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种质资源枝干轮纹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田间自然发病抗性鉴定法与利用苹果轮纹病菌ZZ26人工接种枝条鉴定法相结合,对189份栽培种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苹果轮纹病综合抗性鉴定,并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对其进行抗病类型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苹果种质资源抗病性表现存在差异,但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通过人工接种,18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病类型可分为:高抗(16个);中抗(75个);中感(81个);高感(17个)。通过田间调查,2012年得到抗病类型3种,即高抗(144个);中抗(44个);中感(1个)。2013年同样是3个抗病类型:高抗(14个);中抗(162个);中感(13个)。两年调查均无高感品种。2017年再次调查,结果显示田间调查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有随种植年限增加一致率逐渐提高的趋势,2012年为13.23%,2013年为38.62%,2017年则超过一半,达到57.14%。经过综合抗性筛选,最终得到表现一致性较好的高抗种质2份:北之幸和秦冠。  相似文献   

2.
从感染苹果轮纹病的苹果枝干获取分离物,进行培养与纯化,采用形态学、病原菌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同时,对16个苹果品种(系)对苹果轮纹病的抗性进行评价,筛选出2份稳定高抗苹果轮纹病试材—‘鸡冠’和74-178。  相似文献   

3.
高抗苹果轮纹病苗木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抗苹果轮纹病砧木"烟砧一号"是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从鸡冠苹果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出的对苹果轮纹病具有高度抗性的中间砧砧木,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  相似文献   

4.
以"西府海棠"×"珠美海棠"、"西府海棠"×"S19"、"西府海棠"×"P22"杂交后代作砧木嫁接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组合后代对轮纹病抗性的差异以及不同抗性砧木对"红富士"苹果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组合的F1代个体对轮纹病抗性有较大的分离,不同组合对轮纹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砧木对"红富士"苹果的抗病性有影响,砧木的病情越严重,其上嫁接的"红富士"苹果的病情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苹果地方品种是苹果种质资源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研究潜力巨大。连续3年调查了苹果地方品种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并通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抗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地方品种资源苹果斑点落叶病抗性极为丰富,同种不同类型品种抗性表现亦有差异;筛选出太原海棠、富平楸子、早白海棠、郝家村柰子、热磙子、大果林檎、南岔沙果1#、南岔沙果2#、酒泉沙果、隰县海棠、海棠花等高抗资源11份。同时对苹果资源病害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苹果地方品种的抗性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山楂海棠’ב三叶海棠’杂交后代枝条为试材,采用离体接种鉴定与田间调查鉴定相结合方法对其进行苹果腐烂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份材料中评价出高抗资源1份,抗病资源2份,中抗资源1份。  相似文献   

7.
对山定子作为苹果砧木的密切相兲性状研究现状迚行了综述。山定子抗寒、抗旱能力强,耐盐碱能力弱于八棱海棠,对苹果褐斑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白粉病及苹果树腐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但为铁低效基因型。目前,对山定子在应对寒冷、干旱、盐碱和某些病害胁迫时的形态结构斱面的适应性反应已相当明晰,对山定子在不同逆境下的生理变化和抗性响应斱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迚展,但对山定子逆境胁迫分子应答斱面的研究还进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山定子抗逆机制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研究,研究逆境胁迫下山定子的适应性反应及抗性机制,廸立系统实用的抗性鉴定评价斱法,迚一步挖掘高抗、多抗基因;加强转基因工程的研究,最终为选育高抗、多抗性苹果砧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丰富植物抗性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苹果种质资源果实轮纹病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5个不同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株,对27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抗病性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在果实的发病率、潜伏期和病斑大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一种质资源分别接种5种轮纹病菌,在发病率、潜伏期和病斑大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抗病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多数菌株的各个抗病指标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综合抗性筛选,发现‘珍宝’、‘金沙依拉姆’和‘红玉’为高抗材料;‘詹姆斯格里斯’、‘红夏’‘耍红’、‘伊朗桃苹’‘超等蔷薇’和‘极早红’为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9.
苹果属种质资源抗腐烂病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3年接种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1987年采用人工田间砸伤接种法,对苹果属17个种的26个类型(种群)、2个变种、3个品种和4个杂交种,共35份种质资源材料进行抗腐烂病的系统鉴定,经3年重复,鉴定出高抗级种质资源7份,一般抗2份,中抗2份,其它均为感病各级的资源。其中值得重视的是东北黄海棠种质材料在高抗中品质最好,适宜作鲜食和加工的资源,又是抗病育种的宝贵抗源。  相似文献   

10.
新建果园的苹果轮纹病菌主要来自苹果苗木,栽培后病菌逐年繁殖并积累,3~5年后轮纹病瘤遍布整个枝干,难以防除。由于M系中间砧,如M26对苹果轮纹病非常敏感,以M系砧木为基砧或中间砧的苹果树苗,常带有大量的轮纹病菌,对苹果树后期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彻底清除苹果苗子上所带的病原菌,保证树体在前3年内(轮纹病瘤的产孢  相似文献   

11.
苹果属主要种质资源抗苹果树腐烂病性状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1987年在本所试验农场对苹果属主要种质资源5~7年生幼树,采用田间人工砸伤接种方法,对35份材料进行抗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鉴定,经三年重复,鉴定出高抗级种质材料8份;抗级的6份;中抗级的3份,抗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境内苹果属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主要分布有4种,即河南海棠、湖北海棠、山丁子、毛山丁子,其中山定子、河南海棠分布最为广泛.文章对4种野生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分布范围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目前的利用现状:山定子常作为苹果砧木,海棠则用于苹果矮化砧木的选育,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从河南海棠中实生选育出了S系苹果矮化砧木...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巴普洛夫斯克试验站保存苹果种质资源10个种463份,迈科普试验站保存苹果种质资源44个种2 000余份;系统开展了抗病性、抗寒性等鉴定评价工作,编制了目录;利用丰富的资源,已选育出一批抗病、抗寒、商品性好的苹果品种,育出的CK系列苹果砧木已在生产上试栽。  相似文献   

14.
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树腐烂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全面了解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情况,利用2个不同来源的苹果腐烂病菌株,连续2 a对204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枝条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的种质资源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西洋苹果资源(Malus domestica Borkh.)中发病率较低-极低的品种和类型所占的比例较高(16.6...  相似文献   

15.
苹果种质资源部分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0份苹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野生种质资源与品种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差异不明显;二者生物学特性与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显著;野生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品种资源;与果实相关的性状较多;通过主成分分析,能够提取6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苹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必选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99-199
利用5个不同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株,对27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抗病性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在果实的发病率、潜伏期和病斑大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一种质资源分别接种5种轮纹病菌,在发病率、潜伏期和病斑大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巴山区苹果属海棠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苹果属海棠资源丰富,共有13个种,加上果实直径大于5cm的苹果,占中国苹果属植物种类的比例为63.63%;秦巴山区野生海棠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秦巴山区野生海棠资源可用作培育新品种的材料及观赏海棠和食用苹果的砧木。最后提出了开发利用苹果属海棠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抗轮纹病苹果砧木‘烟砧一号’抗病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选育出的抗苹果轮纹病砧木‘烟砧一号’为试材,研究了‘烟砧一号’作高干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植物学特性、枝干和果实抗轮纹病的影响,以及富士与‘烟砧一号’杂交后代对轮纹病的抗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烟砧一号’作中间砧能明显降低富士枝干和果实轮纹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富士枝条的节间长度、髓部直径、木质部厚度,显著降低枝条的枝皮率;对枝条的皮孔密度、韧皮部厚度没有显著影响;‘烟砧一号’作中间砧能显著提高富士叶片防御酶活性,嫁接‘烟砧一号’中间砧的5年生富士的CAT、PAL、PPO、SOD和POD的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05、1.88、1.91、1.07和1.44倍。富士与‘烟砧一号’杂交后代抗病个体占15.7%,感病个体为84.3%。  相似文献   

19.
苹果粗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苹果粗皮病最早在日本、美国等地发生,日本称粗皮病(Rough Bark Disease of Apple Trees),美国叫内部坏死病(Internal Bark Necrosis,简称IBN)。近年来,这一病害在我国的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地不断发生,而且面积逐步扩大,严重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对苹果粗皮病缺乏了解,很多研究者和果农把这一病害与轮纹病混淆,因而不能有效的防治苹果粗皮病。文中对苹果粗皮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和诊断指标进行了描述,简要介绍了苹果粗皮病与枝干轮纹病的区别,论述了锰、铁、钙、硼、氮、磷、pH及水分等土壤因素,砧木、品种、树龄、管理等栽培因子与粗皮病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色苹果新品种‘华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月’苹果是以‘金冠’为母本,‘华富’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230g;果皮黄色,阳面带红晕;果肉肉质,似‘富士’风味。晚熟,抗寒,高抗苹果早期落叶病、果实轮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