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榆优良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白榆优良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从1984年在全国完成对白榆种源试验、优树选择和部分省市开展良种选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采用“人工林易地保存”法汇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并相继开展了无性系测定、子代测定、杂交育种和种子园建设的研究。5年来共汇集榆属树种14个、杂种4个、变种1个,优良种源36个、优良单株61株、优良类型25个。建立基因库8.6公顷,保存基因材料113个。至1990年已生产良种苗18万株,营造试验林和示范林共66.7公顷,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杉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介绍基因资源调查、收集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基因资源命名与编号的方法 ,论述了保存“方法多样化、滚动式发展、保存与利用相结合”的保存方式和技术。保存基因资源 31 1 3个编号、1 876 4个个体。建立了种源基因资源继代保存林和“陈山杉”优良小群体原境保存林。对有关基因资源作了形态学、物候学、形态与生长、材性、同功酶谱等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冠层浓密、宽冠、反卷果鳞等与高材积量相关 ;灰枝杉同功酶谱有异、黄枝杉木材密度大等观点。研究了“陈山杉”林分的形状结构与材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雯  王秀华 《森林工程》2013,(2):41-43,125
综述近年来榆属几种常见树种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选取与处理、培养基的选择与调节、影响榆树组织培养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根问题等,展望今后其组织培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种质资源不断丢失。作者介绍了国外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并展望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50年代在山西省北部地区为减小风沙危害,人们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纯林,但随着时间推移,防护林功能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林分稳定性,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营造了多树种混交林,并收集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辽东烁、杏树、白桦、白蜡及山丁子等树种基因资源,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1978年引进25个榆属品种、杂种及优树无性系,经过二年的苗期田间试验研究,1980年从中选择16个品种和杂种进行对比试验。经11年的观察,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抗寒能力分析,研究结果是;钻天榆和白×灰两种优良性状表现为:干形通直、树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明显,材积大,表明具有较高的增产效益,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寒力,适应在伊犁平原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油茶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概况,强调必须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10.
介绍广西对几种主要国内外松树优良基因的研究成果及收集利用,指出当前存在对优良基因资源破坏的现象,提出保存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快速繁殖建成4个基因库,现已搜集保存种质资源2 267个号,其中山茶物种、变种161个,山茶花品种340多个,油茶农家品种、优株,无性系等1 605个。将不同纬度、海拔高度和生态条件下的物种、品种集中在同一地进行研究,提高了种质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发挥了基因库的多种作用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9份榆属种质资源半同胞家系果实的果长、果宽及果实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家系间的部分表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各性状在家系内的平均变异系数均不大,而且各性状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亦不大,以果实长宽比为最大(9.87%),其次为果长(9.76%),果宽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54%),各性状家系内变异的稳定性较高。果长与果宽、果长与果实长宽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0.751;果宽与果实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65。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9份榆属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5处,可将其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榆属12种2变种木材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榆属(Ulmus.L)12种2变种的木材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导管分子长度从睫毛榆组到榆组至榔榆组逐渐变短,而纤维分子逐渐变长,说明榆属由睫毛榆组到榆组到榔榆组是不断进化的。(2)通过对次生木质部有关的7个数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异性比较,认为榆属属下设组而不设亚属是合理的。(3)通过对榆属12种2变种木材的解剖学研究,认为U.davidiana、U.davidiana Var.japonica、U.szechuanica三者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属于Sect.Ulmus Seu.Nitentes的U.castaneifolia和U.glancesscens var.lasiocarpa的亲缘关系较远。U.gaussenii、U.macrocarpa、U.lamellosa的聚类分析距离很近,说明其三者亲缘关系较密切,但它们的花粉外壁纹饰,萌发孔数相差较远,故三者的亲缘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继红 《中国林业》2010,(17):45-45
<正>上世纪50年代,在山西北部地区为减小风沙危害,人们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纯林,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种种原因,防护林功能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林分稳定性,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在项目科研工作中,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采用其他树种营造了混交林试验,并收集了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辽东栎、杏树、白桦、白蜡及山丁子等树种基因。半干旱地区树种基因资源的保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榆属12种2变种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榆属(Ulmus L)12种2变种的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表皮毛长短、粗细及头部形状因种而异,是分组乃至分种的重要依据;毛被情况、气孔分布、角质层纹饰可以作为分种的辅助特征。(2)气孔的长宽比值,随自然分布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表明生境对榆属造成的性状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脉间区由网眼缺乏一个或几个边缘,脉稍分离、末端较多的不完全发育类型,经过一个中间类型,向大小,形状均匀一致的发育完全的类型过渡;叶片栅栏组织发达与否与脉间区的大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贵州红豆杉属植物的种类、植物学特征、生态特征及分布状况、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广东杉木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初步评价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龙山林场杉木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广东省在该场建成了遗传基础比较丰富的杉木基因资源收集库,共收集省内外基因材料709份,包括杉木优良基因材料、杉木地方类型材料、杉木种源材料和杉木杂交材料。广东省杉木基因资源收集库的建立,不仅为龙山林场第2代杉木种子园的建设提供建园材料,而且为广东今后杉木长期遗传改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紫金牛属植物的分布状况、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对广西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浙江冬青属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生境及药用价值,对该属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