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是甘肃省中部地区干旱县,也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全县总面积153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73km~2,占总面积的90%;总耕地面积6.27万hm~2,人均0.177hm~2,其中粮田面积5万hm~2,人均0.14hm~2,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的贫困县。 从70年代起,庄浪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2.
3.
梯田是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甘肃梯田建设现状及梯田建设技术指标着手,分析了现有梯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标准梯田的概念及主要技术指标、生态梯田的概念和建设思路及主要技术标准、低标准梯田的定义和判别指标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梯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梯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的出现,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进步。梯田修筑历史悠久,而且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山丘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修筑梯田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已经出现了雏形的梯田””。我国的梯田,以数量多、修筑的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梯田的雏形期、梯田的形成期、梯田建设与治山治水的结合期、梯田工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期。 一、梯田的雏形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前后),这一时期以便于耕作和保水保肥、增加产量的小面积区田形成为标志,并且已经注意到了修筑山地池塘,以收集径流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6.
秦安县是甘肃中东部的干旱贫困县,人多地少,山多川少,不断增长的人口环境和贫乏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该县坚持修梯田、治流域、调结构,以梯田工程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陇西县多年来坚持梯田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介绍陇西县开展梯田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建设成效,提出了对梯田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认为只有确立梯田的基础地位,加快坡耕地改造步伐;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大机修梯田建设投入;立足产业开发,建立梯田建设长效发展机制;加强领导与协调,建立切实可行的协作运行机制,才能使梯田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水县机修梯田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清水县机修梯田的建设经验和建设成效,针对机修梯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发展对策,认为在整合项目资金、建立协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将机修梯田建设与发展产业相结合,能够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梯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梯田186.46万hm2,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平台,梯田已成为广大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分析了梯田的利用途径:大部分以种植满足粮食生产的农作物为主,约占梯田总量的80%,部分靠近村庄、水源的梯田发展蔬菜、果业等经济产业。结合实际,从新资源培育、产业开发、建设机制三个方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梯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梯田是甘肃旱作农业的基础工程 ,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截至 1999年底 ,全省已累计兴修梯田 14 8 93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5 7%。提出到 2 0 10年全省梯田累计达到 2 40 4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92 3 % ,基本实现梯田化目标。提出了梯田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安定区坚持"水保立区"战略,把梯田建设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探索出了自然条件严酷地区一条通过梯田建设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安定区在梯田建设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正> 关川河流域有耕地面积124.47万亩,其中坡耕地100.55万亩,占80.8%。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仅425.1mm,多集中于7~9月,平时干旱缺水,汛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亩产徘徊在50kg左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50年代以来,特别是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引进外资进行开发治理以来,把梯田建设作为一项控制坡面水土流失、解  相似文献   

13.
梯田是一项体现水土保持技术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对梯田的发展已提出了新的要求。梳理定西市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论述梯田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局部小气候、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时代梯田建设要及时开展建设后评价、构建梯田新格局、加快老旧梯田改造、科学推进撂荒梯田复耕复种、推动梯田旅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梯田建设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泾川县始终坚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泾川县梯田建设管理机制,包括规划先行、综合治理开发,综合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监管、规范运行程序等。泾川县梯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加快梯田建设步伐,注重产业配套开发,加强项目整合力度,充分利用惠民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正>我省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从8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狠抓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赞扬.我省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地形复杂、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环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6%,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6%.严重的干旱和水土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高效农作物无法种植,直接影响全省农业生产整体效益,严重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所以如何搞好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思考和反复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定西市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梯田建设始终摆在农业基础产业的突出位置,坚持常抓不懈,为促进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打造了基础平台。总结了梯田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梯田化建设的目标、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对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利用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基于"梯田破碎度指数"评估低标准梯田的方法,摸清了黄土高原不同标准梯田的规模、分布。结合降雨、农业区划等因素,划定了旱作梯田建设适宜区。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和实地调查,评估了现状梯田利用方式。基于坡耕地、低标准梯田现状,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因素,确定了旱作梯田建设条件,初步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思路,旨在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已成为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产业脱贫的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共修建梯田218.76万hm2,现有梯田每年调水能力可达8.22亿m3,保土能力可达0.84亿t,可增产粮食345.45万t,可节约土地面积68.89万hm2,可节约5 365.43万工日。近年来甘肃省以梯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林牧特色产品为抓手,以高新农艺技术为手段,促进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了显著作用。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梯田建设和部分人工梯田提质改造的步伐,以凸显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甘肃省打赢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渭源县把机修梯田与马铃薯产业相结合,使二者同促进共发展,形成了“贷款—修梯田—种马铃薯—增收益—还贷款”的梯田建设模式,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宁夏固原隔坡梯田模式建设内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以来,固原县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了隔坡梯田模式研究。截至2001年底,固原县共完成隔坡梯田1 000 hm2,隔坡种草2 000 hm2。据调查,隔坡梯田较同类地区连台梯田粮食产量增加750 kg/hm2,较同类地区坡耕地粮食产量增加1 500 kg/hm2;实施隔坡梯田模式与常规建设梯田、造林、种草相比,单位面积投资减少30%,节省劳力50%,介绍了该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