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剖析张掖绿洲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树种更新在退化防护林修复中的作用,分析俄罗斯杨育苗和造林关键技术,论述俄罗斯杨在张掖绿洲退化农田防护林修复中的适应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确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内蒙古工程区退化林分面积、分布以及退化类型与程度,对科学安排修复任务,实行精准修复,提升修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三北防护林工程区退化林面积达到301.9万公顷,退化乔木林面积50.9万公顷,退化灌木林面积251.0万公顷,退化林总蓄积2598.0万立方米。工程区退化乔木林以重度退化为主,退化灌木林以中度退化为主;杨树、榆树、柠条、锦鸡儿是主要的退化树种,其中以杨树尤为突出;退化林中成、过熟林占比较大;树种单一,林分老化是导致工程区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辽宁省2015年和2016年开展的三北工程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建设成果,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总结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的建设成效和开展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靳涛  何红江 《绿色科技》2020,(5):126-127
阐述了麟游县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对防护林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按照退化程度对退化防护林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退化程度和导致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适合当地退化防护林的修复改造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渭南市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整体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按照《陕西省三北工程退化林草调查技术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对渭南市秦岭北麓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调查分析,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总面积21 354.74 hm2,从面积结构上看,华州区>华阴市>临渭区>潼关县;从退化林起源看,天然林面积大于人工林面积;从退化原因面积分布上看,生理>立地>人为>灾害;从退化程度面积分布上看,中度>轻度>重度。退化类型主要有4种,提出更替修复、抚育修复、择伐补植修复、渐进修复、封育修复等5类9种修复措施,在制定小班修复技术措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介绍了山西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资源现状,分析了造成山西“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退化林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防护林是辽宁省的重要林种之一,在防风固沙、防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辽宁省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防护功能下降,经济效益低下。文章通过分析退化防护林现状,指出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防护林的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适地适树、抚育复壮、封山育林、防治有害生物等修复策略,推动退化林分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辽宁省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有40 a,近年来,一些林分由于适应问题、老化问题发生的退化(或衰退)现象逐步显现。文章根据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内蒙古三北工程退化林草摸底调查工作成果,介绍了全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林草退化的现状,分析了工程区林草退化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三北工程区退化林草修复以及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研究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现状、修复改造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总结了山西省在“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改造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建平县退化防护林推荐改造模式及实施的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平县为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对本地区退化防护林程度进行了分级,推荐了补植补造、更新改造、抚育复壮、封禁保护、病虫害防治五种改造模式,提出了退化防护林修复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确保原有防护林能够最大化地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连转红 《绿色科技》2020,(3):157-158
指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采用退耕还林方式,构建了一套系统、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并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45.33%,但是,由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仍然有比较严重的防护林退化现象,因此,为了充分的利用防护林生态的优势和价值,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护林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退化防护林改善项目的必要性,其次,从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差;林分生理过熟;栽培管理不当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防护林退化原因,从抚育改造;择伐改造;更替改造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林退化的修复策略,希望为防护林的修复改造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退化防护林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造成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更新恢复的防护林。通过对静宁县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对策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为静宁县今后有效的开展退化林分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丹县防护林建设对县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防护林出现大面积退化。以山丹县2022年森林资源和国土资源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县域内退化防护林进行全面调查,统计退化面积、林种类型、退化程度、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全县退化防护林面积达到4 384.77 hm2,其中农田牧场防护林占80.59%,防风固沙林占19.41%;轻度退化8.28%,中度退化63.55%,重度退化28.17%;重度退化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指标含量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退化林地(P<0.05),极显著低于未退化林地(P<0.01)。综合来看,山丹县退化防护林以中度退化为主,多为农田牧场灌木防护林,且退化程度越高,土壤状况越差,应结合调查结果及时开展精准修复。  相似文献   

14.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部分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直接导致防护林功能下降,给国土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巩固提升。以泸溪县防护林建设为例,从防护林建设作用、经营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深刻阐述退化防护林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合理提出退化防护林的修复途径,科学指出退化防护林修复是提升防护林防护效应的重要途径。搞好退化防护林修复对优化防护林结构,促进林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义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义县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皆伐改造、更新采伐、森林抚育和补植补造等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分析,得出导致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和人类干预失当,根据不同防护林种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封山育林和有害生物防治等5项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修复东北退化防护林要有各省协同开展研究、创新和应用的理念。文章围绕东北退化防护林修复研究和应用的意义,分析了退化防护林的修复现状和修复的技术优势,提出了退化防护林的修复重点和保障措施。建议:以筛选高抗防护林良种和生态经济型树种为重点,着力缓解防护林良种缺乏、使用率过低的问题;以构建科学、有序、高效和可持续的防护林修复模式为载体,为完善、深化我国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提供样板;以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三省联席会议、学术交流制度和争取有关政策为保障,修复东北退化防护林;以科学修复退化防护林及带动出台"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为目标,推进我国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研判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沙区、山区、原区退化防护林提出相应的修复提升方法和对策,有效的保障防护林健康有序更替,为全面建设美丽陕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就巨大,抗拒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对于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愈加重要,三北地区要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进行开展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人工防护林退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林分退化的重要原因是树种单一,树种选择不当,有害生物等,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就不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模式,对实施我省三北工程退化人工防护林改造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