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引进6个大豆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黄1408-1、云黄1408-2、云黄1202-5田间表现生长势较强、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产量均突破4 50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38.39%、36.42%、34.98%,可在易门县中海拔大豆产区进一步示范种植;齐黄34田间表现早熟、株矮抗倒伏、籽粒大且均匀饱满,适宜作鲜食大豆;云黄1202-6和云黄1202-4-2田间表现植株高、百粒重较大,产量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2年的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省内各育种单位新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在保山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综合表现,从中筛选出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新品种,并为大豆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大豆13号、云环资大豆5号、滇菽3号这3个大豆新品种丰产性、抗逆性好,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6%以上,适应在保山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引进适宜牟定气候区域种植的优质大豆新品种3个,比较其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等。结果表明,云环资大豆12号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达2 775.0 kg,其次是云环资大豆14号,产量2 752.5 kg,云环资大豆13号产量2 692.5 kg,位居第三。3个新品种比对照中品661(CK)分别增产54.2 %、52.9%和49.6%,增产极显著,均适宜牟定县中海拔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吉育2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大豆新品种吉育2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2006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东农87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早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0.1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4%。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3 219.7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5.9%。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24。吉育297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1.60%;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10℃活动积温2 400℃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增密减肥的产量形成机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以大豆普通品种辽豆11(L11)和耐密型品种辽豆14(L14)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2个品种为主区,2个种植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为裂区,3个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为再裂区,即150 kg·hm-2(N1,生产施肥常量),112.5 kg·hm-2(N2,减少25%施肥量),75 kg·hm-2(N3,减少50%施肥量),研究增密减肥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植株倒伏率、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30万株·hm-2条件下,耐密植品种L14的节间数、LAI、SPAD和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L11。施肥量在112.5 kg·hm-2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的产量、节间数、SPAD均增加,且在R5时期仍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植株倒伏率显著低于普通品种L11。耐密植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大豆新品种吉育3517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该品种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13年以垦02-728为母本、吉育30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406.3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平均增产4.9%,其中最高产量达4 400.0 kg·hm-2。202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697.2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平均增产6.8%,其中最高产量达4 285.6 kg·hm-2。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28。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油分含量两年平均23.40%,属高油品种。本研究还对其栽培模式进行了探索,并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示范,相比同生育期组主推品种吉育303增产7.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宁化县种植推广的烟后稻新品种,2022年宁化县引进华浙优223、平两优丝苗、乾两优馥香占、榕夏两优676等1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以晶两优534为对照品种(CK),开展品种筛选试验,考察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荃两优087产量为10 54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1%;晶两优8612产量为10 437.0 kg·hm-2,比对照增产13%;明兴两优164产量为10 38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4%;荃两优1606产量为10 312.5 kg·hm-2,比对照增产11.6%;冠两优华占产量为10 012.5 kg·hm-2,比对照增产8.4%;榕夏两优676产量为9 891 kg·hm-2,比对照增产7.1%;雅5优明占产量为9 811.5 kg·hm-2,比对照增产6.2%;这7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宁化县作为烟后稻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冀北坝上地区燕麦产量较低且年际间波动剧烈,探究品种多样性对燕麦种子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对保证燕麦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坝莜3号、蒙燕1号、坝燕6号、甜燕麦、白燕18号和KONA(美国)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2017-2019年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变化,并揭示燕麦产量变异的气象决定因子。[结果]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在78~99 d之间,其中坝莜3号生育期最长。同一品种生育期年际间变异较高。2017年、2018年和2019年6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2 872.51~5 860.55 kg·hm-2、3 194.70~4 841.50 kg·hm-2和3 117.50~5 193.75 kg·hm-2,年际间变异为11.7~29.2%。6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424.61、4 158.46和3 865.71 kg·hm-2,干旱年份(2019年)品种多样性的产量优势更加明显。品种多样性显著降低年际间产量的变异,6个品种平均产量的年际间变异率仅为6.7%。出苗-孕穗期降水量(PE-B)...  相似文献   

9.
将马铃薯品种(系)10-8-14、10-13-5、11-9-11、12-20-16与当地马铃薯品种合作88(CK)进行同田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系)10-13-5苗势强,结薯集中,大中薯率93.92%,田间评价好,小区平均产量46.63 kg,折合单产46656.65 kg·hm-2,产量居第1位,比合作88(CK)增产36.75%,综合性状好,适合剑川县种植推广。品种(系)12-20-16小区平均产量46.37 kg,折合单产46389.85 kg·hm-2,比合作88(CK)增产35.97%,苗势强,但结薯分散,居第2位,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剑川县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晋荞麦2号在晋北地区种植的最适施氮量,以苦荞品种晋荞麦2号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即0 kg·hm-2(N 0)、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N225)和270 kg·hm-2(N270),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晋荞麦2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2号的生育期;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2号的产量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21.36 kg·(666.7 m2)-1,比不施氮肥的对照增产36.56%;随施氮量的增加,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 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 株·hm-2、7.5×106 株·hm-2、9.0×106 株·hm-2分别记作D1、D2、D3)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钾和密度对胡麻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生育时期的推进,PAL、TAL活性迅速增加,在青果期达到最大值;青果期,各钾肥水平PAL、TAL活性较K0水平显著升高2.90%~16.78%、12.39%~33.72%,中密度D2水平下木质素含量较其他密度水平显著增加1.32%~14.01%,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密度水平差异显著;密度/钾肥...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金源806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金源80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于2010年以克山1号为母本,以(黑河38×吉育87)F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22L0015。2019-2020年参加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7.5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6.1%。202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33.1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8.2%。蛋白质含量40.71%,脂肪含量20.00%,蛋脂总和60.71%,中抗大豆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150℃左右。金源806是早熟、高产、优质、秆强、适宜机械化栽培的大豆新品种,适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推广,简要介绍香稻新品种龙稻20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龙稻20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母本龙稻21、父本龙香稻2号,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香稻品种。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698.0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6%;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69.8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5%。2021年2月3日,龙稻209获得植物品种权申请号(20211001119);2022年6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220047)。该品种生育日数142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播期试验和栽培技术要点。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浦东大黄豆为母本、以盐城赶江南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聚合育种、多年单株选择的系统选择法,育成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原系号16-01)。该品种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839.5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74%;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57.3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08%;202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10011。该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67.8 cm,有效分枝4.3个,单株结荚59.8个,每荚1.9粒,百粒重23.3 g,粗蛋白含量42.43%,粗脂肪含量18.79%,抗倒性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表现为感病。通豆13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合玉123的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合玉1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自交系合选04为母本,以自交系合选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 119.8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8.1%;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910.9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7.1%。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1L0020。合玉123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塔额垦区的食葵品种和种植密度,在塔额垦区开展品种和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主区设3个品种,分别为同庆5号、金禾8号、同辉32号,副区设4个密度水平,分别为M1(2.90万株·hm-2)、M2(3.33万株·hm-2)、M3(3.75万株·hm-2)和M4(4.16万株·hm-2),分析4个密度水平对不同品种产量及植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单盘粒重、千粒重、结实率、花盘直径和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3个食葵品种的产量均随着密度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且在3.33万株·hm-2(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同庆5号、金禾8号和同辉32号最高产量分别为4 027.53,4 063.26和3 956.19 kg·hm-2;株高和籽仁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宽、单盘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M1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糯玉米新品种哈糯2022的推广,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室于2016年,以自选白糯玉米自交系B103为母本和以自选白糯玉米自交系HA1303为父本杂交育成哈糯2022。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 148.9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糯262平均增产6.5%,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 520.7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糯262平均增产8.1%,2年区域试验总平均产量为17 834.8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糯262平均增产7.3%。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220032。哈糯2022外观白色,棒长约20 cm,品质好,甜糯适宜,食味品质88分。该品种在适应区需≥10℃活动积温2 250℃区域种植,青食期约91 d。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华纬1号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及杂交种选育过程、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华纬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和吉林宏兴高科农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以自交系J1136为母本、自交系J086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23004)。2021-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2 423.2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696增产7.8%;202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2 622.6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696增产7.5%,该品种具有早发优势强、性状整齐、耐旱性好、亲本繁殖制种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四季豆新品种,峨山县引进8个四季豆新品种进行大区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嘉宝特长、万农丰高端、江南1号、巨胜、青秀12号鲜荚单产在30115.5~33750.0 kg·hm-2,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花白色,鲜荚粉绿色发白,抗病害,建议扩大示范;新苗双青30号、快宝鲜荚单产分别为29607.0 kg·hm-2、29053.5 kg·hm-2,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抗病害,建议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云南省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育种单位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在保山市生态条件下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供生产应用。通过两年区域试验及各生态区域布点,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9.95万株/hm2的云环资大豆2号综合性状最理想,产量达3 322.35 kg/hm2,可作为保山大豆主推品种运用,从而弥补了保山市一直以来大豆新品种的空白。同时,也为优质大豆新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