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2.
柑橘原产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禹贡》中记载:“厥包橘柚锡贡。”战国时代的《山海经》记述:“葛山其木多柤、栗、橘、楢、柚,杻”。屈原的《离骚·橘颂》,记载:“后皇喜树橘徕服兮。”古传提出:“蜀汉江陵千树橘”,成为古代致富之路。宋韩彦直著《橘录》(117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著,记载当时浙江有27种柑橘良种,以及柑橘的栽培、  相似文献   

3.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4.
清朝第一部刑律《大清律》及其附例 ,直承《唐律》《宋刑统》与《明律》,应为同一体系。《大清律》以及为适应清朝政治需要而增附的条例 ,都可以证明 :清朝刑法源于礼制并维护礼制。礼制仍然是决讼办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相似文献   

7.
张柏春 《农业考古》2000,4(1):179-196
一、引言 明朝末期,欧洲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为了开拓宗教事业,他们将欧洲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等介绍给中国人。 中国技术专家的务实精神有助于他们接受来自欧洲的文明。陕西泾阳人王徵(1571-1644)怀着济世利民的思想,热衷于构思各种奇巧的机械。他较早地接触了欧洲传教士和天主教,并请瑞士人邓玉函(Jean Terrenz,1576-1630)帮助编译传教士带来的有关欧洲机械的书籍,于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完成《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同年七月,《奇器图说》和《诸器图说》合刻于扬州。 过去,有许多中外学者…  相似文献   

8.
清代进士登科录存世较少,查阅不便,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经风雨磨蚀,字迹漫漶,这使《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成为考察明清进士群体的重要资料。房兆楹、杜联苗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183;附引得》和朱保炯、谢沛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都是根据它编纂的。然而《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本质上却是一种以新闻宣传、市卖盈利而非保存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在清代还存在着坊问盗刻本。该书在记载进士的姓名、籍贯方面存在数量不少的误刊,其中部分误刊也被“引得”和“索引”所延续。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编撰的《全国林业图书综录》(以下简称《综录》),已于2000年5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成应,积累了内容丰富的林业科技文献,林业科技图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科技图书在促进学述交流,发挥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提高林业生产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综录》的出版是我国科技图书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为广大读者利用林业科技图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为今后对林业科技图书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综录》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太平御览》中内容同为“多言何益”的三则载录的比较分析,可推测出至少在宋代《墨子》里,当仍有与之相近或相同的文字存在;所载对话的发问者应为禽滑釐,墨子所作答语末尾应有“唯其言之时也”(或“唯言之时也”)一句;对话反映了墨子关于“言”的一些新的、值得重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2.
当前独立学院的基础课教学中照搬传统的高等教育中的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散、相互重叠、各自为阵、互不干涉的教学占据了本已消减的总学时中的相当部分,不利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从知识点的相互渗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融合等方面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 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台湾农业探索》2005,(1):48-48
本刊从2004年第1期起,陆续刊登一些台湾原版资料目录,本期资料目录主要从《台湾花卉园艺》、《农友》、《农业世界》、《农政与农情》、《兴农》等期刊中选录。如有需要代查全文者,可与我部联系,联系方式请见目次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李尔王》和《乱》两作品进行精心阅读基础上,对两部作品积极性了比较分析。主要从表现手法、情节线索和人物、主题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农桑易知录》撰者郑之侨故里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古代农学史,广东人著述的农书并不多见,故清代潮阳人郑之侨所撰《农桑易知录》能流存至今就尤显珍贵了。其书虽在光绪《潮阳县志》、张之洞《书目答问》、《清史稿·艺文志》、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等书有著录,但传本极为罕见(1),且国内对《农桑易知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某些误区。如对撰者生平了解不多,有的文章说,其“生卒年失载”;二是对农书所载农业生产技术反映的地域尚有不同意见,如有的说书反映清乾隆时期广东农业状况,有的则持批评态度。为使《农桑易知录》研究工作的顺利、深入进行,首先有必要对撰者家世、生平…  相似文献   

17.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经考证认为,陆羽《茶经》引文《神异记》有三处误读:一是《神异记》非《神异经》,二是晋丹丘子非汉丹丘子,三是瀑布仙茗产地之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背景、内容的完整性、辨证论治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整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可参考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版《伤寒杂病论》编写,或按总论、外感篇、杂病篇三部分编写,或按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特色病种篇三部分编写等整合的建议,整合后有望改善现中医院校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教学的不足, 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更全面、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  相似文献   

20.
在《新序》、《说苑》中,有引《诗》者一百零二章,其中有近五十处据《韩诗外传》而引。文章通过把这近五十处引《诗》与《韩诗外传》的原文进行比对,分析了刘向《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