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3月,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将在萧山举行。那么,今年的论坛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目前的筹备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陈建武,请他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一些情况。记者(以下简称记):举办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有什么重要意义?陈建武(以下简称陈):2006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年。“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于整个花卉产业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举办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状…  相似文献   

2.
3月2日至3月4日,年度主题为“把握新机遇,创新求发展”的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在浙江萧山隆重举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刘向东,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副司长马爱国,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王殿富,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詹泰安,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金财,萧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郑荣胜等领导出席了3月2日上午的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政府管理部门、花卉协会、科研单位、花卉企业的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6月30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率领由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花卉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萧山区人民政府组成的“杭州市人民政府申办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进京汇报团”,拜会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正式向中国花卉协会递交杭州市申办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申办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卉协会的重要品牌——中国花卉产业论坛的举办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10月21日-24日第十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将再次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举办。本届论坛将以互联网作为研讨的重点,引导全行业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花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 二届全国花卉主产区县(市)长论 坛暨第二届全国花卉企业峰会(简称“论坛暨峰会”)定于2005年5月17 日至 20 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举行。为了使读者对本届“论坛暨峰会”在举办前有个大概的了解,本刊记者对会议主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访问,负责人就其性质、主题、形式、内容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记者:“论坛暨峰会”是个什么性质的活动? 负责人:“论坛暨峰会”是企业管理层、协会领导、政府官员探讨花卉产业发展趋势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领军人物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产业聚会,是探讨花卉产业发展战略的年度盛典;由中国花卉…  相似文献   

6.
4月16~17日,以“科学发展,应对挑战”为年度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在河南许昌鄢陵举办。来自国内部分省区市花卉协会、花木企业、农林院校和花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近200位嘉宾参会,大家围绕主题通过主旨报告、VIP圆桌会议、主题演讲、嘉宾对话及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就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花卉品种创新,提升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现代花卉业发展,中国花卉协会和江苏省常州市决定于11月7~8日在常州市武进区举办第九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论坛年度主题为“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由《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江苏省常州市农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承办,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花卉协会协办。  相似文献   

8.
首次由浙江省花卉协会、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沪浙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暨第三届浙江萧山花木节”(以下简称交易会暨花木节),将于3月3日至5日在萧山浙江(中国)花木城举办。前两届花木节主要突出绿化苗木及相关产品的展示,是供货方的展示  相似文献   

9.
3月2日上午,在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2005年度全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颁证仪式。10位业界焦点人物脱颖而出,历时近4个月的评选活动宣告结束。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刘向东,中国花卉协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花卉协会、《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于3月2日晚在浙江萧山金马饭店召开了2006中国花卉协会期刊协办委员会年会。作为高峰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年会将平时难得一聚的协办委员们聚集在一起,为本刊的建设以及高峰论坛的举办出谋划策。年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22日晚上,本刊特别邀请参加中国花卉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协会、专业分会、企业代表召开小型座谈会,探讨花卉产业发展方向、下一届高峰论坛的举办形式以及杂志的办刊思路等,气氛十分热烈。高立鹏(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杂志从改版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杂志社也举办了两届高峰论坛,在当今的形势下,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创新求发展,请大家对今后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论坛的举办形式和杂志的办刊思路多谈谈自己的看法。陆亚凡(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连续两届高峰论坛我都参加了,效果不错,在论坛上既了解…  相似文献   

12.
6月18日,第五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在天津东丽湖成功举办。本届论坛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花卉产业起步30周年,天津东丽湖建成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论坛的主题确定为“30年·回顾与展望”,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以“科学发展、应对挑战”为年度主题,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在当前形势下讨论任何行业包括花卉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国际金融危机的范畴,没有哪个行业、哪个地区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现代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助力全国花卉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之际,全国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高峰论坛暨上海花卉产业聚集区叶榭花卉产业推介会于5月25日在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举办。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赵良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谭琦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主承办单位有关领导,部分省市花卉行业主管部门及花卉协会、科研院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大型花卉苗木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商、花卉苗木经纪人等20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  相似文献   

15.
由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花卉协会、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花卉协会、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省花木协会于2005年共同发起的“长三角地区花卉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每年举办一届,在浙江、上海、江苏三地轮流举办。2008年在浙江萧山举办的第四届已提升为“长三角花卉产业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今年,该论坛将移师上海,于3月31日~4月1日在上海举办。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博览会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创立于1987年,是一个集花卉产业成果展示、经验交流、花卉展览、花文化推广及商品交易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展览,素有“中国花卉产业界的奥林匹克”之称,每四年举办一次。前三届都在北京举办,第四届迁往上海,首次在北京以外地方举办。从第五届开始,采取了花卉产地城市申办,全国各省(区、市)花卉协会秘书长投票决定的形式,最后广东顺德胜出。2003年8月2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获得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简称“六博会”)举办权。“六博会”是首个在西部地区举办的全国性花卉博览会,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作用;筹备过程中,承办方采取了商业化运作模式,在“花博会”历史上谱写了新篇章。“六博会”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和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2月29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明确了“六博会”举办时间和举办地,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六博会”圆满成功。四川省委、省政府则专门召开了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办公会议,部署落实。时至今日,筹备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在这紧要时刻,有关领导及花卉界知名专家对“六博会”提出各自期望,以促进筹备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展望     
1月16日,中国花卉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会长座谈会,在京的近10位会长、副会长到会。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国花卉协会秘书处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并对新形势下花卉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花卉协会完成了七博会的前期筹备,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积极支持参与了各分会举办的花事活动,并在花卉标准化、推进现代花卉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作了题为《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旨发言。发言集中体现了花卉行业精英们的共识:创新是花卉产业发展的灵魂。他的讲话既是对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又为未来花卉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3月4日,第三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的举办标志着由中国花卉协会、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和本刊共同打造的花卉行业高端人士交流平台日益成熟。本届论坛期间,我们给与会代表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答卷93份。从答卷我们看到:业内人士非常需要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希望这个平台能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博览会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6届。20年来,中国花卉博览会对于我国花卉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1年在广东顺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观人数达108万。2005年在四川成都温江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观人数达到133万。花卉博览会不仅推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