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梯田是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甘肃梯田建设现状及梯田建设技术指标着手,分析了现有梯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标准梯田的概念及主要技术指标、生态梯田的概念和建设思路及主要技术标准、低标准梯田的定义和判别指标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2.
3.
晋西沟坝地-梯田-坡耕地农业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类型具有裙带关系,从沟坝地、梯田和坡耕地的演化与发展来看,具有从高位到低位的时空演化过程,其效益具有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迁变过程。通过对其效应的比较分析,明确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的潜势所在,并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甘肃省组织实施梯田建设工程,至2015年仅甘肃黄河流域梯田粮食播种面积就达136.4万hm2;全省依托梯田建设发展经济林果面积23.3万hm2(349万亩);依托梯田种植中药材9.2万hm2;在基础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利用梯田发展设施农业、高原夏菜、饲草基地等12.7万hm2(190万亩)。规模化的梯田建设,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旱灾害,而且改变了劳动生产关系,解放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发展。主要做法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规模建设;部门配合,齐抓共建;建管并重,保证质量;产业跟进,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5.
加大坡耕地改造力度 为新农村建设构筑基础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肃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8.6万km2,占总土地面积42.5万km2的90.8%,每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高达5.5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上干旱少雨、山坡旱地多,极大地威胁着全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多年来,甘肃的实践证明:梯田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功能,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强环境抗逆能力。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应确立梯田的基础地位,明确梯田发展战略,增加梯田建设投入,立足开发搞治理,进一步加强梯田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已成为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产业脱贫的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共修建梯田218.76万hm2,现有梯田每年调水能力可达8.22亿m3,保土能力可达0.84亿t,可增产粮食345.45万t,可节约土地面积68.89万hm2,可节约5 365.43万工日。近年来甘肃省以梯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林牧特色产品为抓手,以高新农艺技术为手段,促进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了显著作用。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梯田建设和部分人工梯田提质改造的步伐,以凸显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甘肃省打赢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秭归段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群众广泛采用石坎梯田为主的工程措施和植物篱为主的农林复合技术措施改良利用坡耕地。通过试验,对三峡库区秭归县相同坡度、坡向和土层厚度的坡耕地采取石坎坡改梯和定植等高植物篱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石坎梯田与植物篱均是改良利用坡耕地的有效方法;石坎梯田建设期投入费用高,涵水保土能力强,田坎无经济效益;植物篱建设期投入费用低,生产期运行费用略高于石坎梯田,成坎周期较长,涵水保土能力初期较低后期逐渐增强,生产期产出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植物篱与石坎梯田改良坡耕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库区秭归段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群众广泛采用以石坎梯田为主的工程措施和以植物篱为主的农林复合技术措施改良利用坡耕地。通过试验,对三峡库区秭归县相同坡度、坡向和土层厚度的坡耕地采取石坎坡改梯和定植等高植物篱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石坎梯田与植物篱均是改良利用坡耕地的有效方法;石坎梯田建设期投入费用高,涵水保土能力强,田坎无经济效益;植物篱坡地建设期投入费用低,生产期运行费用略高于石坎梯田,成坎周期较长,涵水保土能力初期较低后期逐渐增强,生产期产出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改造工程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扶贫开发和发展区域经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广大农民积极参,方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益。介绍了石楼县坡耕地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成效,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梯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梯田186.46万hm2,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平台,梯田已成为广大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分析了梯田的利用途径:大部分以种植满足粮食生产的农作物为主,约占梯田总量的80%,部分靠近村庄、水源的梯田发展蔬菜、果业等经济产业。结合实际,从新资源培育、产业开发、建设机制三个方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梯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庄浪梯田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浪县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如何高效开发利用梯田资源,改变落后面貌,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导致庄浪县农业生产落后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使该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甘肃梯田的发展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梯田的发展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王应期,周波(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21)(一)甘肃省梯田发展的历史和特点1.发展的历史。甘肃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历经唐、宋、明、清到民国时期,在山区已修成了不少坡式梯...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今后梯田建设工作,有序推动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天水市水土保持局于2014年对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一是对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汇总。二是摸清了全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对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利用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基于"梯田破碎度指数"评估低标准梯田的方法,摸清了黄土高原不同标准梯田的规模、分布。结合降雨、农业区划等因素,划定了旱作梯田建设适宜区。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和实地调查,评估了现状梯田利用方式。基于坡耕地、低标准梯田现状,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因素,确定了旱作梯田建设条件,初步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思路,旨在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大量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2012年甘肃省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总结了甘肃省在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做法,分析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坡耕地专项调查,查清了河南省坡耕地总面积、坡度组成情况、分布情况及治理现状。河南省5°—15°坡耕地占坡耕地总面积的70.7%,50 hm2以上集中连片面积占36.47%,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坡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3.8%,但粮食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11%;河南省15°以下的坡耕地面积较大,是将来坡耕地综合治理和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的重点区域。结合坡耕地现状调查,提出了分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主管部门立足规划抢抓前期工作,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建设进度督导,克服占地、串地难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取得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减缓、蓄水保土能力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等良好效果。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占地补偿难度大、定额标准过低、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坡耕地工程占地、串地补偿机制,尽快调整水土保持概算定额,加大中央投资力度并进一步降低或者取消地方配套资金。  相似文献   

18.
商洛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洛市坡耕地现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坡耕地治理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商洛市的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商洛市坡耕地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是甘肃省中部地区干旱县,也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全县总面积153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73km~2,占总面积的90%;总耕地面积6.27万hm~2,人均0.177hm~2,其中粮田面积5万hm~2,人均0.14hm~2,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的贫困县。 从70年代起,庄浪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20.
甘肃旱作农业区聚居着70%以上的农村人口,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大量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源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备资源。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梯田化建设,对于提高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从区域环境条件入手,分析了甘肃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潜力,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对策,旨在建立保障该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