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机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明显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3.
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处理比常规处理土壤含水量高;进行地表覆盖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尤其以地膜覆盖的变幅为最大,秸秆处理次之;并且地表覆盖可以降低土壤的pH,从而提高土壤中固态磷、钾的有效度;同时地表覆盖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从而促进作物生长,而以秸秆覆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制度红壤旱地施肥后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PK配比施用对几种耕作方式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几种耕作方式:春大豆-秋芝麻-油菜、春大豆-秋绿豆-油菜、甜瓜-秋大豆-油菜,比法发习惯种植春大豆∥红薯-油菜,分别增加纯收入89.9%,28.85,12.75;定位施用NP,5个处理对全年作物的产量效益变化是NPK>NP>P>N,1年施用1季NPK肥,即N8:P4:K6 以获得最佳的丰产效果,3季作物总产较不施肥增加22.5%-25.0%,且经济效益纯收入623.3元/667m^2-717.2元/667m^2,定位施用NPK肥,能提高土壤 机质含量1.9%-19.0%,同时能满足每季作物所需N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其土壤有效养分变化各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性质及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红壤稻田优质高产协同提升目标下的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始于198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考察了有机肥(M)、化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化肥氮磷钾(NPK)、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化肥磷钾配施有机肥(PKM)、不施肥(NF)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籽粒产量构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F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增强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进一步比较稻米品质指标发现,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胶稠度变长。其中,以NPKM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养分及酶活提升效果相对较好,导致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加工、外观、食味和营养品质亦相对更优。由此可见,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平衡配施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而且可协同提升籽粒产量与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菜地土壤磷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温室、大棚和菜粮轮作3种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温室菜地和大棚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 000 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 mg/kg年,菜粮轮作土壤磷素积累数量相对较少。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 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70 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 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 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母质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现象,种菜时间越长,其积累量越多,特别是有机磷在菜地土壤中有较明显的淋溶特征。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与母质土壤相比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类型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不同,潮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Ca8-P、Ca10-P、Ca2-P和O-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Ca8-P、Ca2-P和Al-P含量增加较多,Ca10-P含量仅有微量增加。黑姜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Al-P、O-P、Ca8-P、Ca2-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含量均增加较多。菜粮轮作土壤无机磷组分以Fe-P和O-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Fe-P含量增加较多。菜地土壤Ca2-P和Ca8-P绝大部分积累于耕作层,占0~80 cm土体中Ca2-P和Ca8-P总量的70%~80%。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高,10年左右的典型菜地耕作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0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8.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相似文献   

9.
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从1982年开始。供试验土壤分别为第4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和紫色土发育的3种典型红壤生土。每种土壤分6个处理:(1)、对照(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2)、对照(ck,归还全部生物体。);(3)、施NPK肥(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4)、施NPK肥(归还全部生物体);(5)、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6)、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归还全部生物体)。结果袁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都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第4纪红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8732.0kg/hm^2,比ck处理高33176.8kg/hm^2;紫色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13918.1kg/hm2,比ck处理高140927.8kg/hm^2;花岗岩红壤NPK处理比OM处理高71833.3kg/hm^2。比ck处理高92787.5kg/hm^2。2、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禾本科作物产量,都是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禾本科)以紫色土为最高(285491.9kg/hm^2),以第4纪红土为最低(93882.4kg/hm^2)。其大致趋势为:紫色土好于花岗岩好于红壤。  相似文献   

10.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长期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0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以花岗岩为最高(158504.6kg/hm2),以紫色土为最低(147936.9kg/hm2)。其大致趋势为:花岗岩好于红壤好于紫色土;(2)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0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都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3)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豆科作物产量,都是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4)3种典型红壤生土花生的分枝数都以NPK处理为最多,ck处理为最少。而且,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比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多。(5)3种典型红壤生土花生的饱果数和100果重都以OM处理为最多,NPK最少。(6)3种典型红壤生土种植豆科作物26年后(2007年)杂草(禾本科),以花岗岩母质最多,其次为第四纪红土,紫色土无杂草。第四纪红土以NPK(带走)处理最多,M处理杂草最少。花岗岩以M处理最多,ck(带走)处理杂草很少。  相似文献   

11.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菊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235-239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土壤熟化这一相当复杂的过程,寻求适宜的熟化方式,为开发利用红壤丘陵区的各种荒地资源、为生产示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7年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母质以紫色土油菜产量(地上部干物重)为最高(紫色土以NPK处理为最高),四纪红土次之,花岗岩油菜产量为最低(2种母质油菜生长均不好,产量差不多)。(2)3种母质种植油菜(生物产量)均以NPK处理为最高。其次是有机物一稻草处理,CK(不施肥)最低。(3)3种母质种植油菜均表现为:归还处理好于带走处理;(4)据试验收产时(2009年3月25日)发现,四纪红土和花岗岩二种母质的NTK处理(尤其是NPK-T处理)的油菜除靠近水泥梗边行长有部分油菜外(占小区面积20%),小区中间(占小区面积80%)的油菜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产量极低;3种母质共18个小区,只有花岗岩母质的NPK处理长有禾本科植物马唐草,其余16个小区很少或没有;四纪红土NPK处理油菜病害(尤其是小区的中间部分)严重。主要症状:叶片有褐色斑点,尤其以基部老叶严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对几种种植制度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几种耕作方式;春大豆-秋芝麻-油菜、春大豆-秋绿豆-油菜,甜瓜-秋大豆-油菜,比当地习惯种植春大豆//红薯-油菜,分别增加纯收入89.9%,28.8%,12.7%,定位施用氮磷钾肥,5个处理对全年作物的产量效益变化是NPK>NP>P>N>ck,一年施用一季NPK肥,即每公顷N120:P60:K90就可以获得最佳的丰产效果,三季作物总产较不施肥增加22.5%-25.0%,且经济效益增加纯收入9349.5-10759元/hm^2;定位施用NPK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9%-19.9%,同时能满足每季作物所需N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其土壤有效养分变化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借助1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腐殖质组分,作物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或两者配施,耕层土壤微生物和胡敏酶,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增加,HA/FA比值增大,与腐殖质组成成分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全氮和碱解氮和碱解氮,其次是速效磷,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因养分单一,供肥不足,作物产量逐年下降,抗逆力差。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菜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皖北地区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以其相邻粮田为对照,研究了菜地土壤氮磷钾含量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种植蔬菜,菜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发生了不同变化,与一般粮田相比,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菜地土壤0 ̄6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一般为相邻粮田土壤的3 ̄20倍;菜地土壤磷素积累特别明显,主要积累于0 ̄40cm土层中,菜地土壤全磷积累量为粮田的1 ̄5倍,有效磷积累量为粮田的7 ̄20倍;菜地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粮田土壤,为粮田土壤的0.6 ̄4倍左右。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养分积累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在潮土、褐土、砂盖黑土3种土壤上,分别自1980和1981年选点布置了氮、磷、钾定位试验。在各个处理中分别从0-20,20-40,40-60,60-80,80-100cm5个剖面层次中垂直取土样,然后进行室同内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施肥处理、单施氮处理、氮磷配施处理、氮磷钾配施处理,NO3^--N累积量以砂盖黑土为最多,潮土次之,褐土最少。硝态氮在土壤中分布不仅与施氮量有关,而且还与土壤类型有直接关系。不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南方红壤旱地酸化问题,为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在该土壤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红薯为主要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常规施肥(CK)与常规施肥配合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 750 kg/hm 2(T50)、1500 kg/hm 2(T100)、2250 kg/hm 2(T150)在江西红壤旱地上对红薯产量的影响,以及土壤酸化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连续2年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可以使红薯增产22.45%~78.40%,土壤pH提高0.13~0.30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总量降低0.07~0.28 cmol/kg,且总体上均表现为随硼镁钙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越好。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确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总体来看,红壤旱地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可以明显提高红薯产量,在提高土壤pH和活化土壤磷、钾养分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的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长期施用化肥NPK处理比长期施用有机物处理的产量低;(2)红壤旱地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叶片淡黄,植株矮小,长势极差,几乎没有产量。(3)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能促使水稻持续高产稳产,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水稻减产。施用化肥25年后(即2006年),水稻早稻稻谷产量为:4284.O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283.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1395.0kg/hm^2。水稻晚稻稻谷产量为:3592.5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37.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951.0kg/hm^2。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长期定位施肥蔬菜保护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在剖面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而且在同一土层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0~60cm土体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土壤剖面中施肥各处理有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和长期施用有机肥是导致土壤磷素向下层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全硫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基于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全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无机氮肥、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硫含量,且施用的有机肥和氮肥越多,土壤全硫含量增加的幅度越大。单施高量有机肥和低量有机肥的处理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39.9%和20.2%。高量有机肥配施高、低量无机氮肥,低量有机肥配施高、低量无机氮肥土壤全硫含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92.2%、115.6%、70.6%和115.1%。N2PK、N2P配施土壤全硫含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57.8%、116.8%,而且N2P配施土壤全硫积累量最高, 0-20cm和0-40cm土层分别为883.3 mg.kg-1和265.2 mg.kg-1。  相似文献   

20.
旱地花生不同土壤类型植株氮素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以砂姜黑土和棕壤为对象,研究了花生生育期内植株氮素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类型花生植株根、茎、叶中氮积累量出苗期都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差异不大;出苗后50d到成熟期,砂姜黑土花生根、茎、叶中氮积累量显著高于棕壤.两种土壤类型花生整株氮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成熟期砂姜黑土整株氮积累量比棕壤分别高55%,子仁中氮积累量高70%.花生荚果中氮积累主要来源于根系吸收,占57.4%~66.0%,来自茎叶转移的占34.0%~42.5%;砂姜黑土花生茎、叶中氮转移到荚果的绝对量大于棕壤,但其所占荚果氮积累比例小于棕壤.进一步提高花生营养体氮素转化率是砂姜黑土花生高效施氮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