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壁蜂授粉是提高苹果坐果率、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新技术,已被广大果农所接受.目前在苹果主产区已基本普及应用[1~3].随着壁蜂授粉技术在果园的大面积推广,且因壁蜂一年中有320d左右在巢管中生活的习性,壁蜂巢室中的螨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壁蜂携带是螨传播为害的主要途径,害螨通过壁蜂携带进入巢室,以花粉为食物,大量繁殖,造成壁蜂幼虫存活率下降,严重影响壁蜂蜂茧的回收数量和质量.螨危害的巢管里是一团团黄色粉末状物体覆盖,果农俗称“黄面子”.  相似文献   

2.
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 Gregor)是世界性害螨之一,主要危害柑桔,还危害梨、苹果、桃等多种植物。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是落叶果树的重要害螨之一,其与柑桔全爪螨属于同一属,不在解剖镜下观察很难用肉眼区分两者。一般认为,柑桔全爪螨在我国北方仅在温室内危害柑桔、佛手(盆栽花卉)等,但据我们调查,在温室内也为害桃树,且严重发生。该文对二者的形态区别、柑桔全爪螨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希望各地果树植保工作者和植物检疫部门高度警惕,采取各种措施阻止其在北方蔓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化学防治水平苹果园叶螨种群数量的调查、室内杀虫(螨)剂对叶螨相对毒性的测定以及对叶螨在苹果叶片上的分布及为害性状的考察表明:①频繁施用杀虫(螨)剂的果园.苹果全爪螨的种群数量明显大于李始叶螨种群数量;施用杀虫(螨)剂次数少的果园,李始叶螨的相对数量均高于苹果全爪螨;多年不喷洒杀虫(螨)剂的果园.李始叶螨种群数量占绝对的代势.②苹果全爪螨对三氯杀螨醇的扰性显著强于李始叶螨.③李始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在苹果叶片上存在着相互干扰.营养竞争等现象.进而证实田间大量使用三氯杀螨醇是促使兰州苹果园叶螨优势种演变的主要原因.并对压低苹果全爪螨发生基数和控制苹果园叶螨的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范吉兴 《果农之友》2009,(6):26-26,37
苹果叶螨(苹果全爪螨)是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螨。2006年在我地暴发成灾;2007年除个别果园受害外面上发生较轻;今年在我地再度回升暴发成灾。尤其在7—8月份多数果园普遍发生严重危害,对果树的生长结果均有很大影响。为此,我们对今年苹果叶螨再度回升的原因进行调查总结,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苹果园害螨俗称红蜘蛛、苹果叶螨。是苹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主要刺吸苹果叶片的汁液,危害极为严重,极易成灾。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使树体衰弱,诱发其它病害发生,也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及果品质量。据初步调查,在陕西渭北果区危害较为严重的叶螨主要有山楂叶螨、全爪螨、二斑叶螨等。它们除危害苹果外,还危害梨、桃、杏、山楂、葡萄等多种果树。为了有效防治苹果害螨的发生,现就渭北果区苹果园害螨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苹果害螨是近十年来防治苹果害虫中重点防治对象之一,尤其近年来气候因子的变化,农药的单一性,致使多抗性害螨产生,在经济上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能筛选出高效、低毒、残效期短,无抗性的杀螨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8年对上海农药研究所新研制的20 % 螨死净胶悬剂进行了室内、田间小区试验,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试材及方法 一、田间试验 1.基本情况供武地点在本所试验园和泰安市红庙果园;品种是新红星,树龄7-8年生,株行距3 × 2m,每亩80-90株,年产2500-3000kg/亩,每年5-6月份苹果全爪螨大发生,并且对三氯杀螨醇已产生抗性,不能作…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1 0 %阿维·哒乳油 2 0 0 0倍液对苹果全爪螨和二斑叶螨均有较好的防效 ,可以较好的控制两种害螨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是一种能危害多种针叶树与阔叶树的多食性害螨.该螨在吉林延边地区1 a发生6~7代,多以卵在松枝上越冬.对针叶小爪螨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筛选出了药效达到95%以上的无公害的阿维·吡WP和阿维菌素EC.  相似文献   

9.
<正>红蜘蛛是脐橙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的次数多,数量大,在部分果园危害较严重,造成叶片严重失绿、落叶,果皮产生白点,影响果品外观和质量,有的果园每年防治红蜘蛛的成本费用占农药总成本的30%以上,加上多年来生产上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红蜘蛛和其它害螨产生了抗药性。为科学防治红蜘蛛和其它害  相似文献   

10.
用国产20%双甲脒乳油、螨克、20%三唑锡胶悬剂、20%三氯杀螨醇的不同浓度药液对元帅、新红星苹果树喷布,调查对苹果全爪螨和山楂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国产双甲脒和进口螨克对防治苹果两种叶螨均有特效。使用浓度1000~1500倍,有效控制期在30天以上,全年用药1~2次即可基本控制螨害。  相似文献   

11.
苹果黑点病(黑点症)主要发生在套袋苹果上,发生率高达90%。为进一步确定套袋苹果黑点症的危害因子,2003-2005年进行了调查、模拟昆虫危害、室内培养、药剂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套袋苹果上和果袋内的害虫数量总计为2079头,其中乱跗线螨占91.8%;乱跗线螨的发生与“黑点症”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而康氏粉蚧和甲螨没有此相关性;刺孔试验出现了与苹果“黑点症”相同的危害状;在使用化学杀螨剂的化防果园苹果“黑点症”的发生率仅为12%;“黑点症”病斑处的黑点并不随着果实的生长而扩展,在室内高湿培养下亦不扩展,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病害的发展规律。综上所述,乱跗线螨(Tarsonemus confusus Ewing)是套袋苹果“黑点症”的危害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螨。一般认为,我国北方仅在温室内发生(王慧芙1981)。但据笔者调查,除在温室内(主要危害柑桔、佛手等)有发生外,在泰安地区野外也有发生。1990年7~9月,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农场果园周围的防护树一枸桔上大发生,并蔓延至园内的杏树和桃树上,造成严重危害。7月24日随机调查50片枸枯叶,平均每叶活动螨数为35头,最少22头,最多达94头。此时已有大部枸桔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开始落叶;园内的杏树、桃树叶片也已变色,并有部分落叶,因在此之前进行过药剂防治,故平均每叶活动螨数不足1头。8…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省静宁地区果园的调查表明,害螨越冬场所从枝干向叶片迁移的高峰期在3月中、下旬,在距地面1m以下、1~2m、2m以上的果树枝干翘皮中,秋末应用阻隔涂抹剂在果树树干及主枝上涂10cm宽的药环,相对防治效果达77.88%。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获得稳定的抗、感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的杧果种质基础上,以害螨和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的抗、感性。【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评价方法获得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经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杧果小爪螨在抗、感杧果品种上的存活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抗、感杧果品种叶片组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杧果小爪螨只危害杧果的功能叶,不危害嫩叶和老叶;在筛选获得的6个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中,‘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高抗和抗螨,而‘鸡蛋芒’‘秋芒’‘紫花’和‘粤西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感螨;抗性品种‘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较感性品种‘紫花’和‘粤西I号’功能叶中含有较多的游离糖、较高的糖/氮比和较多的总酚,2者间差异显著,但抗、感性品种的功能叶、嫩叶和老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及嫩叶、老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存在显著的抗、感性差异,其抗性与杧果功能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相关,为杧果抗螨种质的挖掘与创新利用、抗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础信息、参试材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为藏东南地区经济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锈病危害严重。以藏东南地区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方法,研究了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苹果树叶片上锈病的空间分布格局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数量表现为树中部树下部树上部,树西面树东面树北面树南面。锈病斑数量在苹果树叶片上中部占39.33%,其中左中部占19.32%、右中部为20.01%;叶下部占31.53%,其中左下部为15.37%、右下部为16.16%;叶上部占29.14%,其中左上部为14.70%、右上部为14.44%。叶左边占49.39%,右边占50.61%。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主要以10~40个聚集的形式存在。以30≤b40为最多,锈病斑数量占总锈病斑数比率的17.36%。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聚集强度不大,锈病斑个体群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锈病斑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平均个体群大小为48.42。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格局IwaoM*-m回归模型为M*=0.997 2+5.686 8m(R~2=0.999 9),Taylor幂模型为log(S~2)=0.148 3+1.633 2log m(R~2=0.956 8),2个模型均判定锈病斑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随着锈病斑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