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加快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存在有效治理程度低、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缓慢等问题。有效防治该区水土流失 ,必须搞好坝系高效基本农田建设 ;依靠自然恢复功能 ,以水定树搞好植被建设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 ,走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路子。相应的实施对策为 :建立和健全综合管理决策机构 ,制定统管全局的水土保持科学规划 ,扩大融资渠道 ,搞好法律法规和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宁夏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但还存在各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展不平衡、不充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任务重、要求高,监测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是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期,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应统筹推进、精准治理,大力推广成功治理经验和模式;全面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大力提升社会各方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沟壑区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围绕高原沟壑区区域特点 ,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进行深层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 ;根据不同降水年型旱作生产力的特性 ,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 ,15 a平均粮食单产达到 4 10 0 kg/km2 ,在人均旱作粮田仅为 733m2 的条件下 ,做到粮食基本自给 ;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 ,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林草覆盖率达 4 3% ,水保治理度达 92 % ,土壤侵蚀模数降至 5 0 4 t/(km2·a) ,控制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5.
从庆阳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出发,在分析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基本要求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以董志塬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生态屏障;注重淤地坝等沟道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等。  相似文献   

6.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开创宁夏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宁夏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应按照"北监督、中修复、南治理,局部预防保护"的总方针,坚持"分区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县(区)小流域综合防治之路,年治理进度要达到3%以上,努力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确保水土保持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马什好项目是宁夏第一个比较大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累计完成综合治理措施面积372.93km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2.8%,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7.5%增加到现在的20.41%,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项目区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31 kg,年人均纯收入达1 306元,分别比治理前提高了19.1%和59.9%。介绍了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的风水蚀复合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完成了复合区水土流失分区图,制订了防治思路及总体目标,根据各区域的特点总结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经验,通过不同的治理措施配置,制止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情况出现,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烈,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认为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助催剂。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经验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预防为主、依法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持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设水土保持大示范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土流失量大面广、侵蚀严重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搞好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应突出搞好淤地坝建设,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工程前期工作,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与协调,加快淤地坝建设步伐;三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加强淤地坝建后管护,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