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制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4,测定FAdV-4最佳灭活条件和疫苗最佳油水比,研制了FAdV-4油乳剂灭活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疫苗质量、安全性和临床效力检验.结果 显示:LMH细胞接种FAdV-4 72 h后其毒力最高,TCID5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血清1型Ⅰ群禽腺病毒(FAdV-1)的Fiber-2蛋白对FAdV-1在细胞水平上的中和作用,研究根据FAdV-1亚型Fiber-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Fiber-2全基因序列PCR扩增并构建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通过鸡LMH细胞研究Fiber-2蛋白抗血清对FAdV-1感染的中和作用。结果显示,FAdV-1 Fiber-2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1 233 bp,构建了pCold-FAdV-1-Fiber-2重组质粒,表达的FAdV-1 Fiber-2蛋白分子量大小为105 ku;FAdV-1 Fiber-2蛋白的抗血清孵育LMH细胞后,与阳性对照组相同第4天细胞出现病变,而阴性对照组细胞均无病变。结果表明,FAdV-1 Fiber-2蛋白抗血清在体外试验中不能中和本血清型病毒的感染,FAdV-1 Fiber-2蛋白作为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0型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0型山东分离株(SDXT株)通过皮下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观察试验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只,采集心脏、肝脏、肺脏和肠道等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时,应用IFA对SDXT株人工感染雏鸡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DXT株接种后,引起雏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结构紊乱、肝窦间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在肝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包涵体为主;肠道内肠绒毛脱落;肺脏广泛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IFA检测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肠道、肺脏均可检测到SDXT株,其中肝脏和肠道检出率最高,表明这2个器官是其主要靶器官.HGB、WBC、RBC、ALT和ALP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0型对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4型禽腺病毒的防控提供数据及参考。将HLJ1701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72 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白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4型禽腺病毒灭活疫苗(HLJ1701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 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 r/min离心15 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 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2 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HLJ1701株的抗体平均效价可达2~8以上,使用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接种0.2 mL/只(100 LD_(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研究表明,实验室条件下研制的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灭活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5.
1987年以来,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es,FAdV)在世界范围内感染普遍。2015年,我国山东省首先爆发该病毒引起的疫病,之后各省市地区相继蔓延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特别以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和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造成的危害最大。本文主要将禽腺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研究及疫苗的研制等进展加以总结,以期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序列比较等对一株疑为Ⅰ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JS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70 nm~80nm;不具有凝集鸡、鸭、鹅红细胞的能力但可以凝集大鼠红细胞.在鸡胚肾细胞(CEK)上可致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等病变;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的FAVI-JS L、R、ITR三个片段,经过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属于血清Ⅰ型的CELO病毒、FAV-1、FAV-A和血清8型的禽腺病毒(FAV-8)全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比较,FAVI-JS与Ⅰ群禽腺病毒各毒株在三个片段上同源性都很高,其中与血清Ⅰ型的同源性高达96%以上,在根据对遗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的ITR序列绘制的遗传进行树分析,FAVI-JS与Ⅲ群禽腺病毒EDS、Y81G4株明显属于不同的分支,而与群禽腺病毒,特别是与血清Ⅰ型的禽腺病毒更接近,这些结果证明,FAVI-JS确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鸡源抗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FAdV-4)单链抗体(scFv)文库并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的单链抗体.本研究从FAdV-4免疫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出鸡抗体的VH和VL基因,通过Linker接头将VH和VL基因连接成scFv,将scFv基因连接至噬菌粒载体pComb3XSS中...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临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的病鸡进行了PCR诊断,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该病毒与NCBI中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动物回归试验能够复制出禽腺病毒的典型症状,对发病动物进行病理切片发现肝脏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间质增大,出血。利用组织毒免疫商品蛋鸡,提取卵黄抗体分别进行该病原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0.3 mL/只的卵黄抗体可100%保护15日龄肉鸡不发病;感染发病鸡按照0.8 mL/只和1 mL/只剂量注射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其治愈率分别为86.7%和96.7%,说明制备的卵黄抗体对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8年4月,某蛋鸡场蛋鸡产蛋量下降,出现死亡现象。剖检发现病死鸡心包积液、肝脏出血、肿胀。经实验室PCR检测,证实该农场发生蛋鸡Ⅰ亚群禽腺病毒感染。对病鸡和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和抗体免疫,对鸡舍和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serotype 4 of group Ⅰ Fowl adenovirus)分离株RZ140718(RZ株)的hexon、penton、fiber-1和fiber-2四个主要结构蛋白的遗传进化、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等生物学信息,试验在对四个蛋白基因扩增测序基础上,应用Megalign、MEG...  相似文献   

11.
12.
将从胶东地区疑似Ⅰ群禽腺病毒(FAdV)感染的发病鸡的肝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的FAdV-8b(FXWH-8b)株和FAdV-4(FXWH-4)株,通过腿部肌肉注射方式,以TCID50108.0 0.2 mL/羽的剂量,接种15日龄的SPF鸡,临床观察其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研究其毒力和致病性。临床观察和剖检结果显示:FXWH-8b株和FXWH-4株均能在24 h引起试验鸡只发病,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的剖检病理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均在脑、胸腺、气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胰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法氏囊有较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均未发现核内包涵体。PCR检测结果显示:FXWH-8b株攻毒后72 h,FXWH-4株攻毒后48 h,在肝脏、肺脏、肾脏、腺胃、空肠和盲肠呈现100%的阳性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XWH-8b株和FXWH-4株均在肝脏存在强阳性信号;FXWH-4株在肾脏、十二指肠和空肠存在阳性信号。表明FXWH-8b株和FXWH-4株均对15日龄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侵害多个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13.
2株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 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 mL和10-7.60/0.1 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在同源性分析基础上,确定了12个血清型penton蛋白同源性最高的2段基因并通过linker进行连接,以该串联基因原核表达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并筛选到2株可分泌FAdV-Ⅰ pento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Mab-penton-6#和Mab-penton-9#).2株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经间接...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广西某规模化鸡场健康鸡群Ⅰ群禽腺病毒(FAdV-Ⅰ)的感染情况,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采集不同日龄鸡群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样品4700份,对样品进行FAdV-Ⅰ检测和hexon蛋白loop 1基因扩增,应用LaserGene7.1和MEGA4.1软件对loop1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AdV-Ⅰ的阳性检出率为8.72%;40~70日龄和71~99日龄鸡群阳性FAdV-Ⅰ的检出率分别为28.17%和22.91%;测序获得的38条loop 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鸡场健康鸡群感染了5个不同种的FAdV-Ⅰ,其中26.32%的序列为A种(FAdV-A)、2.63%为B种(FAdV-B)、10.53%为C种(FAdV-C)、39.47%为D种(FAdV-D)和21.05%为E种(FAdV-E);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鸡场健康鸡群主要感染的种为FAdV-D,血清2型(FAdV-2)为优势血清型,其次为A种的血清1型(FAdV-1)和E种的血清8a型(FAdV-8a)和8b型(FAdV-8b)。结果表明,40~70日龄健康鸡群的FAdV-Ⅰ的检出率最高,在健康鸡群中感染的FAdV-Ⅰ主要为FAdV-D种中的FAdV-2。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纯化的 Ⅰ 群禽腺病毒4型重组Hexon蛋白,通过各反应条件筛选,建立了 Ⅰ 群禽腺病毒4型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最佳封闭液为1% 牛血清白蛋白;待检血清最佳作用浓度是400倍稀释,37℃孵育60 min;酶标抗体的最佳作用条件为稀释度1:8000,37℃孵育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用所建方法对160只临床鸡只进行检测,同时与拭子PCR检测对比,一致性较好,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8.
2017年3月,江苏某大型鸭场发生了1例以雏鸭死亡、心包积液、气囊有浑浊物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病毒分离与鉴定、真菌分离与鉴定等确诊为Ⅰ亚群禽腺病毒和曲霉菌混合感染,采取消毒、抗体和药物治疗等系列综合性治疗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Ⅰ群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hexo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禽腺病毒的感染状况,2008—2010年从广西南宁市活禽市场采集样品259份,通过SPF鸡胚传代增殖,经PCR鉴定,92份为禽腺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5.5%(92/259)。选取不同年份的8株进行免疫琼脂扩散、血凝性、致细胞病变、形态学和鸡胚致病性试验。结果:8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粒子具有腺病毒典型特征,可致鸡胚肝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使鸡胚发育不良。将克隆的8株hexon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352、43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