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北大豆与北美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波法从大豆籽粒中萃取维生素E,以DIKNA公司生产的反相柱作为固定相,以甲醇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1,并采用荧光检测器(Ex=295 nm,Em=330 nm)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我国东北与北美大豆品种(系)中的α-、γ-、δ-生育酚和维生素E(VE)总含量,并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44份大豆材料基于α-、γ-、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均可聚成高、中、低3类,我国东北大豆维生索E含量明显高于北美大豆,是丰富的大豆维生素E资源,为大豆高维生素E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维生素E及其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是指所有的生育酚以及具有生育酚生物活性的生育三烯酚类衍生物,生育酚(tocopherol)是指所有甲基化的母育酚,因此,生育酚与维生素E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目前,自然界中已发现8种生育酚,以α—、β—、y—、δ—生育酚为多,其中α—生育酚的生  相似文献   

3.
以高、中、低芥酸和硫甙含量菜籽为原料,微波和脱皮预处理后分别冷榨制油。结果表明,同一品种菜籽不同处理方式对基本品质并无影响,但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含量大小依次为低芥酸低硫甙菜籽>中芥酸中硫甙菜籽>高芥酸高硫甙菜籽。利用SPSS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方差分析,探讨4种不同处理方式与3种不同原料对菜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油中α、γ维生素E和△5-燕麦甾醇影响差异显著,对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影响不显著;同一种处理方式下,不同原料对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都存在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且低芥酸低硫甙菜籽更适宜通过微波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高维生素E或高α-生育酚含量大豆种质,提供群体改良的优质资源,采用大豆品种北丰9号和Freeborn作为亲本杂交后衍生的2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分析了6个环境下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及其组分之间,除了大豆籽粒α-生育酚与δ-生育酚含量没有表现出稳定的相关性外,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豆籽粒α-生育酚含量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它农艺性状无稳定相关性;其它组分(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与农艺性状无稳定相关性;大豆籽粒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之间没有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0份大豆资源中的维生素E含量,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Ex=295nm,Em=330nm),以α-、β-、γ-、δ-生育酚为标准品,加入母育酚为内标,计算大豆中维生素E各异构体的含量及总含量,α-、β-、γ-、δ-生育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10%、97.50%、96.94%和96.30%,测得野生大豆资源中维生素E含量范围0.05~0.34mg/g,栽培资源0.12~0.38mg/g.同时按国标方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其中野生资源粗脂肪含量范围3.01%~20.60%,栽培资源12.00%~23.59%.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了大豆中维生素E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油棕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而提高其中高活性的维生素E组分是改善棕油品质的关键。油棕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Gen Bank登录号为AEU17779)能将低活性的γ-生育酚三烯催化生成高活性的α-生育酚和α-生育酚三烯,是控制油棕维生素E组分和活性的关键酶,其功能在油棕等许多植物中极其保守。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以油棕VTE4基因为主要分析对象的一些植物VTE4基因的核酸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的组成成分、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以及功能结构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TE4属于不具有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可能作为转运蛋白在叶绿体中发挥作用,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大量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具有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位点和PLN02244保守结构域。这一结果可为油棕等植物VTE4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更多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7种主栽油用山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山茶果实经济性状、茶油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7种主栽油用山茶的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果油茶的鲜出籽率(60.07%)、干出籽率(37.47%)、鲜果含油率(10.76%)最高;浙江红山茶的出仁率(64.99%)、种仁含油率(60.23%)和干籽含油率(38.47%)最大,油酸(82.69%)和单不饱和脂肪酸(83.18%)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5.96%)含量最低,是高油酸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7种山茶籽油中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低依次为β-谷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其中博白大果油茶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这可为3类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潜在植物源树种。相关分析表明,β-谷甾醇含量与出仁率、干籽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角鲨烯、维生素E与果实经济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维生素E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丰25 × Bayfield衍生的144份F2: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142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维生素E总含量,维生素E主要组分(α-生育酚、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重组自交系中,株高、单株粒重与维生素E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142份...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法萃取番橄榄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37个成分为在该植物中首次报道。其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R-α-蒎烯,22,23-二氢豆甾醇,β-蒎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维生素E;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维生素E,22,23-二氢豆甾醇,1R-α-蒎烯,三十一烷,植醇,β-石竹烯。黄熟的果实中萃取的挥发油的总量明显高于青果,而不同时期的绿叶中萃取的挥发油总量则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E、维生素C和BHT对大豆磷脂脂质体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筱梅  钟振声 《大豆科学》2006,25(4):434-437
用共轭二烯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了维生素E对大豆磷脂脂质体的抗氧化作用,以及维生素C和BHT对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E可抑制大豆磷脂脂质体的氧化,其抑制作用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强。维生素C和BHT对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BHT的协同作用强于维生素C。因此以大豆磷脂为原料制备脂质体的最佳抗氧化剂是维生素E和BHT,最佳用量是x(维生素E)=5%,x(BHT)=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小麦中维生素E的含量,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测定24个不同有色小麦品种(系)籽粒中α-VE、β-VE、γ-VE、δ-VE及总VE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并分析小麦籽粒中维生素E含量与籽粒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籽粒颜色品种(系)的VE含量和色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籽粒色素含量与总维生素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可以用籽粒色素含量作为高维生素E品种(系)的一个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法(HPLC)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大豆产区的180份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检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及各组分含量,进而分析维生素E总含量及各组分含量间的相关性,选用代表性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维生素E积累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籽粒维生素E积累是从R5期开始,初期积累量呈上升趋势,R6期积累量开始大幅度减少,但从R6至R8期积累量又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R8期积累量趋于稳定。经筛选合丰50和L-21为高维生素E含量品种,黑秣食豆和茶秣食豆为低维生素E含量品种,代表性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差异主要体现在R6~R7时期,该时期最终决定代表性大豆品种最终维生素E含量,这为研究高维生素E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高维生素E相关基因位点和候选基因的挖掘奠定了表型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汤中维生素E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从植物中已经分离出8种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化合物,它们当中都含有一个6-羟色环和一个枝链,这个枝链可以是植醇,也可以是三烯醇。在生物体内,维生素E以其羟色环定位于细胞膜的极性表面上,而将其植醇枝链定位于非极性的细胞膜内侧,因而特别靠近那些可能诱发自由基的膜结合酶,如过氧化物酶等。当体内发生氧化作用时,维生素E的羟色环破裂成氢醌化合物,尔后再经脱氢作用生成生育醌,维生素E自身因此被氧化,而阻止了细胞或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抗油脂氧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柠檬酸或维生素C作为增效剂提高维生素E抗氧化效果研究表明,以柠檬酸作为增效剂添加于猪油中,60℃烘箱储存,维生素E的抗氧化性比单独使用维生素E效果好。柠檬酸或维生素C添加于机榨菜籽油中,温室储存,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明显提高。柠檬酸或维生素C添加于精炼棉籽油中,室温储存,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亚麻酸摄入不足,以及我国食用植物油存储时间短、消费周转快,提出目前双低油菜育种中亚麻酸含量(9%左右)不宜降低,还应适当提高,以补充我国居民对亚麻酸摄入量的不足,这也是我国油菜品质改良应作出的科学选择之一。论述了油菜的高含油量品种和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油菜高效化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储藏条件对马铃薯块茎肉质部分α-茄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高荣  陈朗  熊兴耀  张薇 《作物研究》2012,26(5):478-481
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马铃薯块茎肉质部分α-茄碱的含量变化.在不同温度、光照、时间条件下储藏马铃薯,用乙醇-乙酸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肉质部分α-茄碱,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在储藏温度为8、15、25℃条件下,样品中α-茄碱含量分别为0.9556%、3.923%、7.520%;在储藏时间为6、12、18 d条件下,样品中α-茄碱含量分别为3.923%、6.187%、9.257%;在有光照、无光照条件下样品中α-茄碱含量分别为7.520%、4.665%.马铃薯块茎肉质部分α-茄碱含量与储藏温度、时间呈正相关,光照对α-茄碱含量的影响显著.马铃薯应该在避光、低温条件下储藏并要控制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善香 《茶叶》1989,(3):53-54
维生素 E(Vitamin E),又叫抗不育维生素,是动物生殖系统中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动植物体中分布相当广泛。维生素 E 是各种生育醇(tocopherol)的总称,目前已发现的生育醇有8种,茶叶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8.
用正己烷提取番橄榄干燥果实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6个成分,其中青果中主要成分有烷烃类(34.58%),甾体化合物类(30.25%),醇类(10.04%),酯类(6.02%);黄熟果中主要成分有烷烃类(47.23%),醇类(15.72%),甾体化合物类(12.08%),酯类(6.76%)。用UPLC-MS/MS对其中的β-谷甾醇和维生素E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番橄榄青果中β-谷甾醇的含量为2286.5 mg/kg,维生素E的含量为5.0 mg/kg;黄熟果中β-谷甾醇的含量为925.5 mg/kg,维生素E的含量为52.0 mg/kg。通过与已报道的关于番橄榄成分的文章比较,并分析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冷冻丙酮法提纯α-亚麻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冷冻溶剂法原理,分析了在提纯α-亚麻酸的过程中冷冻温度、冷冻时间、溶剂配比、溶剂酸碱度、溶剂纯度、冷冻次数等因素对产物中α-亚麻酸的纯度和收率的影响。使α-亚麻酸的浓度由46.0%提高到80.3%,收率达到5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茎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挥发油中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84.98%.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亚油酸(11.96%)、棕榈酸(11.38%)、(-)-β-杜松烯(5.10%)、按叶油醇(4.89%)、大根香叶烯D(4.84%)、β-石竹烯(4.16%)、(1α,4aα,8aα)-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2.91%)、樟脑(2.43%)、石竹烯氧化物(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