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经济海藻的生长和品质造成的严重影响,以经济褐藻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15℃的条件下,研究了由Cd Cl2·2.5H2O配制不同浓度(0、0.1、0.5、1.0、5.0 mg/L)的重金属镉胁迫对铜藻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对生物活性成分(岩藻黄素、褐藻胶和褐藻多酚)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在15 d内持续升高,0.1、0.5 mg/L Cd处理组的SGR在试验前10 d内逐渐升高,然后保持稳定至第15天,1.0 mg/L处理组的SGR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变化状态,而5.0 mg/L处理组的SG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但在试验第15天时,各胁迫组藻体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藻的岩藻黄素和褐藻多酚含量在不同浓度的Cd胁迫下均有极大程度的下降,且Cd胁迫浓度越高,降幅越大,而褐藻胶含量在Cd浓度≤0.5 mg/L胁迫下未有显著变化(P0.05),在Cd≥1.0mg/L时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在铜藻产业化开发应用过程中,其养殖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鼠尾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亮点:分析鼠尾藻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大力开展鼠尾藻人工育苗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鼠尾藻海上养殖及刺参池塘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4.
于2008年4—6月在大连市沙岗子村的海参养殖场进行围隔试验,试验设投放高、低密度的鼠尾藻组和不放藻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围隔中共有藻类8门57属76种,优势种为短楔形藻、新月菱形藻和绿枝藻。其中浮游植物密度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差异不大;浮游动物有6大类34种(属),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瘦尾胸刺水蚤等桡足类及桡足类无节幼体,浮游动物密度亦是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数量差异不大。试验期内,低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9.6 cm,平均增幅为78.3%;高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3.9 cm,平均增幅为52.7%,低密度试验组鼠尾藻的生长要好于高密度组。  相似文献   

5.
对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鲜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中岩藻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岩藻黄素含量,以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岩藻黄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90%,超声时间18 min,料液比1 g∶5 mL,提取温度45℃,提取2次。此条件下岩藻黄素提取率达到0.292 5 mg/g鲜重(1.460 3 mg/g干重)。鲜铜藻中岩藻黄素的含量十分丰富,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岩藻黄素提取效率高、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6.
鼠尾藻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于2006年对大连沿海地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鼠尾藻卵的采集及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水温为13~23 ℃,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量可达300万粒/g;使用贝壳作为受精卵的附着基,在室内培育60 d后,鼠尾藻幼苗长度为2.5 mm左右;水温<22℃时,幼苗生长较快,水温>23℃时生长几乎停止.经过30 d海区暂养,幼苗的藻体长度达到7~8 mm.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污水对狐尾藻营养价值的影响,为狐尾藻资源化利用及高效处理畜禽污水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长势一致的狐尾藻经过预培养后,每筐称取300 g,置于7个不同浓度(稀释10倍、20倍、30倍、40倍、50倍、100倍、200倍)畜禽污水中,每组3个重复,生长20 d后,刈割水上部分,检测其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稀释20倍污水中的狐尾藻的生物量与稀释10倍、40倍、50倍、100倍、200倍中狐尾藻的生物量差异均显著(P0.05),与稀释30倍污水中的狐尾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稀释20倍污水中生长的狐尾藻其粗蛋白(21.65%)、粗脂肪(4.6%)、磷(0.36%)的含量最高,而粗纤维(32.64%)的含量最低。稀释20倍和10倍污水中的狐尾藻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浓度差异显著(P0.05);稀释10倍、20倍、30倍中的狐尾藻粗脂肪含量最高,且与其他浓度污水差异显著(P0.05)。粗纤维含量稀释10倍、20倍、30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磷含量以稀释10倍、20倍最高,与其他浓度组差异显著(P0.05),稀释30倍、40倍、50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从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来看,狐尾藻在稀释20倍浓度污水中的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狐尾藻对生猪养殖场沼液的净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20、40、60 d 3个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狐尾藻生物量、植株养分、水体CODCr、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溶解氧及p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沼液可以提高狐尾藻生物量和其体内氮磷钾含量,处理组相比空白组,生物量可以提高1.6~4.9倍、氮磷钾分别可以提高1.5~2.0、1.57~1.90、1.35~1.88倍;狐尾藻对沼液有一定净化能力,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0 d时,狐尾藻对沼液的处理效果最好,沼液CODCr、氨氮及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5.99%、59.54%及90.06%。鉴于此,狐尾藻可作为猪场沼液净化的理想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狐尾藻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讨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狐尾藻插入从养殖场1、2、3、4、5级滤池采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处理狐尾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并与对照相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养殖废水下狐尾藻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的特征。【结果】各级养殖废水培养的狐尾藻均长势良好,其植株高度、生物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试验过程中狐尾藻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养殖废水处理组的酶活性始终较高,有助于其减轻逆境胁迫。【结论】狐尾藻在不同浓度的养殖废水中均能正常生长,其耐污能力强,适应性好,可作为治理禽畜养殖废水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对浙贝母根际土壤养分和入药品质的影响,为浙贝母规范化施肥和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万州浙贝母为试验材料,分别施用有机肥(S1)、复方无机肥(S2)和有机无机复混肥(S3)3种不同基肥,以不施基肥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的浙贝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浙贝母鳞茎的生物碱、核苷和氨基酸含量,分析3种基肥对浙贝母根际土壤养分和入药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3种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浙贝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多酚氧化酶除外),其中S3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82.21%、28.01%、69.10%、829.41%、120.97%、175.89%和22.82%(P<0.05,下同),蛋白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较CK提高186.4%、20.98%、42.87%、31.41%、25.37%和44.59%;各施肥处理的土壤pH均较CK下降,土壤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CK。浙贝母鳞茎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均显著提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66.67%、162.16%和47.6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3种品质指标均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而与多酚氧化酶和土壤pH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含微量元素的复方无机肥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显著增加浙贝母的根际土壤养分和入药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橄榄蛏蚌的营养价值,以淮河橄榄蛏蚌为材料,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生化方法测定了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3月、6月、9月、12月含肉率在58.03%~62.61%,6月含肉率显著低于12月(P<0.05),与3月、9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月与3月、9月含肉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粗脂肪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粗蛋白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3月(P<0.05),灰分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3月(P<0.05);淮河橄榄蛏蚌软体部(干物质)含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总氨基酸含量在52.12%~54.31%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在20.57%~21.94%,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9.09%~19.43%,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检测元素中,Hg因含量低而未检出,检测结果显示Mn、Fe、Zn、Cu、Pb、Cd这6种元素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橄榄蛏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浓缩方法及保存条件对小球藻藻膏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缩方法 (离心法、明矾絮凝法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混合溶液絮凝法)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常温、冷藏和冷冻)藻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离心浓缩组(简称离心组)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占干物质的23.38%,壳聚糖/海藻酸钠混合絮凝浓缩(简称壳/海组)为14.12%,明矾絮凝浓缩组(简称明矾组)仅为4.17%,3组的粗脂肪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用3种浓缩方法得到的藻膏中均检测出相同种类的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16:0、16:1和20:5n-3。但3组之间各种脂肪酸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明矾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8.55%)分别为离心组(50.87%)和壳/海组(52.23%)的76%和74%,而饱和脂肪酸总量(31.74%)约为离心组(20.33%)和壳/海组(19.07%)的1.6倍和1.7倍。3)小球藻藻膏分别在常温(14.5~18.5℃)下保存3周、4℃下保存8周、-24℃下保存半年时,其脂肪酸种类保持不变,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24℃下保存1年时,20:5n-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由初始值的41.81%和50.87%减少至39.50%和47.84%,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则由初始值的27.54%增加至30.20%。  相似文献   

14.
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山湖虾类资源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最为丰富,在淀山湖渔业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淀山湖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淀山湖虾类资源的调查结果,对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头胸甲长范围为7.05~47.07 mm,平均值为(22.192±1.650)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30.5 mm,占82.98%;秀丽白虾头胸甲长范围为9.10~38.7 mm,平均值为(21.221±1.598)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25.5 mm,占80.49%;日本沼虾资源密度在9月份和5月份两次达到峰值,3月份最低;秀丽白虾资源密度在8月份和4月份两次达到峰值,6月份最低;在空间上,不同湖区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在春季和冬季,敞水区资源量高于沿岸带,夏季和秋季沿岸带资源量高于敞水区,并且上半段湖区资源量整体高于下半段湖区的资源量。通过本研究为合理管理和有效开发淀山湖虾类资源提供依据,也为渔业主管部门划定增殖放流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茶多酚和海藻酸钠混合液对黄瓜进行涂膜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内黄瓜的硬度、失重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探讨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对黄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比单一海藻酸钠涂膜对黄瓜的保鲜效果好,1.5%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0.3%的茶多酚对黄瓜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内能够抑制黄瓜水分的散失,减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新疆山羊毛绒性状和皮肤毛囊的发育规律,[方法]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取毛样和体侧部皮肤,检测毛样绒细度、长度、净绒率。皮肤切片后采用sacpic法染色,观察毛囊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新疆山羊绒平均细度约为15.16μm,长度为46.6mm,净绒率为28.8%;毛囊活性、深度、密度均以9月份为最高,3月份最低,说明9月为新疆山羊毛囊的兴盛期,3月份为静止期。[结论]从绒细度、长度来看,新疆山羊属于绒山羊中的优秀品种,而且初、次级毛囊密度高,在后期选育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对铜藻藻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间,在南麂列岛火焜岙铜藻藻场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各设1条断面,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08种,其中,底栖动物93种,底栖藻类15种;藻场与藻场外沿岸高潮区和中潮区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其他动物和藻类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均无显著差异;低潮区藻场沿岸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其他类群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无显著差异。每个季节各潮区除春季低潮区藻场沿岸的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藻场沿岸潮间带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藻场外沿岸为条纹隔贻贝和棘刺牡蛎。藻场沿岸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无显著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和聚类分析表明,群落结构主要与季节有关,但在铜藻藻场生长旺盛期与藻场有关,说明铜藻生长旺盛期对其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浙贝母花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浙贝母花的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摘后自然阴干,冷冻干燥的和流化床干燥的浙贝母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法,测定3种处理下的浙贝母花的氨基酸含量。[结果]共测出17种氨基酸,并且氨基酸的总量在3种处理的浙贝母花中均高达200g/k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均占所测氨基酸总量30.0%以上。[结论]浙贝母花及其相关产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