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0—2016年统计数据,从云南茶叶生产、茶产品种类、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等方面探讨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借此分析云南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通过加强云茶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加快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推广,提升茶农整体素质,加快标准化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融合来促进云南省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茶园规模、茶叶加工能力、绿色及有机茶园、古茶树资源、茶产业综合产值、茶产品价格、茶农收入、茶企实力等9个方面分析了云南茶产业现状,同时分析了云南茶产业发展面临的9个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白叶1号茶的研发推广为浙江茶叶产业优质高效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浙江省白叶1号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等产业化情况的发展变化,分析白叶1号茶品种繁育、特色施肥、防灾减灾、种养结合、标准化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研进展,提出加快白叶茶品牌建设、机械化采摘、连续化加工、特色小镇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贵州省都是茶叶种植大省,正在向茶叶强省迈进。云南茶产品主要由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构成,以普洱茶为优势领跑全国黑茶产业;贵州近年凸显“三绿一红”品牌,目前发展生态黑茶为后起之秀。借2021年第四届贵州生态黑茶论坛平台,笔者通过分析云南普洱茶产业兴起,探讨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增进云贵两地茶科技茶文化交流,并以期为黑茶产业发展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昭平县种茶历史已有近千年,茶叶种植面积从少到多,茶叶加工厂从小型到中、大型,加工机械从土灶土法到机械自动化、连续化,茶产业发展较快。但昭平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茶企生产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欠佳;茶叶机械化程度不高,工效低等问题。采取组建营销公司,整合茶叶市场;狠抓产品质量,拓宽流通市场;加强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机械化推广力度等措施,推进昭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茶产业是我国生态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茶叶高质量发展和茶叶强省发展的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云南省生态茶产业具有供给生态优质茶产品、发挥高值生态服务效益、传承弘扬民族茶文化和支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态农业内涵特征。梳理和剖析云南省茶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实践与挑战,从构建现代生态茶叶生产体系、系统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打好民族茶文化牌和高质量发展生态茶产业方面,为云南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多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勇 《中国农垦》2013,(11):36-37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亦称闽东,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中心城市.闽东垦区现有14个国有农(茶)场和1个农垦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是闽东垦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曾为闽东垦区的经济发展、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1994年全省农垦实施企业改革,推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闽东垦区的茶园承包到户.此后垦区茶叶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规范,茶园老化低产,企业加工规模小,缺乏品牌和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持,致使茶叶市场陷入无序竞争,极大影响了垦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至2010年,茶园面积仅为1万多亩,较1994年减少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8.
勐海县作为中国有名的茶乡,其茶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由于茶企管理方式不科学、品牌意识淡薄、茶农对古茶树过度采摘、制茶工艺落后等问题,使勐海县的茶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勐海县的政府、茶企和茶农只能从实际出发,保护古树茶资源,加强无公害茶园建设;加强茶叶生产培训,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作为中国最适宜种茶区域之一,茶叶品质独特,生产优质茶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介绍了贵州省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和茶产业结构与布局,包括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茶叶品种等。虽然茶叶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成为贵州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份,但贵州省茶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正云县地处世界茶树起源地和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产业成为推进云县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末,全县茶园总面积1.448万hm~2,涉茶人口5万多户24万多人;有QS认证茶企业24户,云南省百强茶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户,规模以上茶企业7户;有茶叶初制所  相似文献   

11.
简述西盟县茶叶产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加工工艺,着力打造精品茶;加大投资力度,打造茶叶品牌;引进、培养茶叶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营销体系,扩大产品知名度;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安全、优质茶叶原料基地等对策措施,为做大做强西盟县茶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云南南涧县委、县政府为了搞活占全县面积99.3%的山区的经济,念活"山"字经,加大了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发展茶产业.全县按照公司带动基地和农户,农户和基地支持公司的基本发展思路,通过抓科技兴茶提高原料茶叶的品质,以招商引资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做大茶园规模,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茶叶产业对山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该县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茶企经营实力弱、茶园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加强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做好市场建设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寿宁县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南涧县是大理州茶叶主产县、云南省重点茶叶基地县及全国茶叶百强县。文章基于南涧县2021年底的茶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剖析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品牌弱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困难和短板,提出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和专业村建设、提升茶叶绿色加工能力、实施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推进、构建新型营销网络等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南涧县茶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康县进一步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步伐,提升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有力地推进了茶树良种化进程。今秋新植无性系良种茶苗"名山131"100万株,新建茶园970亩。康县茶叶具有历史悠久、生长环境好、有机成分高等特点,屡获"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和"世界名茶之乡"等殊荣,是我国典型的西部高海拔优质茶叶种植区。现有茶园5.6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8万亩,茶叶总产量55.4万公斤、产值4 000万元。近年来,该县把茶叶产业提档增效作为推动茶农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出台了支持良种茶叶发展的相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发展现状至2017年底,盈江县茶园面积发展到6680hm~2,茶叶总产量4349 t,总产值6807.6万元;有初制茶所103个、精制茶厂3个,其中获得QS认证企业有3个,注册自主产权商标6个,获得州著名商标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主要产品有绿茶和少量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等。二、存在问题(一)初制茶所少且分布不均,失管茶园面积大  相似文献   

18.
<正>今后,种植云南普洱茶的茶园将有"身份证"--《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明》证书。6月18日,云南省农业厅举行《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明管理办法》听证会。17位茶企、茶叶管理部门、茶农代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正昌宁县隶属于保山市,距昆明654 km,国土面积3888 km~2,总人口35万人余。昌宁县是澜沧江流域最主要的茶区之一,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和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是全国和云南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茶叶科技示范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截至2016年末,全县共有茶园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22,(9):47-48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针对云南茶园土壤养分不明、施肥随意性强、化肥施用出现两极分化、茶园化肥养分利用率低、病虫防控过多依赖化学农药、施药不科学、缺乏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等问题。在调查清楚普洱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茶树施肥现状和沼液产生量、沼液养分含量情况下,研究茶树需肥规律和茶叶化肥减量限量标准,分区提出茶叶最佳施肥量、有机替代比例、养分配比、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结合茶园套种绿肥控草减肥减药、沼液合理配施和化肥深施技术的利用,解决化学肥料使用量过高问题;结合病虫监测采用色板、LED灯、诱捕器、生物农药、应急性脂溶性化学农药及高效静电喷雾综合技术,解决化学农药过量使用、盲目施用后造成成本增加,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