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不仅是国家经济和民众生存的基础,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提升和发展,离不开中华农耕文化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贡献。本文从五个典型思想探讨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华农耕文化的育农、乐农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继承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命运与共的历史把握以及当前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得出其生成逻辑。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契机,破除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制约、主体制约以及空间制约。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双向互哺格局、加快建设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数字化转型以及走“文化旅游融合”之路来实现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中,立足传统文化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任重而道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培养乡村人才、重塑淳朴民风、建设生态乡村。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优秀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主体流失、话语体系缺失、价值认同危机的生存困境。为此,需要通过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塑造优秀农耕文化场域、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对策来实现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用科学创新的态度取其精华,让其在新一代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路径;发挥高原农业的特色,推动发展方式多样性;打造立体农业,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根据“地宜”原则,制定高原特色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7.
郭晓雯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4):58-60
甘肃大地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高,还有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轻浅到厚重的发展轨迹,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方面的和谐上.探析甘肃传统农耕文化和谐性旨在找到甘肃文化可以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培育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去寻找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重要文化理念、思想观念伦理思想、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坚定价值观自信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和渲染下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及融入路径,指出高职语文课程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方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促进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高校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动态管理,适应时代语境从而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应从提升校园建设文化品味,拓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增强教育者文化素养等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12.
周莺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17-118
立足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紧密联系当前医学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实际,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医学生道德水准的规范作用。人格培养的净化作用,文化品味的提升作用。同时就图书馆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匠及其工匠精神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造就了我国古代医生独具一格的工匠精神特质:一是贵乎仁心,二是贵乎专一,三是贵乎精一。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医生,本文提出了通过经典研读,认知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身边榜样,感知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专业实践,践行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医学生的工匠精神等途径,以培育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两部当代农学目录学著作,堪称研究传统农书的架海金梁,是为学者入门、研究必备的案头书。但两书或囿于时代条件限制,或因书成众手,误收的情况在所难免。通过研究考辨,可知两书误收宋代农书29种,兹为揭橥以提高其著录宋代农书部分的准确性,从而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更是历史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代代相传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和制约着当代中国大学生。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功能,扬弃其消极功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水准。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秘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黄帝时代的史官,历经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无论在任何朝代,秘书从业者都是古代文人中的一份子,其文化背景、心理态势、思维方式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秘书群体的影响,进一步指出现代秘书从业人员只有从传统文化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创新,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的一般方法、结合传统农区的实际,以传统农区黄淮4市(河南省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为例,分析了2003-2012年其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水平的变动趋势之后发现,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甚至不协调状态,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制约了二者协调水平的提高。因此,传统农区需要在维护粮食安全水平的基础上,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提下,重点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以使二者协调发展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中西方传统的婚礼服饰文化在保留本国特色的同时也逐渐在相互借鉴.本文通过对中国的汉族传统婚礼服饰与西方国家婚礼服饰及文化背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相互借鉴对双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