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青杨过氧化物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大青杨人工林间伐决策与林木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动态竞争原理为基础,有机地结合林木对生长的物理空间需求与林木彼此间的竞争关系,构造出林分的生长指数这一从本质上表征林木间竞争关系的变量。通过动态竞争可比性林木分级,对大青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运用林分各级木的马尔可夫转移动态及生长指数的GAM(1)动态模拟结果分别确定了大青杨人工速生丰产林的合理间伐方式,间伐强度及间伐间隔期。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产地大青杨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遗传性研究表明:大青杨共表现出7种酶谱,其中2种是大青杨的基本酶谱,5种是大青杨在长期进化、扩散中遗传性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青杨基因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我国东北林区特有乡土树种大青杨天然基因资源400多份。在黑龙江省伊春带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青杨基因库,利用常规手段对其生长,物候,抗锈病和木材材性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利用高新技术方法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经综合评价选出5个优良群体,44个优良单株,为该地区营建大青杨人工林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杨树抗性育种等提供了育种材料和信息,认为选择优良个体是近期大青杨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10年的大网格种源定点试验,揭示了大青杨地理种源不同生长差异的显著性,初选出适宜辉南森林经营局四岔林场及相适应气候、立地条件的首批优良种源及株系。并对该树种优良种源的生态适应范围,种源早期选择的可靠性及适宜起始年限,以及在种源试验基础上的优良个体选择方法和适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为在我省实现大青杨良种化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青杨群体变异及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青杨种内群体间变异十分丰富,为了选出最佳群体,直接用于造林,进行了全分布区群体选择的研究。本试验在大兴安岭地区对9个产体群体的大青杨做了生长、生根、抗寒、抗锈病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测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出最佳群体。  相似文献   

7.
8.
利用RAPD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苏晓华  归复 《林业科学》1997,33(6):504-51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相似文献   

9.
采用表型性状测定结合RAPD标记,研究福建境内8个光皮桦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探讨遗传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光皮桦野生种群在DNA和表型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基本一致,即约2/3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3存在于种群间;叶、果序和种子3类性状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063 2,0.070 6和0.069 3,各类性状的形状指数(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比单个性状小;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PPL)、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65.27%,0.246 1和0.362 8.相关分析表明: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经纬度、年均温、年日照时数、海拔及有机质等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各环境因子相关的主要表型性状有叶长宽比、侧脉数、叶基角、种翅宽、种子千粒质量和果序长宽比等;PPL,h和I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相关,与经纬度、年降水量呈负相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而与年均温分异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杨树基本是只能生长在森林之外散生树种,唯白杨、青杨派树种可以成林。我省大青杨包括人工优良品系-迎春5号,是难得可以成体的优质,高产,速生树种,价值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天然状态生长甚好,人工培育效果不佳,关键是立地条件选择,林分与造林密度和抚育技术问题。其中自然选择的主导地位和林地生产力的不断补充是经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17个国家引进331个黑杨派无性系(其中5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山东省长清县营建我国第一个黑杨派无性系基因库。连续10年对基因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了多性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在物候期、生长、生根、抗寒和抗病虫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遗传变异丰富;系间的主要性状与无性系起源纬度及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材料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38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无性系间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高和胸径呈一定相关性;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这两个性状在遗传上相互独立,受不同遗传机制控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技术研究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DNA多态性,结果表明本库美洲黑杨DNA多态率为86%,再次证明本库美洲黑杨遗传多样性高,可为我国杨树改良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山杨小径木超微结构及其与干燥皱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源  丁汉喜 《林业科学》1989,25(6):583-587
前言山杨(Populus Dividiana Dode)小径木是黑龙江省尚志具帽儿山次生林区主要的间伐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干燥时易产生皱缩等缺陷,我们设想与其结构有关,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期洞悉其中的奥秘。 W.R.Perng研究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解剖构造与液体传导的关系,在电镜下观察时,指出颤杨心材中存在侵填体,这些侵填体使导管闭塞,因而液体流动困难。他又对此木材进行聚合物渗透,而心材导管中几乎无聚合物沉积,说明心材导管全部被侵填体堵塞,聚合物难以在心材沉积。  相似文献   

13.
高温水蒸气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横纹压缩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君良  李坚  刘一星  杨霞 《林业科学》2003,39(1):126-131
采用高温水蒸气处理和加热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压缩变形,并对两种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测定了木材的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质量损失率(WL)、压缩率、压缩变形恢复率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温加热处理还是高温水蒸气处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ASE的值超过50%时,高温水蒸气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高温加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当温度为180℃时加热处理需要15-20h,而水蒸气处理仅需要8min,压缩变形被固定。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毛白杨木材解剖构造与染色效果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新芳  鲍甫成 《林业科学》2001,37(1):112-116
为探讨木材构造和木材染色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规律,本研究测字5株34块人工林毛白杨 的解剖构造及其木材染色效果,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毛白杨木材染色效果与解剖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各染色效果指标与木材解剖因子间的复相关系数在0.4836-0.7998之间,采用比较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回归系数的方法,确定了影响毛白杨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和木射线量等因子。  相似文献   

15.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影  黄敏仁  陈道明  卫志明  孙勇如 《林业科学》1995,31(4):310-318,T001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氮,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后,逐步降渗和分皿培养,能有效促进细胞团的持续分裂。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说明,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其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较为活跃,GOT、EST和PEROX的活性比较高。当芽伸长到2—3cm时,从基部切下转移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移入盒内,在温室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几种落叶松树种叶绿体DNA的分化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谦 Ennos  RA 《林业科学》1995,31(4):373-378,T001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8个毛白杨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蒸腾效率和气孔阻力等生理指标,反映出它们抗旱性上的差异。毛白杨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其叶片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毛白杨各无性系单位面积日同化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它们在12:00pm─2:00pm时,对逆境忍受能力的差异和时至4:00pm时叶细胞膨压恢复能力的差异。短时间内测定的净光合速率不能作为预测树木生长量大小的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随机增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我国13省区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55个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共得到200个RAPD标记,其中98.5%具有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将55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各菌株间的差异与其寄主种类无明显关系,与其地理来源在某些类群间有一定联系,但在大多数菌株间相关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在美洲黑杨(P.deltoidesMarsh)×青杨(P.cathayanaRehd.)3代谱系中分析分子标记,构建出第1张美洲黑杨×青杨分子连锁图谱。共从30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9个适合引物,检测出可供构图的分离标记180个。该图谱由20个连锁群,110个RAPD标记组成。总图距为覆盖基因组总长度的7035%,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727cM.连锁群长度在371~1898,相应标记分别在3~10。本图谱为杨树抗病、虫和其它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了框架结构,为实现杨树分子遗传育种迈进了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