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选择出适宜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原蝗虫的最佳病源微生物农药,本文选择了0. 4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SC、2. 5%绿僵菌OL、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P对草原蝗虫进行防治试验,比较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速效性好于蝗虫微孢子,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 01%和84. 12%,显著高于蝗虫微孢子的防治效果;而蝗虫微孢子持效性好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药后30d防效为72. 32%,且残存蝗虫感病率30d时达到70. 01%,显著高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蝗虫感病率。  相似文献   

2.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宗祥 《草业科学》2003,20(5):27-29
对国内外应用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僵菌作为防治草原蝗虫的专性生物制剂,可以持续有效控制草原蝗虫种群密度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对其它草地昆虫无害,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具有推广价值。同时,针对绿僵菌在防治草原蝗虫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蝗虫天敌可利用性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芫菁科、食虫虻科、步甲科、拟步甲科、麻蝇科和缘腹细蜂科等天敌昆虫作为生物制剂在治蝗中的研究进展;天敌的应用技术是全球治蝗研究的重点,当前研究热点是绿僵菌、白僵菌和蝗虫微孢子虫等蝗虫病原物,它们作为生物杀虫剂在治蝗中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正> 家蚕被僵菌侵染发病死亡,因病尸僵硬,故称僵病或硬化病。我省蚕桑生产中发生的僵病历来以白僵为主,其次是绿僵和曲霉病。白僵蚕是中药材,习惯由药材部门收购。五十年代起,为了控制白僵菌的传染蔓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曾禁闭市场收购僵蚕,同时在马山公社建立僵蚕繁殖  相似文献   

5.
家蚕病原白僵菌和黄僵菌的血清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连根  陶涛 《蚕业科学》1994,20(1):47-48
家蚕病原白僵菌和黄僵菌的血清学研究初报时连根,陶涛(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厅)家蚕白僵菌和黄僵菌是生产上最为常见的病原真菌,尽管两者在对家蚕的致病力、病征等方面有显著不同,但由于两者在形态学上的差异极小,不少生物学者常按国际上采用的分生孢子形成机...  相似文献   

6.
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绿僵菌、白僵菌、0.3%印楝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生物农药用于大面积推广.研究表明,0.3%印揀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生物杀虫剂,药后11 d防效均在90%以上.几种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1 d防效在65%以上,白僵菌油...  相似文献   

7.
<正>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近年来在秦巴山区猖獗发生,甚至把整块地桑叶食光。它不仅为害桑叶,而且携带病源微生物白僵菌、绿僵菌、黄僵菌、细菌、病毒进入蚕室,使蚕儿染病,严重地威胁着蚕桑生产。笔者从1981年开始,对桑螟的发生规律及其生活史作了系统的调查,并进  相似文献   

8.
应用绿僵菌及其复合剂防治青海草原蝗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0年 7~ 8月在青海省同德县进行了绿僵菌及 4种不同复配剂型防治草原蝗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 (油剂、高孢粉、饵剂、绿饵 )、绿僵菌和绿百克混合液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3 77%、81 14%、78 19%、80 0 8% ,绿百克、高效氯氰菊脂为 70 54%、83 0 3%。喷施过绿僵菌的蝗虫死后 2 - 3天 ,失水形成僵虫。室内镜检施药后 30天收集的虫尸 ,体内均出现绿色粉状绿僵菌孢子  相似文献   

9.
“蚕病清”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合作研制的一种能治疗家蚕细菌病和真菌病的药物,对苏芸金杆菌和沙雷铁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葡萄球菌引起的胃肠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白僵菌和绿僵菌  相似文献   

10.
蚕病清对苏芸金杆菌和沙雷铁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葡萄球菌引起的胃肠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明显优于氯霉素与红霉素。蚕病清对白僵菌和绿僵菌引起的真菌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延缓浓核症的发病时间。大田应用的调查结果表明,可降低五龄期细菌病发病率,降低下茧率,增加单张产茧量和产值,防治白僵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绿缰菌复合油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试验设试验药品2.5%绿僵菌复合油剂(cl Bioc)和对照药品4.5%氯氰菊酯乳油2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分3个剂量水平,即:450、600、750 mL/hm2。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对防治草原蝗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与氯氰菊酯450 mL/hm2在防治草原蝗虫时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择绿僵菌450和600 mL/hm2的剂量水平进行防治。绿僵菌750 mL/hm2剂量水平与对照药品氯氰菊酯的中等剂量水平(600 mL/hm2)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草原蝗虫密度较高时可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在家畜外寄生虫病防控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培养棕色绿僵菌获得分生孢子,稀释至浓度为1×104个/mL后统计其萌发率,在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对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的杀灭作用试验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浓度的试验组,即将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分别放入5个不同浓度的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及0.5%孢子洗脱液中停留5 s,在25℃条件下每日定时观察幼蜱和成蜱的虫体死亡情况及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培养至第3天时所得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到90.40%;对草原革蜱幼蜱杀灭作用明显,用试验所得的最佳作用浓度1×106个/mL作用至第7天时草原革蜱幼蜱的死亡率高达100%,成蜱的死亡率为80.00%。说明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可以用于防治家畜外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3.
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深圳市蛴螬危害主要发生在2个时期,春季未期和夏季末期。应用绿僵菌生物农药防治蛴螬.分别进行了小区试验和高尔夫球场大区试验.结果发现.小区试验绿僵菌对蛴螬的杀灭率平均为67.6%.适宜施菌量为2g/m^2;大区试验绿僵菌对蛴螬的杀灭率秋季平均达59.97%。  相似文献   

14.
绿僵菌和绿饵对草原优势种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域辽阔,草场面积很大,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但是各种草场连年都受到了蝗虫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意大利蝗是耐药性强,危害严重的优势种蝗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新疆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主要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控制了危害,但长期反复使用的结果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增加农药用量后大量的天敌被杀死,草原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使虫害加剧,而且防治成本上升严重影响了防治经济效益.从80年代以来,利用蝗虫微孢子虫、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牧鸡治蝗等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了了解新一代生物杀虫剂绿僵菌产品在我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下防治优势种蝗虫的效果,2000年5月底至7月初我们与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所合作进行使用绿僵菌油膏、绿僵菌饵剂和绿饵防治草原蝗虫的一系列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5期刊登了《新一代生物治蝗真菌杀虫剂——绿僵菌》后,许多读者对此新生物杀虫剂表现出极大兴趣,表示想进一步了解绿僵菌的技术操作和成果进展等,为此笔者又约请张泽华博士撰写此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绿僵菌防治高尔夫草坪蛴螬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深圳市蛴螬危害主要发生在2个时期,春季末期和夏季末期。应用绿僵菌生物农药防治蛴螬,分别进行了小区试验和高尔夫球场大区试验,结果发现,小区试验绿僵菌对蛴螬的杀灭率平均为67.6%,适宜施菌量为2 g/m2;大区试验绿僵菌对蛴螬的杀灭率秋季平均达59.9%。  相似文献   

17.
僵蚕 又称白僵蚕、白姜蚕、僵虫、姜虫、天虫(见图)。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在4~5龄的幼虫,被真菌门半知菌纲的白僵菌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感染致死的家蚕干燥虫体。  相似文献   

18.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蝗虫病原真菌,可在蝗虫种群中流行传播,实现多年持续控制。以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为试虫,油剂处理后3天与野外网捕相同虫龄亚洲小车蝗混合饲养,试虫病、健比(单位:头)10∶50、20∶40、30∶30、40∶20,结果显示:病虫可以将绿僵菌疾病传播给健虫,疾病传播几率分别可达24.6%、31.0%、39.0%和52.0%。与健康短星翅蝗蝗蝻混合饲养,疾病传播几率分别可达15.6%、23.5%、32.7%和40.0%。野外圆心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区外疾病感染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处理后40 d施药区外400 m疾病感染率八个方向均值可达8.95%。不同方向疾病感染水平无显著差异,绿僵菌传播主要与草原蝗虫的活动、顺风风向显著相关。野外间隔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蝗虫移动扩散的习性可以有效地将病原传播到未施药区域,距离30 m、60m、120m间隔区域,药后49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58.39%、63.41%、57.17%,因此30m、60m间隔施药方式在应用绿僵菌防治蝗虫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以2006年绿僵菌油剂处理区为基础,2007年调查411头蝗虫混合种群,39头感染绿僵菌,感染率9.49%;2008年调查532头蝗虫混合种群,8头感染绿僵菌,感染率1.5%。进一步利用绿僵菌M189菌株特异性SCAR标记技术,调查不同年份处理区绿僵菌土壤宿存能力,油剂处理区3年、4年、5年、6年后绿僵菌土壤检出率分别为6.36%、7.69%、9.15%、9.05%;饵剂处理区3年、4年、5年、6年后绿僵菌土壤检出率分别为17.78%、17.54%、16.13%、14.88%。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不同浓度/施药方式的印楝素、蛇床子素、绿僵菌悬浮液和绿僵菌孢子粉对天然草场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得出:225 mL/hm2印楝素防治效果最好,施药第7天可达到98.72%;蛇床子素次之,但随其浓度增加防治效果也随之提高;而绿僵菌防治效率稍低,适用于非爆发区的预防性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不同剂型金龟子绿僵菌对青海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开展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各设置3个试验小区,分别为A1、A2、A3区和B1、B2、B3区,A1和B1区为平地,A2和B2区为上坡地,A3和B3区为下坡地,同时设CK对照区;于施药前及施药后第5、10、15、30天对各试验区进行草原蝗虫虫口密度调查,计算施药后第5、10、15、30天的虫口减退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试验区的草原蝗虫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前各试验处理区的虫口密度与CK对照区差异均不显著(P〉0.05),绿僵菌2种剂型施药后第5、10、15、30天,各处理区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CK对照区(P〈0.05);施药后第10天,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15天,A1、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30天,6个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65%,绿僵菌油悬浮剂在下坡地施药效果最佳,虫口减退率达到71.86%。总体来看,绿僵菌油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且施药于下坡地时防治效果更佳。金龟子绿僵菌2种剂型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扩散能力,施药当年控制草原蝗虫持续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