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不同播期与拌种剂配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播期和拌种剂浓度的配合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提出了该区小麦最佳播期和与之相配合的最佳拌种剂浓度。播期和拌种剂中显著增加小麦的有效穗与千粒重,初步探讨了播期和拌种剂对小麦生育期和叶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生物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种衣剂(Seed Coating formulation)是由农药原药(杀虫剂、杀菌剂等)、肥料、生长调节剂、成膜剂和其他助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种衣剂的种类繁杂,因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尚无统一标准。拌种剂是否在马铃薯种薯生产中能够提高产量,本试验就是使用生物拌种剂对比试验测定对其马铃薯种薯的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拌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吡虫啉拌种荆对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安全性,选择了10个代表性品种,拌种后测试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最长根长等参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均存在显著的拌种、品种以及互作效应.拌种后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分别为1.7%、2.9%和8.2%,不同品种反应差异明显.川麦42、川麦38等品种发芽率、发芽势未受影响,发芽指数降幅也较小(3%左右),而川农16、蜀麦969拌种后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大幅降低.拌种对胚根和胚芽生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胚芽长平均降低50.1%,最长根长平均降低73.0%,其中川农16、绵麦37、川麦61等品种2个参数降幅较大,川麦38的降幅相对较小.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类型品种对吡虫啉拌种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川农16、蜀麦969较敏感,川麦38、川麦42不敏感,其他品种介于两类品种之间.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农村所有的扬尘,磷肥,草木灰拌小麦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幅为1.09%-14.3%,是一项农民易吸收,投次小见效快的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生产上通常在小麦返青期用井冈霉素加三唑酮大剂量喷雾加以防治,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缺乏,农民易忽略其防治或防治不力,加上叶面喷施往往防治不及时或不彻底,造成小麦减产。如能在播种时使用有效药剂拌种,控制或延缓其发生、为害,则可以起到省工省时、节约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作为江苏省农业新技术试点县之一,从1989年开始进行小麦应用多效唑拌种的试验研究,并于1991年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多效唑拌种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化控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化控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壮丰安0.75 L/hm~2+水450 kg/hm~2;壮丰安1.5 L/hm~2+水450 kg/hm~2;多效唑750 g/hm~2+水450 kg/hm~2;烯效唑750 g/hm~2+水450 kg/hm~2;烯效唑1 500 g/hm~2+水450 kg/hm~2;对照(CK)(450 kg/hm~2清水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化控剂均能降低小麦株高,但同时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不同化控剂对小麦产量降低的量不同,其中多效唑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较对照降低6.51%;同一化控剂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也不同。就化控剂壮丰安而言,壮丰安0.75L/hm~2+水450 kg/hm~2的化控方式较壮丰安1.5 L/hm~2+水450 kg/hm~2的化控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就化控剂烯效唑而言,烯效唑750 g/hm~2+水450 kg/hm~2的化控方式较烯效唑1 500 g/hm~2+水450 kg/hm~2的化控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倒伏问题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就必须加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互助县在种植小麦时,由于该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很容易导致小麦出现倒伏问题。基于此,针对小麦倒伏问题,选择对应的抗倒剂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从而实现互助县威远镇小麦产量的提升,本次实验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的实际情况,选择的三种抗倒剂进行实验,这三种抗倒剂分别是 25%矮壮丰、3%调环酸钙水乳剂以及 5%抗倒酯水乳剂。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河北省政府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研")签订政府农药采购合同,苏研于9月份向河北省藁城县提供1.4吨拌必丰牌70%吡虫啉湿拌种剂,以用于广大农户小麦拌种。据悉,这是国家政府机关首次采购吡虫 相似文献
18.
噻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及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噻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小麦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培养箱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噻虫啉不同浓度拌种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与未拌种相比,24 g a.i./10kg种子处理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49%、38.76%和66.23%,小麦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种、根冠比分别增加了4.66 cm、16.64 cm、0.05 g/株、0.12 g/株、0.19,同时拌种可以增加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以及幼苗叶片POD、SOD、CAT酶活性。噻虫啉拌种明显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起到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几种拌种剂对小麦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良种包衣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具有提高种子发芽能力、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等作用。种子包衣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了田间操作工序,省工、节本、增效,是小麦等作物优质、高效、轻型栽培的重要途径,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试验以泛麦8号为材料,试验了几种拌种剂对小麦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