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不仅是国家经济和民众生存的基础,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提升和发展,离不开中华农耕文化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贡献。本文从五个典型思想探讨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华农耕文化的育农、乐农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继承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命运与共的历史把握以及当前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得出其生成逻辑。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契机,破除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制约、主体制约以及空间制约。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双向互哺格局、加快建设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数字化转型以及走“文化旅游融合”之路来实现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晓雯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4):58-60
甘肃大地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高,还有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轻浅到厚重的发展轨迹,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方面的和谐上。探析甘肃传统农耕文化和谐性旨在找到甘肃文化可以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中,立足传统文化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任重而道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培养乡村人才、重塑淳朴民风、建设生态乡村。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优秀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主体流失、话语体系缺失、价值认同危机的生存困境。为此,需要通过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塑造优秀农耕文化场域、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对策来实现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用科学创新的态度取其精华,让其在新一代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路径;发挥高原农业的特色,推动发展方式多样性;打造立体农业,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根据“地宜”原则,制定高原特色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培育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去寻找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重要文化理念、思想观念伦理思想、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坚定价值观自信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和渲染下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及融入路径,指出高职语文课程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方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促进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高校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动态管理,适应时代语境从而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应从提升校园建设文化品味,拓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增强教育者文化素养等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传统农业文化
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的。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价值目标上趋同、培养特色的契合以及情感激励上相通等特性标示了两者融合的逻辑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对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价值重视不够、功能认识不足、措施采用不当等限制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育人中价值功能的发挥。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尝试从提高融入的价值认同、多维度打通融入的渠道、搭建融入的有效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中医药文化涵育人、教化人有利于个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在社会层面进一步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应兼具专业性与通识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灌输性与启发性。构建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的中心思想是以人化文、文而化之,即强化中医药文化育人属性,展开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为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应使中医药医术文化"进课堂"、中医药医理文化"进头脑"。 相似文献
15.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能教会学生常规的实验操作,但学生毕业工作后查阅、参考并使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方面的英文资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针对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作者改变了原来的中文授课方式,基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莺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17-118
立足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紧密联系当前医学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实际,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医学生道德水准的规范作用。人格培养的净化作用,文化品味的提升作用。同时就图书馆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匠及其工匠精神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造就了我国古代医生独具一格的工匠精神特质:一是贵乎仁心,二是贵乎专一,三是贵乎精一。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医生,本文提出了通过经典研读,认知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身边榜样,感知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专业实践,践行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医学生的工匠精神等途径,以培育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两部当代农学目录学著作,堪称研究传统农书的架海金梁,是为学者入门、研究必备的案头书。但两书或囿于时代条件限制,或因书成众手,误收的情况在所难免。通过研究考辨,可知两书误收宋代农书29种,兹为揭橥以提高其著录宋代农书部分的准确性,从而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质量评价指纹谱研究与中药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
中药质量控制的理想技术方法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但由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滞后于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的研究和发展,某些问题亟待提出和寻找对策,以促进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健康、有序发展.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和效应谱两者对应,效应谱是对指纹谱的验证,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对于这样一项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应视为政府、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与企业的联动行为.由于我国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一效应谱的研究和制定将在新的机遇中蓬勃发展.在中药有效成分不可能完全研究清楚的现实条件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带来中药农业发展新的契机.这是树立和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