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乐作为一种多功能、多元素的新型高效动植物营养液,通过对移栽前不同熟期类型的水稻乳苗进行处理,4周后,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结果表明,农乐处理过的秧苗较对照素质好,主要表现在叶龄进程、充实度、叶片含氮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兰 《中国稻米》2017,(6):101-103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苗床不同培肥措施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复合肥进行床土培肥,不同育秧土类型处理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显著差异,采用本地黄泥土育秧,以12 g/盘(M4)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佳,产量高;采用本地田土育秧,以8 g/盘(N3)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在25 d以内,不同播种量之间的秧苗素质差异不大;秧龄超过25 d,播种量为70 g/盘的处理秧苗素质要好于其他播种量处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床土调制剂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床土调制剂对秧苗素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6个处理中以第5处理秧苗素质最佳,其根数、根长、单株分蘖数、百株地上部干重都好于其它5个处理;叶龄、茎粗和最长叶片宽度与处理3基本相同也好于其它4个处理,且能很好地预防立枯病的发生。其次为第3处理,叶龄、最长叶片宽略高于第5处理,根数、单株分蘖数、百株地上干重仅次于第5处理,也能很好地预防立枯病的发生。但处理3秧苗矮只有10.38 cm,根长也较其它5个处理短,但最长叶片宽却高于其它5个处理,说明处理3对秧苗的生长起到了矮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低播种量(90 g/盘和110 g/盘)和3种拌种剂(旱育保姆、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稀播和拌种剂对毯苗机插水稻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影响,旨在探究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稀播和拌种剂处理下,毯苗机插水稻秧龄25 d的秧苗素质最好;播种量90 g/盘的秧苗素质好于110 g/盘;3种拌种剂对秧苗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调节作用,其中,旱育保姆拌种剂处理的秧苗素质在苗高、叶龄、白根数、根长、茎基宽、发根力等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扬粳4227机插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药种比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秧苗出苗率、成苗率、秧苗素质及秧苗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药种比包衣(1∶30)处理出苗率、成苗率分别比不包衣处理高出3.93个百分点和7.35个百分点;且壮秧率大幅度提高,秧苗素质明显增强;同时还起到了适当增强秧龄弹性,延长适栽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稻半固体播种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方式。为实现水稻"高产、高效、高质"生产,研究了不同浓度复合肥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100、1∶120、1∶140、1∶160、1∶180、1∶200的肥泥质量比例处理秧苗高度增加、整齐度适中、茎基部变宽、根系发育良好、干物质积累及分蘖增多、根冠比增大、叶片长势均匀,水稻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其中1∶120处理秧苗素质最优。1∶40、1∶80处理受到肥料毒害,秧苗细小、整齐度差、叶片发育不均匀,但干物质积累较多。而1∶20处理受到肥料的毒害最重,导致水稻无法出苗。  相似文献   

8.
以适合寒地种植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不同光质和光照度的LED灯光照射处理,研究光对寒地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寒地在冬季实现室内培育水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光质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相似;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的反应有所差异,但提高光照度后水稻秧苗有叶龄进程加快、根数增多、茎基变宽、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增加、壮苗指数提高的趋势,适当增加光照度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与对照相比,光照度1 7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较差,光照度3 5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相近,光照度5 3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适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机械插秧的露天育秧技术,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梯度灌水试验方式,研究了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典型沙壤土质条件下,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影响有极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秧苗的株高、根长、活根数、地上百株干鲜重及根系盘结能力上;秧盘上有水处理组,水浸泡秧苗根部处理组的秧苗盘结最佳,并且秧苗素质显著尤于其他2个处理组。因此,水稻机插露天育秧应选择水在秧盘上的压盐碱方式,且换水频率为7 d水压盐碱,36 h搁田。  相似文献   

10.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代土基质培育水稻机插壮秧的水分管理模式,以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取早稻稻草基质育秧,探讨3种水分管理方式(每隔1 d、3 d、5 d灌水1次致基质呈饱和状态)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水分亏缺能抑制苗高,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及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成秧率。秧苗2~3叶期对水分亏缺敏感;水分亏缺使秧苗出叶缓慢,叶片长度及鞘长度变短,叶色变淡,对秧苗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的水分增强C、N代谢,增加秧苗的干物质量,提高壮苗指数。稻草基质育秧以3 d(W2处理)左右灌水1次的处理有利提高秧苗综合素质,是适于培育水稻机插壮秧的水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稻育苗基质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非  宋宝辉 《北方水稻》2014,44(6):73-75
水稻育苗基质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乎水稻生产,同时直接关系农业经济发展。辽宁作为北方粳稻主要产区,在当前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育苗的条件下,开展新型育苗基质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是解决当前水稻育苗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对稻苗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烯效唑和多效唑浸种对稻苗生长的影响比较研究表明,烯效唑的生物活性约比多效唑高10倍,然而喷苗或土施均降低烯效唑的生物活性。烯效唑浸种对稻苗的影响主要是降低稻苗生长的速率而不是抑制生长,因此,烯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物质.而不是植物生长抑制物质。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是控制稻苗的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干重积累、促进分蘖、提高根冠比。 光、温及土壤水分条件会影响烯效唑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轻,水稻产量损失最小;大苗机插发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移栽种植时,小苗机插发病较轻,病丛率显著低于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和大苗机插。因此,从细菌性基腐病控制的角度,在生产中推广直播或者小苗机插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控制该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稻应用壮秧粉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水稻应用壮秧粉后,能够培育出健壮无病害的秧苗,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提前成熟,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烯效唑对稻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就烯效唑浸种对稻苗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烯效唑浸种可提高稳苗光合效率,在浸种浓度1~10 mg/kg范围内,烯效唑浸种提高稻苗呼吸强度,浸种浓度高于10 mg/kg,则减弱稻苗呼吸强度。外源生长素。赤霉素与烯效唑控制稻苗生长的作用有拮抗效应,外源生长素(吲哚乙酸)高浓度(100 mg/kg)抑制稻生长,它与烯效唑控长作用有加合效应,效唑浸种减弱水稻种子发芽势,此与 烯效唑浸种降低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关。烯效唑浸种使稻苗矮壮的生物学基础是使得稻苗的细胞变小,组织的细胞层数增加。  相似文献   

17.
集中育秧具有水稻品种统一、浸种播种同步、秧田用工集中和秧田管理便利等优势,有利于实施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本文从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的发展现状、主要形式、具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着力点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推进早稻集中育秧模式和技术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水稻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品种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两种机插方式比较,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钵苗机插生育期提前,植株变高,基部节间增粗,穗粒数增多,千粒重、产量和出米率提高;杂交籼稻钵苗机插抽穗在安全期内,生产无风险,为大面积机插安全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麻育秧膜与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Y两优900为材料,在使用和不使用麻育秧膜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播种量田间育插秧试验。结果表明,高播种量处理的秧苗纤细,而秧盘垫铺麻育秧膜处理使得秧苗更壮实;低播种量(55.0 g/盘)导致严重的漏丛,并降低了每丛苗数,从而降低了基本苗数,使用麻育秧膜可以显著降低漏丛率;麻育秧膜处理在较低播种量(55.0 g/盘)条件下仍达到了536.1 kg/667 m~2的产量,高于无膜条件下82.5 g/盘播种量的处理,接近110.0 g/盘播种量的处理。麻育秧膜通过促进秧苗地下部生长发育,调和了秧苗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在相同产量目标下,使用麻育秧膜可以降低播种量。由于杂交稻自身的特性,麻育秧膜尤为适宜用于杂交稻的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20.
南方杂交稻机插目前仍然以毯苗育秧机插为主,采用撒播育秧,无法实现杂交稻稀播少本种植,制约了杂交稻的推广以及杂交稻机插产业化的提升。在多年对毯苗机插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了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突破了杂交稻毯苗育秧机插技术的瓶颈。该技术改变传统流水线撒播为定向定位条播,显著降低了机插播种量,提高了机插秧苗质量。同时配套相应机插技术实现了杂交稻少本均匀种植,漏秧率降低到5%以下,并提高了机插群体均匀度。2019年和2020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可节省用种量29.2%,提高产量10.2%,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