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稻米》2005,(1):7-7
20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水稻好气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在听取项目研究报告,审阅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垦殖与稻作》2005,(1):15-15
2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和“水稻好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和会在听取了项目研究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浅湿干灌溉、间歇灌溉、好气灌溉等3种大田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延迟了水稻分蘖进程,分蘖数较常规灌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为27~54茎/m2;水稻成穗率较常规灌溉有所提高,增幅分别为3.2%、13.9%和12.8%;水稻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均高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3个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两优培九、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好气灌溉条件下的生理特性。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较,好气灌溉条件下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水位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分蘖早发,前期分蘖和大分蘖比例提高,分蘖成穗数提高7.1%~18.3%,增产8.6%~10.8%。同时,好气灌溉在单丛叶面积没有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群体各层次的透光率。与传统方式比较,水稻好气灌溉处理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根系单茎伤流量增加,花后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比叶重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好气栽培法的应用效果及增产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好气栽培法是利用自然降水或水稻生理需水时灌水,并应用其它配套技术,使稻田土壤长期处于干湿通气状态的栽培方法。多年试验研究表明,好气法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枝梗分化数,分蘖发生早,后期绿叶数多、叶片功能期长,且基部茎节粗短。经示范与推广,水稻好气法栽培技术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生态效应和省工节本的高产高效效应。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种是从水稻旱直播发展而来的,即在旱地状况下直播,苗期旱长,中后期利用雨水和适当灌溉以满足稻株各时期需水要求的一种种稻方法。在水资源较贫乏的今天,国家农业部将此项技术列为“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之一,因此,搞水稻旱种意义十分重大。水稻旱种是节水栽培的一种形式,我地区按照水稻旱播后的灌溉模式,把旱种分为旱种水管和旱种旱管两种类型。旱种水管,是指水稻播种出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旱长后,按照常规水稻淹灌或浅湿灌溉的模式进行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旱种旱管,是指水稻播种出苗后,按照定期的湿润灌溉模式进行中后…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主要的有:一、获奖成果1999年,中国水稻研究所获奖的成果有:“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菌丝融合后代的致病性变异”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水稻》的编著和出版”成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体变育种及新品种选育”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抗除草剂转基因直播稻的研究”、“稻田甲烷排放的监控及减排综合管理技术”和“巨大胚等三种新性状米的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三项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杂交稻高产高效益栽培》”和“籼稻形态标记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两项成…  相似文献   

8.
信息导读     
<正>部分科研院所2006年已完成及获奖成果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水稻宁粳28、27号示范及产业化生产”◆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水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相关性研究”◆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水稻耐冷性状的研究及耐冷资源鉴定”◆宁夏银川市攻关项目“水稻节水栽培研究”◆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项目“优质水稻新品种推广创业示范”  相似文献   

9.
水分管理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淹水灌溉、“薄、浅、湿、晒”模式、控制灌溉、半深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等。本文阐述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比较归纳了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劣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抗倒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技术特点水稻优化灌溉技术是在水稻浅湿灌溉研究基础上,运用模糊理论对经验灌溉模式优化分析取优,并根据土壤水能量理论从研究水稻吸水机制入手,得出水稻的优化灌溉模式,即土壤水分调节模式。该模式与先进的农业措施相结合,形成一套因土因苗制宜,浅、湿、干灵活调节,促、控、养结合的优化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系、产量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湿交替灌溉(WMD)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以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结实期设置常规灌溉(CI)和干湿交替灌溉(WMD)两种灌溉方式处理,研究了其对水稻产量、根系形态生理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1)与CI相比,结实期WMD...  相似文献   

12.
《花生学报》2005,34(2):22-22
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花生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主要阶段性成果之一,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2005年3月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中国水稻生产中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蓄雨型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6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并总结了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3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从加强水稻根—土互作机理、新技术应用以及根构型特性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中国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中优6号为材料, 设3个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在穗分化期、开花期和花后20 d分别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影响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好气灌溉管理地上部干物重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增加;水分低水位管理蒸腾速率、地上部干物重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淹水灌溉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较低。因此,水稻好气灌溉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显著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试验还表明这3种水分管理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志强  黄璜  朱华武  陈灿 《作物研究》2011,25(4):299-303
为建立湘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栽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在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生理特性以及产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4种灌溉方式下水稻生长与产量表现以浅水灌溉最优,受旱灌溉最差,与受旱灌溉比,浅水灌溉株高、分蘖数、光合速率均有提高,结实率提高了41.5%,千粒重增加了1.6 g,产量增加了15.8 g/盆;浅水灌溉下水稻产量、灌溉用水利用率分别比深水灌溉高出7.6 g/盆和0.69 kg/m3。间歇灌溉产量与深水灌溉差异很小,但间歇灌溉水分利用率高出深水灌溉0.44 kg/m3。因此,在湘南双季稻区,针对季节性干旱的特点,采用浅水灌溉方式有利于晚稻高产稳产,间歇灌溉有利于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8日 ,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 ,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浙江大学夏英武教授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 ,对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成果进行了鉴定。“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成果利用籼粳中间型亲本、形态指数和籼粳特异分子标记检测等 ,育成籼粳亚种间优质三系超级稻组合协优9308;提出了以单茎 (蘖)生物产量优势为基础 ,茎蘖顶端优势、粒间顶端优势和根系顶端优势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水稻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生育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水层,而是采用"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田块干燥程度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介绍了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的基本操作要点,适用于东宁县的技术模式及其配套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信息导读     
《北方水稻》2007,(1):80-80
<正>部分科研院所2006年已完成及获奖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寒地优质稻米品种示范与推广”省攻关项目“生物技术创新寒地早粳优异种质的应用开发研究”院科技创新项目“寒地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寒地水稻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抗病优质丰产早熟水稻新品种龙粳13号的选育及推广”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集保护性耕作和轻型栽培于一体,是对传统耕作方式和粮食栽培技术的重大变革,是广西农耕革命自主创新系列成果之一。由于它具有稳产高产、节本增效、节省劳力、节能环保等多项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稻生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种稻“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苦耕田”的艰辛历史,使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以解脱,为农民外出打工和经商创造了条件。2001—2006年,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现了六年六大步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推广速度最快、实施面积最大、农民参与程度最高、技术创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5个“全国之最”。经国内外专家鉴定,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面积、应用效果等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水稻节水栽培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水稻不同灌水方法即浅—湿—浅间歇灌溉、湿润灌溉、常规灌溉对水稻产量及耗水量、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灌溉较常规灌溉节水5247t,节水率33%,节约成本220元/hm2,是一项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好技术,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