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贵州13种杜鹃属植物的种子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显示,其中多数杜鹃属植物的种子都是具翅类型,两端具附属物,仅有少数为无翅类型,无附属物.研究表明,种子显微形态在杜鹃属下类群划分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薛丹  田晓玲  马永鹏  张敬丽 《种子》2016,(4):103-106
用KIB-S 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布于云南玉龙雪山地区的14种报春花属植物种子的形态进行扫描观察,以种子形状、纹理及其纹理之间的距离,种子长宽比等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区分报春花属植物种类.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形态可将灯台报春组,穗花报春组,皱叶报春组,球花报春组,粉报春组,鄂报春组,高峰报春组,雪山报春组,指叶报春组区分开来,因而种子形态可作为报春花属不同组之间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向云  张建  周存宇  赵振军  姚振  张倩 《种子》2019,(7):103-108
神农架林区重楼属植物资源丰富,本研究对神农架林区9种重楼属植物种子进行分类比较,通过种子外部形态以及内部解剖比较,确定各重楼属植物种子特征,胎座类型、外种皮类型、种子颜色、胚珠着生方式、种子形状等具有种间特征,可作为重楼属植物分类鉴定的辅助依据,聚类分析结果与李恒分类标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植物种子形态分类研究术语[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1990,(1):66-69
种子表面1.近轴面Adaxial:对着果实中轴的种子侧面。远轴面Adaxial:远离果实中轴的种子侧面。  相似文献   

5.
王燕红  黄鹏  张学杰  樊守金 《种子》2017,(11):62-65
为探讨异颖草属颖果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异颖草属及近缘属8种植物的颖果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异颖草属颖果长椭圆形,稍背腹压扁,腹面凹,具沟,种脐披针形至缝状,胚比1/4左右,纹饰为条纹状.颖果微形态特征为异颖草属系统位置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支持将异颖草属置于野青茅属.  相似文献   

6.
旨在鉴别硃砂根、矮紫金牛、东方紫金牛、铜盆花、密鳞紫金牛5种紫金牛属植物成熟种子的异同,为紫金牛属植物物种鉴别提供参考依据.以5种紫金牛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技术对种子的形态、微性状及种子胚细胞的排列方式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硃砂根种子外种皮棕色圆滑,胚乳外表面光滑;矮紫金牛种子外种皮纹路密集...  相似文献   

7.
张建  徐思远  李刚  王群  费永俊 《种子》2016,(2):50-53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5种楠属植物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种子长宽比在楠属植物分类上有一定参考意义;2)5种楠属种子的种脐形状、大小具一定差异,小叶楠和白楠种脐呈圆锥状突起;紫楠种脐如火山口,外缘突起,内部凹陷;湘楠种脐稍下陷,近圆形,具较多小瘤状突起;浙江楠种脐有一大一小2个突起;种脐可作为楠属植物分类的辅助参考;3)浙江楠和湘楠为多胚性,紫楠、白楠、小叶楠为单胚性,子叶两侧对称;4)5种楠属种子的表面纹饰是由粘性物质和种皮所固有纹饰共同组成,其中紫楠种子具数条纵棱,其它4种均为嚼烂状.综上,种子形态特征在楠属植物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楠属分类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苎麻属组群分类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波  郑长清 《作物学报》1998,24(6):775-781
在同地种植条件下,对中国苎麻属5组13种的植物形态学和4组10种的花粉形态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根系有分枝根型,萝卜根型和浅直根型;茎有直立茎型和匍匐茎型;花序为簇生花序组成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或分枝型花序,或单个腋生;花粉萌孔有具内隐孔膜,具稍隆孔膜和无孔膜。不同组的根型,茎型,花序,花粉萌孔有明显不同,据此完善和修正了中国苎麻属组群的分类标准。分析了该属植物主要分类性状的演化趋势,建立了新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10.
选取毛乌素沙地豆科4种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冬青(Ammopiptanthus kmongolicus)、杨柴(Hedysarum fruticosum var.mongolicum)及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学和解剖学2方面对种子做研究,以了解4种种子适应沙生环境的形态结构,为沙生植物种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种子的种皮材质、种子形状、种胚类型及色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其中杨柴种子由于传播过程中果皮的存在,种皮厚度小于其它3种.4种种子的种皮细胞结构相似:均有3层结构,都有保水的角质层结构和栅栏状石细胞,也有吸水的薄壁细胞;种子吸水后,剥离种皮内层,发现4种种子该结构均胶质化,草木樨胶质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分离克隆苎麻CCoAOMT基因部分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为材料,研究木质素代谢的关键酶苎麻咖啡酰辅酶A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分离了高纯度RNA和DNA。以RNA为模板,用简并引物以RT-PCR的方法,克隆了苎麻CCoAOMT基因cDNA部分序列,长度为486 bp,编码162个氨基酸残基。此cDNA序列为苎麻植物中首次克隆的(caffeoyl-CoA 3-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新基因序列。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AY651026。以苎麻4个栽培品种基因组DNA为模板,经温度梯度PCR条件优化,获得苎麻CCoAOMT基因的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AY818191 (湘苎3号,922 bp)、AY822619 (圆麻,915 bp)、AY822620 (芦竹青,914 bp)、AY822622 (青麻,914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苎麻4个栽培品种的CCoAOMT基因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比较折梢与环剥对圆叶青及黄荆皮品种成花诱导效应的差异。对圆叶青,折梢远不及环剥的成花诱导效应,但黄荆皮的折梢与环剥处理株几乎具有同等的成花诱导效果并优于圆叶青。环剥及折梢应于6月上、中旬进行。折梢角度应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苎麻叶片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建立了苎麻叶片外植体再生体系,确定了对苎麻转化体和非转化体进行筛选的Kan浓度为25mg/L。通过比较不同的条件对通过农杆菌介导苎麻叶片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苎麻叶片遗传转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倍性苎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化学药剂诱导的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 有单倍体、 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 在28株孤雌生殖后代植株中, 有6株单倍体细胞超过50%。 秋水仙素诱变株及多倍体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也呈现多样性, 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均不一致, 变化在12~84之间。 对不同倍性苎麻植株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行  相似文献   

15.
光敏色素与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作物学报》2006,32(4):597-600
利用红光(R)/远红光(FR)逆转的标准试验技术,对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进行长暗期(14 h/d)光间断处理。结果表明R间断诱导雌性败育,延迟现蕾和开花;而FR可以逆转R的效应,使雌性可育;暗间断对雄性的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暗示光敏色素是PFSR雌性育性光敏性的光受体。  相似文献   

16.
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产量、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上均很低,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较高,这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尤其在纤维变性上有可能提供优异的基因。②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高含胶率导致剥制原麻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③野生种质资源的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和断裂功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的潜力相对较大。④聚类分析中,10个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类群Ⅰ适合用在选育优质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Ⅱ适合用在选育超高支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Ⅲ适合用做低档苎麻纺织品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苎麻属于荨麻科苎麻属,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纺织原料,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为了更好地研究苎麻基因组信息,拟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苎麻基因组大小。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日本晴为内标,湘苎3号为待测样品,分别分离水稻和苎麻叶片细胞的细胞核,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对水稻和苎麻样品的PI发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通过比较水稻和苎麻样品的荧光强度的倍数关系,计算得到苎麻基因组大小,并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同时进行测定和计算。以水稻日本晴为外标,苎麻3号为待测样品,测得苎麻基因组大小为332.5 Mb,而用内标法得到的苎麻基因组大小为300.5 Mb,相比之下内标法测定的变异系数更低,更为准确。苎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苎麻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及其基因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周瑞阳 《作物学报》1995,21(2):240-243
研究了5个品种(系)、3个环剥时期及两种密度下,环剥对苎麻(短日植物)开花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环剥能诱导头麻成熟期已有花芽分化的品种(系)于5至6月的自然长日下只开雄花,比短日(10小时光照)处理株花蕾多、花期长,但环剥不能诱导同等条件下无花芽分化的品种开花。对成熟茎环剥比成熟前环剥、稀植比密植表现出更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苎麻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栽培品种芦竹青为材料,经MseⅠ酶切并与相应接头连接,然后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T)15杂交,再用链亲和素包被磁珠(Dynabeads M-280)捕捉杂交产物,以21碱基接头寡核苷酸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双链目的片段,回收300~1 000 bp DNA片段,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这样就构建了苎麻富含(GA)n微卫星的部分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36个克隆,以锚定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对其进行PCR筛选。测序分析了22个阳性克隆,每个克隆都含有微卫星DNA,阳性克隆率为61.1%,微卫星种类以与探针互补的(GA/CT)n为主,占83.3%,同时还存在(TG/AC)n和三碱基、六碱基为单元构成的苎麻微卫星,如(GAC)n、(ACG)n、(TCT)n、(TCG)n、(GAA)n、(CCGACG) n、(GAGAAA)n等。最后以1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了18对苎麻微卫星特异引物。GA/CT重复单元的长度从7到40范围内变化,平均为19.2,显示了它们将产生良好多态性,为一种强有力的遗传标记。苎麻微卫星DNA标记可广泛应用于苎麻基因型鉴定,基因和QTL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系谱分析等。  相似文献   

20.
改良剂对苎麻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修复措施下苎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铅复合污染土壤施加有机肥、石灰和海泡石等3种改良剂对苎麻生物量、叶绿素及重金属镉、铅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良剂及其组合处理,都能促进叶绿素含量及a/b值增加,改善光合作用以致生物量显著增多,以3种改良剂组合处理最佳,有机肥及其与海泡石组合稍次。不同修复措施下苎麻根系和地上部镉、铅积累浓度均明显减少,分别以单施石灰和海泡石处理减幅最多,二者组合处理降幅稍次,单施有机肥处理降幅最少。改良剂处理均能促进苎麻转运系数增加,但增幅不明显。综合而言,以施加有机肥及其与石灰、海泡石组合处理效果较佳,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镉、铅,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苎麻生长,具有较理想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