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经验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预防为主、依法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持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设水土保持大示范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土流失量大面广、侵蚀严重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搞好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应突出搞好淤地坝建设,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工程前期工作,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与协调,加快淤地坝建设步伐;三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加强淤地坝建后管护,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到 2 0 10年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 .1万km2 ,初步在 2 5条重点支流(片 )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 ,基本遏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其工作重点是以淤地坝工程为切入点 ,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退耕还林为主要措施 ,加快生态自然修复和植被恢复。各省区须切实加强领导 ,坚持科学规划 ,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 ,加快淤地坝和“五荒”资源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并在完善配套法规 ,依法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设与管护的关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以来,上游7省(市)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推进水土保持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一是加强配套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二是强化预防监督,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三是坚持综合治理,持续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四是加强部门协作,发挥了资源整合的聚合效应;五是不断深化改革,激发了水土保持发展活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长江上游生态整体改善和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意义重大,结合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建议继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推进水保工作;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分区防治,实现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注重自然恢复,加强封育保护,促进生态改善;搞好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水保发展;加强部门协作,合力共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对1999年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建设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各种内外部条件,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以此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两个可持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应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加强水土流失区的坡改梯建设;实施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重视制定生态修复的配套政策,确保其顺利推进;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注重水土保持社会参与和激励机制、项目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做好“十一五”规划、水土流失监测评价等水土保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1954—2012年黄河年输沙量、降水量和水土流失治理度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锐减的现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α=0.001;在1967—1987年时段,相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治理度的提高不仅显著减少了黄河年输沙量,而且使年输沙量对降雨的响应趋于"迟缓",在1988—2012年时段,仅由水土流失治理度一个因子就能够很好地"解释"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在水土流失治理度超过55%时,计算年输沙量仅1.2亿t,以80%的置信度,黄河年输沙量将小于5亿t。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2020,(9):5-6+12
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过长期治理与保护,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从"黄"到"绿"的嬗变,但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新要求相比,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坚持不懈开展还林还草,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出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论述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布局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14-17
<正>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就陕北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作了重要批示,为水土流失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水土保持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宏伟目标.国务院及时在陕北召开“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经验交流现场会”,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批示精神,推广榆林、延安等地的成功经验,必将极大地推动包括西北地区在内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江泽民总书记的批示和这次现场会的召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西北地区能否实现山川秀美,关键在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能否得到有效控制.陕北的榆林、延安和山西的吕梁、甘肃的定西等地的经验证明,只要加强领导,动员群众,增加投入,科学管理,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水土保持工作,就可以较快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2005,(12):F0002-F0002,I0001,I0002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黄河流域8省区的水土保持规划、监督、科研、示范、管理工作和黄河上中游6省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目前,贵州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在预防监督、生态建设、监测网络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在新形势下,全省要继续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加快治理速度,提高队伍素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贵州。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预防保护及生态修复,着力提升监测及信息化水平,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2007,(10):F0002-F0002
2007年9月7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银川召开,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委员,水利部水保司、黄委有关部门和黄河上中游7省区水利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袁纯清作工作报告,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副部长鄂竞平作重要讲话,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中游治沟骨干工程防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王英顺,邓吉华(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是国家为了加强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步伐、减少入黄泥沙而在支毛沟内兴建的防洪拦泥淤地骨干工程,对提高小流...  相似文献   

13.
孙占锋 《中国水土保持》2010,(11):I0001-I0001
2010年10月12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西安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刘宁、陕西省委副书记王侠、黄委主任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致辞,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福建省近2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福建省具有的良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从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存在的矛盾点、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和已治理的水土流失现状等分析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进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1 1996年小流域试点治理的新进展1996年是小流域试点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的一年.一年来,各省区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发动群众,投身于治山治水、防治水上流失的伟大事件中来,小流域试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据初步统计,1996年30条试点小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大综合治理面积85.10km~2,年均治理进度达12.2%,明显高于往年.各地在抓好小流域治理的同时,在深化改革上也有了较大的举措.各试点小流域都不同程度地抓了开发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改革、发展、提高是1996年黄河上中游小流域试点工作的显著特点.1.1试点工作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多元化投资渠道已初步形成一方面试点的主导思想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地都把小流域经济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大部分流域把试点的着重点转到了开发性治理上来.在具体措施布置上,大力发展经济林,充分开发利用地埂和闲置土地,建立流域支柱产业,增强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6.
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时期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采取新的措施 ,依靠大自然的力量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加快植被恢复 ,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费省效宏、快速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因地制宜 ,分区采取“以改促封”、“以建促封”、“以调促封”、“以移促封”等多种措施 ,为生态的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同时要处理好依靠大自然力量和依靠人工治理的关系、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大面积封育保护的关系、封与育的关系和封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紧迫战略任务。系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与做法,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归纳了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战略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是人们建设良好的水土保持运行机制和水土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总和,具有价值支撑体系、措施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水保生态文化支撑体系、政策及法律制度体系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宁夏、青海3省(区)民族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样、危害严重。水土流失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群众生活贫困;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干流,威胁黄河防洪安全。建议国家增加对民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投入,成立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集中各类资金统一安排使用;沿青海湖耕地必须尽快全部退耕还草,以保护青海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黄河上中游地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万km2,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预防保护与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果,基础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有了新突破。到"十二五"末,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15万km2,建设淤地坝1.4万座,年均减少入黄泥沙5亿t。2011年,流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着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以搞好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以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为手段,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以攻克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难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健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水土保持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