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明确越冬期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从中筛选出对枣缩果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从越冬期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25株,共鉴定出12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茎点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和镰刀菌属。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异。室内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在225株内生真菌中,有25株内生真菌对枣缩果病病原茎点霉菌1-2有抑制作用,最高抑菌率为85.45%;有14株内生真菌对病原壳梭孢菌1-5有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为76.00%;内生真菌F7和F8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而且均有明显的抑菌带,这说明上述两株菌均可产生抗菌代谢物质。  相似文献   

2.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inn.茎腐病是麻疯树人工幼林中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在病区标准地调查,重病区病株率达35.2%,主要发生在西坡低海拔林区.经过感病植株组织分离、优势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初步鉴定为镰孢霉属真菌Fusarium sp..用敌克松、多茵灵、硫茵灵,代森锌和土茵灵室内毒力测定,敌克松、多茵灵、硫菌灵对病原茵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力,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95%以上.筛选出的药剂在林间灌根处理,敌克松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控制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从云南澳洲坚果速衰病株上分离的色二孢属(Diplodia sp.)和腐霉属(Pythium sp.)D.13、P.01菌株形态进行了描述;同时通过对澳洲坚果苗根系的接种试验证实,两种真菌是云南澳洲坚果速衰病的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广西南宁纤维板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从广西高峰人造板有限公司已霉变纤维板上采集霉变样品,经分离纯化,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ITS序列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微生物的鉴定。分离筛选得到4株霉变真菌,编号为GXB-1,ZXB-2,ZXB-3和ZXB-4。根据传统形态学方法将4株霉变真菌鉴定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脉孢霉属(Neurospora sp.),其中木霉属真菌为优势种群,分离率高达60%。随后对4株霉变真菌进行r DNA-ITS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综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菌株GXB-1鉴定为哈茨木霉,将菌株ZXB-2和ZXB-3鉴定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将菌株ZXB-4鉴定为四孢脉孢霉(N.tetrasperma XF35)。不同地区、不同基质和环境条件下,霉变微生物的优势菌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纤维板防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郎山林场华山松针叶凋落初期针叶上的真菌多样性,分析凋落物分解初期的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性,揭示真菌多样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及根球壳孢菌在针叶分解中的产酶特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对分别从海拔2 750,2 650,2 510和2 460 m采集的华山松新近凋落针叶进行真菌分离,结合形态学和真菌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对分离物鉴定分类。选取3株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差异的根球壳孢菌以及1株分离自华山松的二郎山散斑壳为分解菌株,以华山松针叶为唯一底物,采用试管培养法进行发酵,探讨根球壳孢菌的腐生性能。[结果]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华山松凋落针叶中获得了23个属于不同分类单元的真菌,其中半知菌数量最多,共有15个分类单元,子囊菌次之,为5个。所有分离菌株隶属15属,毛霉属、木霉属、根球壳孢菌属、青霉属和蓝状菌属在4个海拔凋落物中均存在,为华山松凋落物前期的丰富物种。木霉属和青霉属等丝状真菌在数量上的优势以及种类上的多样性,说明其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担子菌在数量以及种类上的缺乏说明其在分解前期参与少,推测其后期将从环境进入参与木质素的分解。通过测定4株真菌分解华山松凋落针叶时的纤维素酶活,4株真菌分泌的内切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活性在第13天达到峰值,外切纤维素酶活性在第17天达到峰值,但4株真菌菌株之间的各纤维素酶活力差异不大,引起的针叶质量损失率也并无显著差异。根球壳孢菌和二郎山散斑壳对针叶的纤维素成分具有分解作用,内切纤维素酶、外切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二郎山散斑壳分解的华山松针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为15.74%,该菌多存在于落地华山松针叶上,而活体针叶中鲜有发现,且未能造成华山松的落针病害;根球壳孢菌在25天内引起华山松针叶质量损失率为12.00%~13.40%。[结论]木霉属和青霉属等丝状真菌在凋落物初期发挥主要作用,且在不同海拔均为优势物种。二郎山散斑壳与根球壳孢菌均存在弱腐生性,但其产纤维素分解酶能力是否与其致病力相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常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从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针叶上分离到17种内生真菌,其中子囊菌1种、酵母菌1种、半知菌15种。通过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Pers.:Fr.、拟康宁木霉T.pseudok ningiiRifai,并对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对来自于针叶的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tey.和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ud)Hilitz菌落生长只有较弱抑制作用,对来自于枝干的拟茎点霉Phomopsis(Sacc.)Bubak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拟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桦树枯枝病病原茵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茵在8~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在pH值5.8~8.2间均能生长,偏酸环境最佳;不同光照条件和碳源对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光照有利于产孢;在无碳源条件下也能生长,以蔗糖为最佳碳源;茵丝体在生长发育时,以蛋白胨为最佳有机氮源,以硝酸钙为最佳无机氮源;在尿素中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8.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藨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西双版纳景洪地区阳春砂仁叶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病原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pssi,国内属首 sp.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11.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天然华山松林分内华山松个体所处微环境与邻体干扰之间的相互耦合的关系。以华山松单株为样圆中心,摄取有效长(通过华山松个体大小判定)尺度内的微环境指标(本文以生境湿度表征),应用2种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微环境指标作梯度对比,得出华山松微环境特征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中,华山松个体之间存在着的种内竞争同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林下微环境是影响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容器育苗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最佳组合.[方法]以秦岭北坡华山松天然分布区为试验地,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华山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与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华山松苗高的因素主次为:磷肥>氮肥>基质配比;地径:氮肥>磷肥>基质配比;针叶数: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刘江华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2):106-108,119
利用不同林龄的华山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等调查数据,采用群落构成指数等因子构建评价模型,对昆明市华山松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华山松人工林的健康指数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51 a华山松林的健康指数仍远小于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16.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山惟一天然起源的针叶树种华山松,在区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天然更新能力较强。2012年9月中旬至2013年8月,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6个,采集样地土壤、地形、坡向、乔木层、灌木层、活地被物等项因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郁闭度对华山松天然更新效果影响极为明显,其次坡向、海拔2个自然因子对华山松天然更新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18.
Endophytic fungi in leaves and twigs of healthy and diseased beech trees (Fagus sylvatica L.). 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surface-sterilized leaves and twigs of healthy and diseased trees. Three fungal species could be isolated frequently: Apiognomonia errabunda, Diaporthe eres and Bisporella sp. D. eres occurred in leaves of healthy trees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those of diseased trees. I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hat less capacity of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of diseased trees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effect. A mutualistic symbiosis of A. errabunda and D. eres with beech trees is sup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果尔作为一种应用较多的化学除草剂,已经在苗圃中广泛应用。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一年生针叶树出苗前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松效果最好,其次是红皮云杉和樟子松。二年生针叶苗木生长期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皮云杉效果最好,其次是红松和樟子松。因此说果尔是林区比较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20.
华山松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球果从雌球花到球果木质化完成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林场采种基地内球果死亡率达到47.6%,先后有败育、虫害、机械损失、冻害和鼠害5种致死因子导致华山松球果的脱落死亡.在5个致死因子中,虫害的致死力最强,致使球果死亡率达27.2%.由于虫害而损失的球果是其它致死因子造成落果总数的1.33倍.在种子园内造成落果的害虫主要有5种,1年生球果发育阶段,以球果花蝇和球果瘿蚊占主导地位;2年生球果发育阶段,微红梢斑螟的危害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