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对葡萄霜霉病的生防活性,采用叶盘法分别测定了黄麻链霉菌NF0919发酵上清液、1.0×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F0919菌株发酵上清液、1.0×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6.2859、86.6038、69.9472和7.2636μg/mL。NF0919菌株发酵20倍液和1.0×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1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做预防性施药时,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1.55%和70.71%,2次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67.54%和68.19%;当做治疗性施药时,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59.72%和56.07%,2次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56.88%和57.46%。两种供试生防菌剂的防效相当,且保护效果与50%代森锰锌WP 300倍液均差异不显著,而治疗效果与40%烯酰吗啉SC 200倍液均差异显著。可见,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 WP对葡萄霜霉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木霉菌(M)、枯草芽孢杆菌(B)、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C)、荧光假单胞杆菌(P)、淡紫紫孢菌(D)、多粘芽孢杆菌(PP)6种微生物菌剂进行甜菜根腐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经6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CK)相比显著减低(P<0.05),发病率较对照降低18.18%~50.00%,病情指数降低2.27~5.87,各处理防效达到19.12%~49.45%,防效依次为C>D>B>P>M>PP。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善甜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其中M、B、C、D处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6种微生物菌剂可显著增加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加甜菜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的积累,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均高于对照,产糖量增产幅度达7.43%~38.05%,D、C和M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P<0.05),分别增产38.05%、28.49%和19.78%。【结论】施用菌剂能活化土壤养分,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效较好,优于木霉菌、芽孢杆菌单施,提...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发用于宁夏玉米茎基腐病预防的微生物菌剂.温室条件下检测了3株芽孢杆菌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研究了3株菌的相容性,田间试验验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拌土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与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R15、萎缩芽孢杆菌(B.atrophaeus)HR3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HR55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明显的预防效果和促生长作用;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菌剂M1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达60%以上;微生物菌剂M2在乳熟期的预防效果为58.31%,蜡熟期达65.10%.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乳熟期的防效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的防效之间有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明显促进玉米的出苗率和株高,对出苗率的促生效果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处理组的玉米产量高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处理组,有效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玉米秃尖长度.微生物菌剂M1和M2可以有效预防宁夏玉米茎基腐病,为粮食安全和玉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对葡萄霜霉病的生防活性。[方法]采用叶盘法分别测定了黄麻链霉菌NF0919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NF0919菌株发酵上清液、1.0×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6.285 9、86.603 8、69.947 2和7.263 6μg/ml。NF0919菌株发酵20倍液和1.0×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 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做预防性施药时,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1.55%和70.71%,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7.54%和68.19%;当做治疗性施药时,2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59.72%和56.07%,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56.88%和57.46%。两种供试生防菌剂的防效相当,且保护效果与50%代森锰锌WP 300倍液均差异不显著,而治疗效果与40%烯酰吗啉SC 200倍液均差异显著。[结论]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 WP对葡萄霜霉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防治生姜姜瘟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凯里市生姜特色农业发展,以当地凯里生姜为材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碧护、中生菌素和春雷中生菌素进行姜瘟病生物菌剂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生物菌剂中,以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最好,其发病率为9.69%,防效为75.42%,生姜折合产量为2 010.65 kg/667m2;春雷中生菌素次之,发病率为11.86%,防效为68.40%,生姜折合产量为1 922.32 kg/667m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对葡萄霜霉病的生防活性.[方法]采用叶盘法分别测定了黄麻链霉菌NF0919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NF0919菌株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6.285 9、86.603 8、69.947 2和7.263 6μg/ml.NF0919菌株发酵20倍液和1.0x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 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做预防性施药时,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1.55%和70.71%,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7.54%和68.19%;当做治疗性施药时,2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59.72%和56.07%,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56.88%和57.46%.两种供试生防菌剂的防效相当,且保护效果与50%代森锰锌WP 300倍液均差异不显著,而治疗效果与40%烯酰吗啉SC 200倍液均差异显著.[结论]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 WP对葡萄霜霉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微生物菌剂在糜子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齐黍3号为试验材料,在5叶期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6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6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改善齐黍3号的穗长、有效分蘖数、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产量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糜子各生长指标效果最好,籽粒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产14.90%和13.45%,可应用于黑龙江省糜子大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B1301、巨大芽孢杆菌Ap25、荧光假单胞菌P34、深绿木霉HB20111及上述药剂的组合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于2022年开展了7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组合剂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组合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其中巨大芽孢杆菌B1301+深绿木霉HB20111组合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达到了64.85%,与化学对照药剂噻唑铜悬浮剂68.39%的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微生物菌剂相比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明显,可以用作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9.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4种微生物菌剂对2个大白菜品种根肿病防治效果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得出施用微生物菌剂相比不同大白菜品种更能有效防治根肿病发生,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其中BD处理(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德高CR117)综合防治效果最佳,相较WD(清水对照),地上部鲜重增加20.98%,病情指数降低34.85,防治效果达47.70%;对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尤其是硝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的提升,可作为秦岭地区生物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三七连作田根腐病复合症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土壤熏蒸剂、枯草芽孢杆菌、选择性杀菌剂复配剂处理种苗和根围土壤为主要方法,对连作田三七根腐病复合症进行了综合治理试验。结果表明:(1)大扫灭(98%含量,30~40 g/m2剂量)、钾-威百(35%含量,40~60 g/m2剂量)和氰氨化钙(60~90 g/m2剂量)对三七连茬病土进行熏蒸处理后,真菌、杂草、细菌和线虫灭生效果达90%~99%,1年生与2年生三七成苗率显著提高,生长季前期3个月内根腐病复合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大扫灭灭生效果突出。(2)土壤熏蒸后,用G3菌剂(枯草芽孢杆菌)与单杀菌剂农利灵、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播前拌种和移苗前沾根处理,其中以菌剂与农利灵组合最好,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次之。枯草芽孢杆菌G3菌剂(2×1010/cfu/g用量3 kg/100 m2)单独施用,在田间温度低于15℃条件下无明显防效。(3)熏蒸 G3 化学杀菌剂复配剂1或2播种前拌种和移栽前沾根处理组合试验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不同菌株、不同剂型的菌剂与常规施肥(CK)进行田间应用对比试验,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对黄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用微生物菌剂较CK均可增产,其中,黄瓜增产8.6%~21.23%,水稻增产7.23%~10.41%;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黄瓜可溶性糖含量、减少黄瓜硝酸盐含量,喷施长柄木霉也可减少黄瓜硝酸盐含量;水稻施用固体与液体剂型的枯草芽孢杆菌、胶胨样芽孢杆菌混合菌可提高其直链淀粉含量。农用微生物菌剂应用于黄瓜和水稻后均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在品质提高的影响上较小,只有部分菌剂在部分指标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EM原液500倍液、EM复合菌200倍液和枯草芽孢杆菌430倍液3种不同生物菌剂开展铁皮石斛黑斑病防效以及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菌剂对铁皮石斛黑斑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复合类生物菌剂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土壤微生物添加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土壤养分、玉米秸秆腐解、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田间示范效果,于2014—2015年小麦季,采用大田栽培方式,分别在河北省辛集市、献县和保定市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在辛集市、献县和保定3地,施用以枯草芽孢杆菌B1514为功能菌的微生物菌剂,小麦的麦田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平均防效分别可达68.82%、81.42%和70.05%,土壤玉米秸秆累积腐解率3地平均提高19.26%,且在不增加总体作业工序的条件下,施用微生物菌剂可平均提高收入360元/hm2。此外,在枯草芽孢杆菌B1514大量分解玉米秸秆的过程中,也显著影响了土壤养分,3地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平均提高13.81%、13.85%和7.78%。综上所述,本微生物菌剂具备在河北省及相似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生产中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生长安全,防治穗颈瘟效果较好,其中破口前7d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300mL/hm2+有机硅助剂处理防效最高,达84.1%;破口前7d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225mL/hm2+有机硅助剂处理产量最高,达9321.0kg/hm2。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体,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NH+4供大豆使用,然而大豆生长后期固氮能力降低,因此选用绿色肥料复合菌剂检测大豆产量等是否提升,为农业上大豆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结瘤和产量的效果,通过大量盆栽试验,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快生型根瘤菌HH103、TY3-5-1 2株根瘤菌和3种单一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供试材料,对黑河43号大豆分别进行根瘤菌与菌剂的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根瘤菌与不同微生物菌剂下大豆结瘤数、根瘤干质量、鲜质量、株高、根长、单株质量、生物量、产量等数据。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提高农艺性状与生长发育,其中根瘤菌TY3-5-1主要提高大豆农艺性状;根瘤菌HH103主要是增加大豆的产量,2种菌株的结瘤数无明显差异;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菌剂;将2种根瘤菌1∶1混合形成复合菌剂对大豆的产量、结瘤和性状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根瘤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根瘤菌的配施下明显增加结瘤数,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微生物菌剂对餐厨垃圾与水稻秸秆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设置B1(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木霉菌);B2(有效菌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B3(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3种组合菌剂开展好氧堆肥试验,研究堆肥的温度变化以及发酵后的pH值、养分含量、碳氮比(C/N)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的温度变化、氮磷含量、C/N均有显著影响。T1(B1菌剂)、T2(B2菌剂)和T3(B3菌剂)处理60℃以上高温期分别持续8、5和4 d。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全氮含量分别为14.90、15.50和13.80g/kg。各处理全磷含量分别为4.87、4.17和3.70g/kg,各处理的C/N分别为20.94、22.63和22.65。其中,B1菌剂对餐厨垃圾水稻秸秆堆肥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几种生防细菌对茄子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JK2015菌对茄子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为52.54%和70.45%;而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2种病原真菌均无明显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只有3.48%~7.25%;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为:JK2015菌胶冻样芽孢杆菌JK02菌JK01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同时,为了明确生防菌之间的生长是否相互影响,采用平板划线共培养,探索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对它们之间包容性做出快速初筛,结果表明,JK01和JK02不能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包容生长,枯草芽孢杆菌不能与胶冻样芽孢杆菌包容生长,而其余菌株间都可以包容生长。这些结果可为微生物混合菌剂及茄子和香蕉专用生物肥料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