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原因,阐述发病时的症状及危害,总结了发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小麦生产中发病面积较大、危害损失极重的常发性病害。笔者通过对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重点分析了气候、品种等因素对病害流行的影响,同时提出今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对策。1、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因素分析1.1气温对白粉病流行的影响(1)秋冬季及早春气温偏高,对病害流行有利。秋季特别是冬前气温偏高,可延长小麦在冬前生长时期,相应也延长  相似文献   

3.
信阳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河南省信阳市冬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季节流行进程,探讨了其发病规律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信阳市冬小麦区白粉病发病原因,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开始发病时间、危害程度等级、危害持续时间等4种气象预报模型,并提出了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本文通过试验,评价23%嘧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施用剂量,为生产上防治小麦白粉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和供试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小麦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f.sp.tritici;试验品种:小麦永良1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在明确了淮安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规律和影响流行因子的前提下,笔者结合该地区小麦生产实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小麦白粉病应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小麦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栽培条件、菌源变异等因素影响,其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对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如小麦赤霉痛、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和麦蜘蛛的识别特征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这些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为减轻江淮地区小麦病虫害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宁夏小麦白粉病严重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宁夏小麦的常发性病害,每年发生程度各不相同。2008年是继2003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本文结合小麦白粉病发生期间的气候特点、种植品种、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发病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病原菌特性,总结了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基因、抗性机制以及防治措施,并探索了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白粉病是黄瓜上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南北方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温室栽培的黄瓜上都有发生。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其次是叶柄;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对生产造成损失较大。25%粉星水悬浮剂是浙江禾揣农化有限公司新研制生产的杀菌剂,为明确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最佳使用剂量和防治效果,2004年4~5月笔者在露地栽培黄瓜上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特殊气候条件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危害与常规年份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在秋苗的感病率高;春季发病时期早,扩展速度快;中后期病情稳定期推迟,流行时间长,最终危害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适宜发病的湿度时间加长,雨日雨量加大,另外田间高密度群体和高湿度生境也给病菌提供了良好的增殖条件。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要以栽培调控和种子处理为基础,推广全程化学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来,随着耕作栽培、水肥条件、种植品种的改变,危害小麦的白粉病逐年加重.特别是高产社队,由于水肥充足,群体结构大,加之种植多是郑州761品种,发病更重,部分麦田未到成熟期就成片死亡,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1小麦白粉病1.1主要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白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成株期都可能发生,在病害初期病斑部位会长出丝状的白色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覆盖的霉层会渐渐变厚,慢慢变为绒毛状,期间颜色会从白色转变为灰色,到后期会散生出黑色小点。1.2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当春季的雨量较多时,特别是在4月份的雨量较多的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里下河麦区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率高,发生危害程度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该文总结了江苏里下河麦区近10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抗药性等方面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近5年国内小麦白粉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加强病情预警、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化学预防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以期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抗源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朱伟熊恩惠曹阳蔡士宾方先文王珏(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近十多年来,随着丰产、半矮秆小麦良种的推广,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的提高,造成了白粉病发病的有利条件,使其由局部发生、日趋严重,发展到1981年全...  相似文献   

17.
高翔 《陕西农业科学》2002,(4):21-24,26
小麦白粉病(Erysipk grnminis f.sp.tritici)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小麦生产中危害日益严重的病害之一。这可能与近年来半矮秆品种的广泛推广和栽培中施肥与灌溉水平的普遍提高密切相关。小麦白粉病由气流传播,专化性强,在小麦生育各个时期均可侵染。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白粉病发生比较普遍,石家庄地区常年种植小麦30万hm~2,发病面积都在一半以上,随着矮秆、高产品种的推广,大田密度逐渐增加,水肥条件也相应改善,近几年雨水偏多,白粉病有加重危害的趋势。以藁城市为例,随统一供种措施的实施,全市4万hm~2小  相似文献   

19.
白粉病在很多作物上均可发生危害,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较难的流行性病害。在辽宁锦州地区,白粉病虽然早已被农民所熟知,但由于其反复侵染,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让许多农民望而生畏。在保护地栽培环境下,闷热、潮湿、通风不畅、栽培密度大等因素使白粉病比陆地发病早为害重,往往给棚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一、白粉病 1.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颈等.发病时,叶片首先产生褪绿黄色小点,后慢慢扩大成椭圆形或圆形,同时上面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有时颜色呈深褐色,叶正面病斑比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严重.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先从基部叶片发病,然后上升到旗叶和穗部. 2.发病条件 小麦生长旺盛、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大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