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检疫》1989,3(4):257-258
马尾松萎蔫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and Buhrer 1934)Nickle 1970的为害所致。沙头角马尾松萎蔫线虫病的发生与香港存在的病原有直接的关系。一、调查概况松材线虫在日本、美国、香港、  相似文献   

2.
成飞雪 《植物检疫》2007,21(3):133-136
分离自对湖南郴州、耒阳、张家界地区的病死马尾松样品,采用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鉴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形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检出线虫更符合拟松材线虫特征.同时采用ITS-PCR-RELP方法对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进行分子鉴定,ITS区经EcolI和HindⅢ酶切后得到110、160、242、404bp 4条特征带,与拟松材线虫相同,而与松材线虫有明显区别.而且ITS及CoI基因序列信息显示,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与松材线虫的同源性分别为92.9%、89.3%,而与拟松材线虫的同源性高达97.2%、95.2%.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的线虫为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3.
4.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1993,7(4):333-334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以上和30%~90%。由此分析了松材线虫萎蔫病在南方林区流行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伴生细菌与松树萎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细菌分离物GD1以及两者的混合体。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蔌细菌分离物GD1均不能使松枝萎蔫,只有两者混合接种才能使松枝发病枯死。从而说明了松材线虫的伴生细菌对松树萎蔫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松树萎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植物检疫》1989,3(1):54-56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可危害树种达43种之多,其寄主除松属外,还有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雪松属的一些树木。它的分布范围除日本和美国外,还有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朝鲜等国家。我国也早在1983年就报道了南京地区上万株黑松由于松材线虫的危害而死亡。松材线虫是一个重要的林木检疫性线虫,一旦在松林中传播蔓延,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无论树势强弱、树龄大小,几个月内就会枯死,因此,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日本,除北海道以外,已经遍及全日本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所以造成今天这样广泛的流行,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对马尾松的致病性及其早期诊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东  蔡思鸣 《植物检疫》1993,7(3):177-181
本试验通过从枯死松树分离繁殖的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接种3~4年生马尾松苗,观察到接种株第45天开始出现外观症状,三个月内接种株相继枯死。在枯死株中分离出大量松材线虫,表明松材线虫对马尾松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试验还通过酸性品红染色追踪树液流,观察到松材线虫侵染早期,其松脂管的薄壁细胞受破坏,松脂从松脂管渗漏至周围的管胞中,使水溶性染剂不能着色而出现白斑,树液移动受阻。而对照株中染剂可在植株管胞中自由移动,不会产生白斑,松脂流动只限于松脂管内。而在这段时间接种株和对照株外观上生长正常,并无明显差异。因此,通过酸性品红染色追踪树液流,观察植株根茎横切面白斑的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理种群的松材线虫对马尾松的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我国主要病区及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地理种群,对4~6年生马尾松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和广东种群对马尾松的致病力较强,感病指数皆为0.94,而安徽和日本种群的致病力较弱,感病指数分别0.75和0.69。  相似文献   

9.
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全新  简恒 《植物保护》2010,36(3):117-120
本文对采自河北张家口市察北区、危害马铃薯的线虫(编号De-Chabei)进行了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其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一致,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扩增rD-NA-ITS区的长度为1130bp,测序比对以及采用马铃薯茎线虫B型特异性引物DdL1/DdL2扩增得到485bp特异性片段,表明与B型或L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再次证明该型线虫在河北马铃薯主产区的分布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从辽宁省枯死红松病木中分离到的一种雌虫具明显尾尖突线虫群体的分类地位,采用改良漏斗法分离样品中的线虫并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人工培养观察雌虫尾尖突的形态变化,并基于rDNA 28S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经形态学鉴定初步判定该线虫群体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典型的雄虫交合刺和雌虫阴门盖,但雌虫尾末端宽圆且无尾尖突的个体极少,只有2%~3%,其余雌虫个体尾末端有长约1.8μm(0.2~3.2μm)的尾尖突。但经人工培养产生的后代雌虫尾端均钝圆,无尾尖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线虫群体为松材线虫R型株系。松材线虫雌虫具有明显尾尖突的现象虽较为罕见,但仍会影响松材线虫的准确鉴定,需引起林业部门和口岸植物检疫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马尾松松材线虫病与松材蓝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引起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病树死亡后期,必然有蓝变(Blue-stain)现象。松材蓝变程度与松树树干部位相关性不大。但是,对于同一棵树,若蓝变程度高,则每一部位的蓝变程度都比较高;若蓝变程度低,则每部位的蓝变程度可能都比较低。蓝变程度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含量也没有正相关关系。在松材线虫病木的检疫过程中,松木蓝变仅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后对不同松树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滑走切片技术从显微水平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自然状态下入侵,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和黑松的组织结构在感病初期即表现出病变特征,并随感病时间推移病变加剧。马尾松在感病初期皮层薄壁细胞开始木质化,伴有细胞破裂并融合成空腔;至感病中期周皮的栓内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以及韧皮部薄壁细胞均发生木质化,细胞内含物增多,甚至形成层细胞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木质化现象,树脂道因周围细胞破裂而变形;至感病晚期,木材以外所有部分完全被木质化、大量细胞破裂。黑松发病症状与马尾松大致相同但发病时间稍晚,发病程度也较轻,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强弱有差异。同一时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空间上也存有差异,这与松材线虫入侵的位置及其在树体内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4.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及其生化变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调查研究表明,芝麻青枯病除前人报道的萎蔫、顶梢常有溃疡裂缝等典型症状外,还有植株畸形、茎秆表皮泡状突起、溃疡裂缝延伸至茎秆中下部、折断茎秆可见菌脓形成的透明细丝等症状。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经菌体形态、菌落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烟草过敏性反应及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基因间区ITS序列测定,证实了芝麻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江西省15个县(市)的22个代表性菌株的生化变种鉴定显示,20株菌属于生化变种Ⅲ,占90.91%,2株属于生化变种Ⅳ,占9.09%。说明生化变种Ⅲ菌群是诱发芝麻青枯病流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5.
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甘蓝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北京市延庆县9个甘蓝生产基地采集甘蓝枯萎病病样96份,分离获得来自甘蓝病株根、短缩茎、叶片等器官的30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GLW3和GLW8为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GLW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GLW8为轮枝样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利用镰刀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保守性和变异性,分别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和镰刀菌属及轮枝样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GLW3和GLW8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轮枝样镰刀菌作为甘蓝枯萎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孙艳丽  郑芹 《江西植保》2013,(3):334-337
通过对松突圆蚧不同抗性程度的马尾松未受害针叶和受害针叶的针叶长度、叶鞘长、叶鞘松紧度、含水率、相对含水率和容重的测定,研究发现:马尾松针叶长度与其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成反比,马尾松针叶的容重与其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成正比,叶鞘长、叶鞘松紧度与抗虫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银杏疫病病原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菌株中,选取2个代表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寄主范围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测定等,认为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nn)。该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生长温度大于35℃,异宗配合,自然条件下桂北银杏产区不能产生卵孢子,但在低温等不良环境下形成大量厚垣孢子。注意这些特性,对有效开展病害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和实验农场种植的红花出现了一种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枯死的病害,切开茎秆,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 rDNA-ITS 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 的 ITS 序列(登录号 KT803074)同源性为99%以上。故将引起新疆红花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