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虹鳟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引起鲤鱼皮肤溃疡的病原分子分型特征及其毒力基因,从患溃疡症鲤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性菌株GZGY2 019,鉴定其为气单胞菌,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利用PCR和测序方法分析6种毒力基因Aer、Ser、Alt、Lip、Act和Hly.通过对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分析,确认其属于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等6种毒力基因.基于气单胞菌6个管家基因分析,与MLST数据库中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属于新的序列型(ST),隶属于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这一研究对发病鲤鱼的病因进行了准确诊断,为该病的防治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患病北极红点鲑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5月四川省某养殖基地养殖的北极红点鲑患病鲑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从病灶处分离到细菌和真菌。分离到的细菌经API生化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salmonicida)。用引物AP1和AP2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421 bp的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NCBI-BLASTn在GenBank中搜寻相似序列,结果与杀鲑气单胞菌各株A层蛋白部分编码基因有99%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用引物EUS-F和EUS-R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755 bp的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NCBI-BLASTn在GenBank中搜寻相似序列,结果与水霉属各株的DNA片段(包括18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内转录间隔区1全序列、5.8S核糖体RNA基因全序列、内转录间隔区2全序列和28S核糖体RNA部分序列)有93%-100%的同源性;而与属于丝囊霉菌属的EUS各株相对应的DNA片段仅有60%的序列同源性。因此判定所分离的真菌为水霉。杀鲑气单胞菌是引起疖疮病和溃疡病等病的病原菌,而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当鱼受伤后,水霉孢子容易从患病部位侵入鱼体,加重感染。因此判断该病主要是由杀鲑气单胞菌引起,而水霉则引起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三北地区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北地区鲤、鲫、草鱼、大西洋鲑等鱼体内分离到的气单胞菌共16株,结合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后,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16株菌对10类25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6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细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实验菌株的16S rRNA序列分别与Gen Bank数据库中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相似性达95%以上;系统发育树显示16株菌分别与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聚为一支,而与肠杆菌、志贺菌和弧菌分支较远,从而判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16株分离菌中有3株维氏气单胞菌、4株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和6株杀鲑气单胞菌;药敏试验中16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莫西林、三甲氧苄氨啶、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氯霉素、利福平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达95%以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普遍较敏感,不同菌株之间的耐药谱存在很大差异。为气单胞菌的鉴定及三北地区淡水鱼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南美白对虾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某养殖场南美白对虾于2012年突发传染病,为确定该病病原并对其进行有效防制,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从发病南美白对虾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ZHBX12016,将该菌人工浸浴感染南美白对虾,5 d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达95%,且发病对虾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人工注射感染测得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6.43×103cfu/mL。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对半乳糖、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酸酶,葡萄糖酸盐的生化反应性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synonym Aeromonas punctata)生化反应结果相同。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该菌16S rD NA序列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相似性达97.7%~100%之间,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分支。综合该菌形态学、致病性、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氯霉素、土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唑酮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1株对水产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对菌株JSSW-LA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共培养试验考察菌株JSSW-LA对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表明,菌株JSSW-LA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SSW-LA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显著。共培养结果显示,低起始浓度的JSSW-LA(2.8×103CFU/m L)能够显著抑制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生长,高起始浓度的JSSW-LA(2.8×106CFU/m L)对5种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JSSW-LA对水产中的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是1株拮抗性能优良的微生物菌株,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杀鲑气单胞菌杀藻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几丁质酶对硅藻杀灭作用,以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其几丁质酶敲除菌为研究对象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进行共培养并探究其作用差异。结果表明:杀鲑气单胞菌野生株和缺失株分别与牟氏角毛藻共培养48 h后,野生株对牟氏角毛藻的杀藻率达到9.18%,而缺失株无明显杀藻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进一步发现野生株细菌能够裂解牟氏角毛藻的细胞壁,而缺失株不能。结果证实杀鲑气单胞菌因具有几丁质酶而对藻类具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北地区冷水鱼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8月对三北地区主要冷水鱼养殖的虹鳟、大西洋鲑、银鲑、西伯利亚鲟等发病鱼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期为冷水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发病鱼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西北地区青海的虹鳟主要为烂鳃、出血等;东北地区辽宁的银鲑为体色发黑、内脏有出血点等;东北地区黑龙江的大西洋鲑主要表现为肠炎、烂鳃等;华北地区的北京西伯利亚鲟表现为体表严重出血、吻端周围红肿等。无菌条件下从患病鱼内部器官取样划线培养细菌,并进行氧化酶反应、革兰染色、API 20生化鉴定、16S rRNA保守序列分子鉴定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从患病的辽宁银鲑中分离到12株杀鲑气单胞菌、1株不动杆菌;从牡丹江大西洋鲑中分离14株杀鲑气单胞菌、6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2株黄杆菌;青海虹鳟鱼中分离到9株温和气单胞菌、6株维氏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2株黄杆菌、2株鲁氏耶尔森菌;从北京房山西伯利亚鲟鱼中分离到3株海豚链球菌、3株不动杆菌、10株停乳链球菌、2株维氏气单胞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黄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89株菌中有92.13%和96.6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具有很强的耐药性,有100%、93.26%、91.10%、92.13%、91.01%和94.38%的菌株分别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其中对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菌株;另外,不同地区相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菌感染情况,选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共分离得到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显示,22株菌均含有kat B、fim A、gad B、esa V等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并致大菱鲆累积死亡率均为100%;ERIC-PCR结果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模式菌株(ATCC15947)与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均为Ⅱ型,与ATCC15947菌株为Ⅰ型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为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对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全年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扩增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调查中共分离到7株嗜水气单胞菌(AP40301、AP40401、AP40402、AP40403、AP40501、AP40502和AP40503),且均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ERIC-PCR结果进一步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存在独立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Ⅰ型分离株中有3株来自绥中,1株来自兴城,Ⅱ型分离株3株均来自兴城;人工感染试验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强致病性,致病率为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大菱鲆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烂病是我国北方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连续3a对天津地区的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病鱼病灶分离到7株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7株致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株为杀鲑气单胞菌,5株为哈维氏弧菌,1株为河流弧菌。在连续3a的调查中,每年都分离到哈维氏弧菌,表明哈维氏弧菌是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的主要条件致病菌,而杀鲑气单胞菌和河流弧菌是次要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将为控制石斑鱼溃烂病在海水工厂化养殖中的爆发和流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90B4-2-2菌株的培养及最大菌落数产生的发酵模拟生产工艺条件,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基碳、氮源组成为(%)黄豆饼粉1.0,淀粉1.5,酵母粉0.8;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7.0,接种量4%,在250mL三角瓶中装70mL培养基,200r/min摇床上培养35h,菌落数为6.69×10  相似文献   

13.
王凡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4):545-548
从患病欧洲鳗鲡内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菌FZ01,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动物感染试验和血清型分析,并进行了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端圆,散在,TCBS琼脂上呈细小黄色菌落.VITEK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该分离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对欧鳗和小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典型溃疡病的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取样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获得的4株细菌(YFHS01、YFHS02、YFHS03和YFHS04)对健康黄颡鱼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其中YFHS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FHS02、YFHS03和YFHS0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病原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不敏感;对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黄颡鱼体表溃疡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可选用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生长的风信子发生软腐病的球茎中分离了菌株EP,对纯化的菌株EP进行传统方法鉴定;并进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EP与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同源性达到97%,确定风信子软腐病病原为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相似文献   

16.
从上海野生动物园百鸟园饲养的病死噪鹛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有运动力的短杆菌。其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七叶苷、阿拉伯糖和蔗糖;不发酵肌醇;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对新生霉素不敏感,VP试验阳性。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试剂盒试验呈阳性结果。毒力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为5×103CFU,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7.
针对蓝藻分泌的微囊藻毒素引起的水污染问题,从太湖激浪鱼内脏中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藻毒素的菌株,命名为JZ-4。采用实验室分离纯化的藻毒素作为惟一碳源、氮源,考察了菌株降解MC-LR的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生理生化、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降解试验表明,菌株JZ-4能够在分离提纯的藻毒素混合液中生长,并且具有较强的降解藻毒素的能力,7 d内能把初始浓度为13.98μg/L的MC-LR降解到1.43μg/L,降解率为89.77%;菌株JZ-4对MC-LR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方程式为Se=S0exp(-0.301 6t)。经16S r D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相似性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18.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Aeromonashydrophilasubsp .hydrophila)感染鲤鱼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 ,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 ,上下颌、眼睛、鳃盖、鳍基充血发红 ,皮肤有瘀斑瘀点 ,并发生糜烂、溃疡 ;腹水 ,肛门红肿外突 ;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发炎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等 ,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 ,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解磷菌PSBHY-3的培养参数,为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解磷菌菌株PSBHY-3生长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及其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获得对菌量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子;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主要培养参数的回归方程,得出优化后显著因子的最佳值及预测菌量;通过摇瓶试验验证,检验模型方程的准确性。【结果】菌株PSBHY-3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酵母膏(1∶1)。以温度(A)、蛋白胨—酵母膏(B)和转速(C)为因素变量,菌株PSBHY-3的菌量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7.10-0.88A+0.55B+1.27C+0.24AB+0.34AC-0.24BC-3.57A2-2.78B2-6.13C2。优化得到的解磷菌菌株PSBHY-3最佳发酵培养参数为:可溶性淀粉10.0 g/L,蛋白胨10.18 g/L,酵母膏10.18 g/L,氯化钠3.0 g/L,硫酸镁1.0 g/L,pH 7,培养温度35.54℃,转速164 r/min,接种量1%,装液量60%(V/V)。在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下,菌量实际值为1.81×109 CFU/mL,与理论菌量(1.72×109 CFU/mL)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培养的菌量(1.90×108 CFU/mL)(P< 0.05)。【结论】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等优化了菌株PSBHY-3的发酵参数,显著提高了目的菌量,回归方程预测准确,优化后的发酵参数可用于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