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袋公园是建立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小型公园,植物作为口袋公园的灵魂,其景观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园的观赏效果。以郑州市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口袋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后,具体分析了常绿植物、乔灌木及乡土植物的应用情况,并对口袋公园植物景观的营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类型之一,是城市游憩绿地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植物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选择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国内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体的植物景观实例进行美感评价,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3.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城市山地公园森林植物景观是公园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小方山公园植物配置为例,在深入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优化原则,针对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具体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SD法的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4个城市带状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和菖蒲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分析了游人对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的基本印象及心理感受.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68份,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认知因子和活动因子是影响游人对公园植物景观印象的3个主要因子;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综合因子得分最高,菖蒲河公园得分最低.可见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景观效果美观、植物素材丰富,更应注重运用植物素材违背和满足游人需求的有效使用空间,在实现优质景观的同时提高植物景观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主体,而植物景观是综合性公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深入研究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助于环境品质的提升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杭州市萧山区"南江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探索与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公园的不同功能分区植物景观应用形式有明显差异,各园林要素的具体形式对植物景观营造有不同需求。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综合性公园可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完善功能、塑造美感、烘托氛围、提升品位。此外,针对现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研究过程与结论为今后相关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实用功能3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北京市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体系对北京市8个郊野公园的120处景观样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相关领域50人的评分结果显示,在准则层中,人们更重视植物景观为城市环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其次是实用功能和景观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郊野公园建设水平处于Ⅱ、Ⅲ级。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归纳出了郊野公园植物景观3大功能的实现手段,对郊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植被作为一项重要景观,做好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人民生活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概括介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生态恢复原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中应用生态恢复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常见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Ⅰ级(>13.5)植物群落景观4个;Ⅱ级(12~13.5)4个;Ⅲ级(10.5~12)9个;Ⅳ级(<10.5)1个。绝大多数样地位于前3级,说明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昆明市海东湿地公园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植物色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进行植物景观评价,以期为城市湿地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城市旧公园面临着更新、改造和发展延续的诸多问题,由此也制约着植物景观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现存的主要惯性造景问题,结合天津市宁河华翠公园绿化改造项目,集聚美学元素、创意元素和生态元素于一身的理念打造现代化公园植物景观的新思想,以求达到改造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将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以北京通州减河公园为例,从“主客体共生”和“文化共生”角度出发,结合植物种类、植物群落和植物文化,确定“构建传统文化植物风格,又具备时代特征的北京新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目标,形成了“一河、两道、三段、十五园”的景观结构。提出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植物景观、“参数化”植物景观设计、构建生态化群落和建立植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有望在未来应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植物景观的生态多样性,为城市带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景观资源进行调查,首先阐述了公园的滨水景观属性,进而从观赏性、生态性、宜人性等方面对公园的驳岸、植物、园路以及景观小品等要素进行分析;另外还探讨了公园滨水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并提出了建议性的思考,以期能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参考,为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被称为城市的后花园,同时又兼具收纳城市雨水,改善水体水质的功效。作为城市家具的一种,合理地布置园林植物,营造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观是衡量湿地能否作为公园向公众开放的关键。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内的生态系统,植物作为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视觉景观的构成要素,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要,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活动场所,对公园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水体植物配置水体是公园最为重要景观,在景区中占主导地位,借助植物可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1.1水面植物配置以水面作为画布,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根据不同的水质、水深配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如果水质较差,为净化水体可栽植水葫芦,但应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生长,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于涛 《新农业》2023,(10):28-30
城市公园建设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生理生态特性和自身观赏价值设定出因地制宜、科学美观的植物配置方案,实现公园绿化建设中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城市公园建设工作中,使游客得到休憩,城市生态功能修复和城市景观的增强一直是其工作主体内容。为提高烟台市景观公园设计工作中对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和科学意识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20.
徐张飞  林凌 《农技服务》2009,26(6):62-63
常州市人民公园位于常州市中心,是常州市第1个改造的城市老公园,改造后主要景区有延陵春韵、枕流飞瀑、绿野芳洲、莺啭琴音、晋陵遗韵等。植物景观改造上保留现场大树,增加植物品种,丰富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