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水稻剑叶形态与稻米粒形QTL分析及相应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50/HB277衍生的由190个株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杭州和海南两种环境条件下对剑叶形态及稻米粒形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上述性状29个QTL,分布于除第2和第11染色体以外的其它所有染色体,其中6个QTL在两种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且贡献率大于10%.第1、4和7染色体分别存在控制剑叶面积、剑叶宽度及稻米粒形等性状且贡献率较大的QTL区间,同时在上述区间还存在控制其它多个性状,表现为QTL成簇分布,并以此筛选了3个剩余杂合体,作为相关基因遗传分解、精细定位、克隆及分子设计育种的候选区域. 相似文献
4.
5.
水稻籽粒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协青早B×中恢9308)重组自交系(RIL)177个株系,分别种植于杭州(HZ)和富阳(FY)两地,成熟后收获种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方法测定籽粒中镉(Cd)、铜(Cu)、铁(Fe)、锰(Mn)和锌(Zn)等5个微量元素含量.应用由163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来确定这5个微量元素含量QTL的位置和效应.结果表明,5个微量元素含量的表现犁在两个环境下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晕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两地共检测到12个QTL,分布在水稻第1、3、4、5、7、8和11染色体上,其中在HZ试验中检测到9个,在FY试验中检测到5个,两地都检测到的共同QTL有2个,分别是qCUCN-4和qMNCN-3.就元素而言,Cd检测到3个,Cu检测到2个,Mn检测到5个,Zn检测到2个.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23%~14.84%,控制微量元素含量的QTL以加性作用为主,未检测到上位性效应.研究发现控制微量元素含量QTL的一个可能聚集区间在第7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2-RM320之间. 相似文献
6.
7.
验证QTL存在的方法之一是在多群体或环境条件下鉴定相似位置和效应。有文献报道了关于影响水稻纹枯病抗性QTL的定位。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这就限制了对该重要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力。由于有限的小区面积和重复次数以及杂合性和分离等原因造成了早期的连锁分析不精确。我们评价了一组重复育种纯系(RILs),以便增加数量性状病害资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用水稻Ⅱ-32 B和特青构建的F7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后代群体,为后期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研究提供依据,调查了该群体的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粒数、主穗结实率、主穗长度、有效穗、株高和全生育期8个产量相关性状,对这8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用DPS 7.05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构建了频次分布图.结果表明,调查的8个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后代群体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8个性状均可进行QTL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其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减少农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并实现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环境、碳汇减碳五个方面提出低碳农业经济在首都新农村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山区农村人多收入低,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淄博市农业部门运用循环农业技术手段、理念和策略,立足山区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山区低碳循环农业合作经济,取得了以齐文化为核心的山区乡村低碳循环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合作经济,加环延链打造山区高端低碳循环果品农业经济,巧用山区逆境生态资源,拓展外向型花菇合作经济以及集成低碳循环农业技术,升级打造都市有机韭菜合作经济等发展模式,实现了山区农业合作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局面,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山区生态新村建设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关系模型,当这个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均成立时,模型运行的结果就是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反之而不加修正两者就会产生抵触,扩大城乡差异。本文尝试对这种动态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该模型理想化运行的前提和假设与实际的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对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队伍建设现状和开发对策研究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纵观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历程,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的教育培训创新和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是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3个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法治文化是以权利为根本目的、以法律至上为根本表征、以自由、平等、民主、限权等为现实要求的进步文化形态。培育法治文化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政府应在新农村法治文化培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强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并借鉴中国华西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主体入手,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改变农民精神贫困、依赖懒惰的思想状态,激发、点燃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以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梳理了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大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机遇与挑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大学的需求,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根本要素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本的投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则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促进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作为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本服务、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产品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机遇,突破困境,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探索出适合城乡统筹区域的新农村股份合作社,基于重庆市12个县(市、区)的500户农户和100位基层干部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发育动因。结果表明:(1)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2)作为农业的最直接生产和经营者的农户,认为通过组建或参与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能够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并且稳定的收益,因此农户便很容易地自愿组成一个个的初级行动团体,共同追逐更多的外部利润;(3)样本区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是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无论是初级行动团体还是次级行动团体都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这种制度创新必将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