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共有两个试验基地,一为“六五”期间建立的湖北钟祥试验基地;一为“七五”期间新建的江西试验基地。全试验区的总考核目标为建立和更新人工草地10000亩,其中40%配套养畜,人工草地亩产干草500公斤,2.5亩草地  相似文献   

2.
对钟祥试验种草养畜与农业效益的比较分析,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发展草地畜牧业前景广阔,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畜牧业经济。罗汉寺试验站,种草养羊8年共创产值1560310元,获纯利582634.37元,8个养羊专业户,每户每年产值过万元,劳平收入3000元,为丘陵岗地建植人工草地,发展养羊生产,走出了一条科技兴牧之路.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建立人工草地并不难,难的是建成之后维持稳定不衰的植被,特别是控制草地退化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就草地退化原因和对策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也是10多年实际经验的总结,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南方红壤荒坡种草养畜试验研究资料,按照建立生态草场的原则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人工草地,划区轮牧,饲养绵羊、鹅、兔食草动物的要求,针对丘陵岗地的地形特点,论述了草场规划,养畜规划,以及丘陵水库养鱼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南方红壤荒坡种草养畜试验研究资料,按照建立生态草场的原则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人工草地,划区轮牧,饲养绵羊、鹅、兔食草动物的要求,针对丘陵岗地的地形特点,论述了草场规划,养畜规划,以及丘陵水库养鱼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岗地草地资源状况和土壤气候特点,总结了自1986~1990年对草种筛选、草地建植、草地管理、草地利用和养羊等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和生产结果,初步结论是:1.温季牧草越夏死亡原因是七八月高温干旱的相互影响.选择适应这一特定建植环境的草种和保苗技术,是红壤丘陵岗地建植人工草地的成败关键.2.提出了建植温、热混合型草地,实现四季供青的可行性.3.草地杂草的防治,应采取生物、物理方法为主,辅之以化学方法的综合技术措施.对肥料三要素的施用应因时有所侧重,在草地建植初期,三要素的效应是磷>氮>钾;以后则为钾>氮>磷。4.划区轮牧对合理利用草地非常重要,初建草地放牧强度要小,利用率应不超过30%为宜;二年以上的草地利用率,一般应控制在60%左右。5.种草养畜对控制水土流失有良好效果,天然草地和花生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比人工草地多2.4倍和4倍.6.在高温高湿的红壤丘陵区,只要抓好高温季节的管理,饲草料的生产供应和疾病防治三个环节,完全可以养好绵羊。7.在合理经营下,种草养羊的年亩平均净产值比同等条件下的旱作农业高7.7%,经济效益明显。8.提出了今后要重视继续筛选温、热两季豆科牧草和温季禾本科牧草.考虑红壤丘陵岗地利用上的多宜性,要深入研究种草养畜两个能量转化效的提高;研究草林、草果、草与农作的合理结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中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总结了从草种选择、地面处理、整地施肥到播种保苗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红壤丘陵岗地建植人工草地的技术措施和草地初期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探索了在红壤丘陵岗地上建植人工草地肘,不同整地方式,施用不同种类的基肥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深耕和施用有机肥料作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牧草产量和越夏能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在红壤丘陵岗地上建植人工草地,以条播为宜.利用方法较之播量播法对杂草侵染、青草产量、越夏力影响最大。采用苇状羊茅+苜蓿+白三叶(4∶2∶1)混播,最优组合为播量1.5 kg/亩+条播+频刈。  相似文献   

10.
一、长江中下游区的特点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直辖市).平原与丘岗相间,河谷与丘陵交错,平原区河网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及江淮、江南丘陵山地.大部分耕地在平原区,坡耕地不多.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壤、红壤、潮土为...  相似文献   

11.
在概述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态畜牧业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类型;依据生态畜牧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现代绿色生态养畜经营方式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天然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刈割青贮+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的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的生态条件下,建植人工草地面积颇大,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因草地管理粗放,草地利用不轻则重,经济效益不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工作实践,对人工草地放牧利用,杂草侵入与防除,封育更新等问题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管好用好草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种草养畜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种草养畜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利用牧草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是人工草地建设。文章总结了高产人工草地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通过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牧草品种混播和粮草间作、适时播种等方法达到种植人工牧草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草地病虫害日趋严重,引起草地退化.为了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钟祥试验区对人工草地进行调查及防治试验,初步了解了害虫种类和分布,观察其生活史及危害规律,在防治上采用农业和生物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针对丘陵岗地开发中“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酸化趋重、土壤肥力下降明显”等问题而推广应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科研简讯     
长江中游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近日,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游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了院组织的终期验收,并取得重要成果。该项目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开展了农业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的研究。验收组专家认为:该项目在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洪涝胁迫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与农业利用、丘陵岗地水土资源协调机制,以及长江中游生态减灾与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探索了江西丘陵岗地草场上火烧对3种禾本科牧草越冬率、春季分蘖及生长、牧草产量及草场杂草盖度的影响,并对冬烧与春烧2个不同时期进行了比较,为生产上利用火烧清除草地枯草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中亚热带,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的簸箕形丘陵地区。全省山地占总面积50.7%,丘陵占15.2%,岗地占13.9%,平原占13.8%,水面占6.4%。年平均温度为17℃左右,年降水量为1300—1800毫米,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丰歉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水、旱、虫灾,其次是风、雹。现就公元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及建国后迄今的水、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整体以及赣湘鄂皖4省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总体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湖北省的耕地面源污染强度与总量均位于前列。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强度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江西省整体上一直保持为低污染强度,湖北省则为高污染强度聚集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变化呈现出“区间震荡”的规律,且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迁移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总体表现为“东冷西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因此,长江流域中游段特别是湖北省和湖南省是未来进一步推进耕地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要统筹好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贵州国际标准化草地畜牧业技术”,2004年在贵州启动实施,项目通过成套草地畜牧技术整合,规模化培训,重点模式示范区建设,提高了贵州广大农户的科学养畜水平,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建立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