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权,明代著名道教学者、农学家,其著作异常丰富,从宗教和科学的角度看,其著述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道教专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其农学著作有《?仙神隐书》、  相似文献   

2.
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其天道观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其理气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大有裨益。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天道本身的状态,也就是"诚",它大致有三个表现:一、至诚如神,二、恒久不息,三、精纯守一;第二,天人关系的维度,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其一,天道与圣人之道,在朱熹看来,天道等同于圣人之道;其二,天道与人道,朱熹认为天道规定人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乾隆时期关中地区的代表性农书《知本提纲·修业章·农则》为文本,探讨和总结了其中的的畜牧思想:其一,《知本提纲》重新客观评价了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拓展了畜牧业的内容,并提出了畜牧生产者须掌握多方面知识等,这些都类似于当今所说的"大畜牧业"思想。其二,《知本提纲》第一次将畜牧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形成了以"三才论"为核心的畜牧哲学思想,提出应在正确发挥人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地从事畜牧业生产。其三,《知本提纲》中畜牧业和种植业共享同一指导思想,两者在经营方式方面优势互补、以牧促农,体现了典型的农牧结合思想。《知本提纲》代表了古代畜牧思想的高峰,对当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有关茶事的记载,可谓是卷帙浩繁,但对茶道的记述,却实在不多。其中较详细的,除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外,就要数明代朱权的《茶谱》了。我们知道,茶道是古代文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饮茶方式。由于饮茶的文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素养,以及情趣爱好等,所以,自古以来,茶道的形式、内涵、气度、格调等也各不相同。自成流派的就更难以数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史文献并未把这些茶道流派都记传下来,致使今人已难究其概,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明代朱权,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而沉湎于文流道派,遂撰《茶谱》一卷,给后代留下了一份可贵的明代茶道研究资料,使我们得以从中获知明代茶道的一些真实面貌。朱权,据清张廷玉《明史》记载,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其封为  相似文献   

6.
贾然然 《中国农资》2014,(43):26-26
<正>近日,拜耳作物科学旗下的一个面向中国农民的服务品牌"农之道TM"在江苏丹阳举行发布庆典。据了解,"农之道"服务品牌涵盖了作物科学、材料科技以及医药保健等创新的农业与作物解决方案,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开发全新的技术,包括以保护田间环境的农药废水生物降解处理系统以及以咨询服务为主的农药零售店等,旨在向大众展示其背后的服务理念,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努力实践"科学创新美好生活"的杰出典范和全面展示。专家眼中的拜耳是发展的、合作的"农之道"产品发布会上,农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百事通》农特产品O2O体验馆是《农村百事通》杂志社与天街网联合开办的一家以"互联网+红色体验"为主题的农特产品线下体验馆。该体验馆位于井冈山旅游风景区核心地带,占地200多平方米,坚持"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互动经营模式,为广大游客提供"厂家直供、产品包邮"的便捷式购买方式,让您轻松出行、满载而归!农特产品O2O体验馆依托井冈山发达的旅游资源以及红色文化理念,准确的将该体验馆与"红色"相结合,在"红色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中主要研究范式有"单一主体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本文主要是在此三种理论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理念,并对这一主体定位所承载功能进行尝试性探析。  相似文献   

9.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东汉著名思想家、安定临泾(今镇原)人王符在《潜夫论·务本篇》中写到:"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有民也,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这里的一"民"一"谷",正好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与"农本思想"核心内容的体现。在周朝,"农耕文化"正是统治者实现这一思想的桥梁和最佳契合点。周族,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以作务庄稼的古老部落,周族统治中原前,仅仅只是一个诸侯国。依据姬姓周先祖四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可以把先周时期划分为三期(即早、中、晚):先周的早期在邰地(今陕西武功县)和夏都  相似文献   

11.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不仅在治国理政,现代教育方面有重要意义,在养生方面也自成体系。论文主要论述老子的养生思想,老子把"长生久视"作为自己的养生目标,把"道法自然"和"内外兼修"作为自己的养生原则,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遵循自然无为的法则,老子主张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道德经》里的养生之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修身养性,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权与《茶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汉宣帝时的《僮约赋》是首次提及茶事的一部书,唐代陆羽的《茶经》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丰富经验,亦是唐代文化在茶事上的体现。自此,谈茶论茗之书数见不鲜,略约粗算就可达一百余种。在这众多的茶书中,明代一位王室贵胄撰写的《茶谱》还是少为人知。《茶谱》,明初宁献王朱权所著。朱权生于明洪武年间,薨于正统年间(1378年—1448年),谥宁献王。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他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燕王起兵后,由于政治原因,迫将朱权从原封的河北会州(今热河平泉县南),改封到远离京畿的江西南昌。创巨痛深之余,他为求清静和韬晦,于南昌郊外“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朱权晚年信奉道教后,更是“托志翀举”,不  相似文献   

15.
木文从柏拉图的"理念”说与庄子的“道”论出发,从美的本体论、审美体验论、艺术本质论等二个方面分析比较柏拉图和庄子之美学体系,并进而由此引申阐发中西美学之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行农残检测极为苛刻的"绿色壁垒",使茶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围绕漳平水仙茶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中心问题展开,通过对漳平水仙茶产业现状的介绍,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性产业及企业战略和结构与同业竞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慎劝农事     
《资治通鉴》载,北魏皇帝为了“勉励”农民勤耕,曾下了道诏书,采取“计口授田”的方式,将百姓固定在土地上,强迫他们从事农业劳动,并下令各级官吏到乡间巡察,劝农民种这种那,自诩为此举是学圣人之道的“仁义之事”。这件事史称“魏诏守令劝课农事”。对北魏皇帝的这种做法,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却不以为是。他在《读<通鉴>论》中这样写道:“若农,则不志于得粟者矣。其窳者,既劝之而固不加勤;而劝之也,还以伤农。”简而言之,王夫之的基本观点是:历来传为美谈、作为德政的所谓“劝课农事”实质上等于伤农。他提出了“即民见天”、“天视自…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持守"道""事"并举的文化理想,明确提出以"道"为本、以"事"为变的价值原则,力图来解决终极玄思之"道"与现实规制之"事"间的对立分野。由此构筑完整的生命意义,实现"与化游息"与"与世浮沉"相统一的人生境界。这种文化理想的建构既是先秦以来道论的逻辑演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呈现。"道""事"并举,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化理想形态,更体现出《淮南子》对于大汉王朝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建构需要。《淮南子》所承担的对大汉王朝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想象和认同,是一项"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要略训》)的宏伟思想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4,(21):20-20
<正>近日,江苏中农农资有限公司针对江苏省蔬菜种植的发展趋势,联合山东农大等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并成功推出"果蔬仙"甲壳素复合肥。据悉,自2007年以来,江苏省内的蔬菜种植面积比重从14.07%上升到16.44%,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增加到682万亩,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大量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江苏中农决定将新产品经营方向定位为"水肥一体化、高塔硝硫基的果蔬肥料",同时通过前期与山东农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成功研制出"果蔬仙"甲壳素复合肥。该肥料在生  相似文献   

20.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它蕴含着宝贵的农业发展思想。从《论十大关系》发表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其丰富的内涵,对《论十大关系》中的农业发展思想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