34.57%;而棉长管蚜分别下降35.07%、59.13%。随噻虫嗪处理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寿命和产蚜量均下降,噻虫嗪2.0 g/kg处理棉蚜产蚜量高于对照,而棉长管蚜显著低于对照;6.0 g/kg处理下棉长管蚜和棉蚜的产蚜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7.78%和25.28%。不同处理间棉蚜达到繁殖高峰期时间基本一致,而棉长管蚜较对照延后1~2 d。2.0 g/kg噻虫嗪处理下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4.0、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内禀增长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噻虫嗪包衣剂量增加,棉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延长,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长于对照;4...  相似文献   

10.
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长管蚜,在15,18,21,24和27℃条件下,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脱共生麦长管蚜质量极显著低于共生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共生麦长管蚜与脱共生麦长管蚜都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全若虫期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全若虫期的有效积温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而发育起点温度低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和共生麦长管蚜均在21℃时达到最大生殖力;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均大于共生麦长管蚜,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均远远低于共生麦长管蚜。据此认为,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刺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针对其病虫害,包括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梨小食心虫、食叶害虫、月季长管蚜、白粉虱等分别总结防治技术,以期为刺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彩叶草、一串红、矮牵牛、空心菜、孔雀草和鸡冠花为试材,从对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能力及适合观赏性的角度进行了双向比较,以选出适合富营养化水体种植的陆生植物。结果表明:彩叶草、空心菜和孔雀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净化和美化水体的双重功效,比较适合富营养化水体栽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孔雀草进行叶面施肥和遮光处理,研究了施肥和遮光对孔雀草的营养生长、鲜质量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肥和遮光对孔雀草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交互效应,其中,施肥条件下,孔雀草的遮光效应较不施肥时更明显,遮光能够导致施肥后孔雀草的分枝数显著减少,鲜质量显著下降,现蕾开花期延迟,花期缩短,花数减少,花径变小,而施肥对孔雀草的影响与其是否遮光关系不明显,不论遮光与否,喷施叶面肥都能够使孔雀草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分枝能力增强,物质积累增加,花数增加,花径增大.  相似文献   

14.
骆驼蓬生长期的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桃蚜、月季长管蚜和朱砂叶螨进行触杀试验,结果是对叶螨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均在95%以上。对两种蚜虫触杀的校正死亡率在70%以上。这就为骆驼蓬杀虫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和‘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法,在温室内设置了单种和不同比例混种方式进行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种间竞争降低了印加孔雀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增加了其株高;降低了青稞的生物量、含水量和株高。(2)印加孔雀草的相对产量(RYTm)在0.78-0.98,差异不显著;青稞的相对产量(RY)在0.09-0.73,差异显著;混种对植物的影响为印加孔雀草小于青稞。(3)印加孔雀草和青稞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在0.53-0.86,二者利用共同资源且有竞争关系。(4)印加孔雀草对青稞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在0.23-0.80,印加孔雀草竞争力强于青稞。研究表明:印加孔雀草和青稞混种时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印加孔雀草的竞争力强于青稞,印加孔雀草影响青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培法研究了8 MMOL/L氮素水平下,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791”和“汉中冬韭”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和硝态氮比例的减少,两个韭菜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以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作为衡量指标,791适合的NO3-∶NH4+为2∶2~1∶3,汉中冬韭为3∶1~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寻求大叶韭菜高产优质的最佳品种和施肥条件。[方法]通过栽培试验,比较桂特一号大叶韭菜和大明山野生大叶韭菜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大叶韭菜单株产量、年产量差异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其中施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在同一施肥处理条件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叶韭菜间单株产量、年产量差异均达到0.01显著水平。[结论]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2个不同基因型大叶韭菜的产量。桂特一号大叶韭菜高产优势突出,是值得推广的保健蔬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毕璋友  吴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02-1003,1005
[目的]研究韭菜乙醇粗提物对储藏期柑橘青霉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粗提物浓度梯度的平板培养法培养柑橘青霉菌,判断不同溶剂和不同处理的粗提物对柑橘青霉菌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以酒精、丙酮和无菌水为溶剂的新鲜韭菜提取物对柑橘青霉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菌作用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作用降低;以无菌水为溶剂的药液抑制作用最大,24h时EC-50为431.385μg/ml。以无菌水为溶剂时,不同处理方法所得的韭菜乙醇粗提取物对柑橘青霉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新鲜茎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干根次之,以干茎叶的抑制作用最小。[结论]韭菜乙醇粗提物对储藏期柑橘青霉病菌的菌丝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 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