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莽蒸馏器出土于高规格的贵族墓中;其功能完备,结构独特,近年来考古发现数件汉代蒸馏器实物,这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甑式蒸馏器,表明中国蒸馏技术起源较早,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西方的蒸馏技术在13世纪左右,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征得到融合发展,最终促进了中国蒸馏酒—白酒的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沙田柚为原料,优化柚子发酵原酒的蒸馏工艺,并分析向一次柚子蒸馏酒中添加柚子果皮后其二次蒸馏酒理化特性和感官风味的变化。结果发现,一次蒸馏于15%(V/V)取酒,可获得低甲醇含量的柚子果酒,二次蒸馏于58%(V/V)截酒,可得低甲醇含量的柚子果酒。感官评价分析发现,随着柚果皮添加量的增加,二次蒸馏酒的苦味感明显提高,优化后的最佳柚果皮添加量为1%。GC-MS分析结果表明,柚果皮的添加对其二次蒸馏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二次蒸馏酒中月桂烯和柠檬烯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对LNK871凯氏定氮快速蒸馏器和半微量凯氏定氮仪在蒸馏测定结果、蒸馏时间、回收率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关于先秦时期青铜农具的研究,学术界专家学者依据出土文物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相对而言,学术界对周原地区出土的先秦青铜农具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周原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青铜农具与国内其它地区出土青铜农具的对比研究,认为周人在西周时期开始探索使用青铜农具,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使用大型青铜农具。  相似文献   

5.
蟠桃蒸馏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蟠桃蒸馏酒的生产工艺,筛选出适合蟠桃发酵的酵母,同时对发酵条件及发酵过中各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通过蟠桃发酵原酒不同的蒸馏方式对照,人们更容易接受混合蒸馏酒的口感。  相似文献   

6.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兴林 《农业考古》2005,(1):197-200
汉代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汉代农业考古资料的出土一直伴随着今天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是田野考古资料中的大宗。单就水稻来说,其种植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社会地位上升等等,都有充分的考占资料来说明。出土材料无疑对深化汉代稻作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汉代稻作考占资料的出土情况作一初步梳理,对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值得注意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汉代稻作的专用农具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何洪源  李晶 《农业考古》2001,(3):155-158
许久以来,专家学者对青铜农具的起源及商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等问题,多有见解。犁 铧,即木犁前端所套金属刃,也就是耕地用的犁头。它到底始于何时?也是众说纷纭,并因 之滋生许多异论。大多资料认为:铜犁在春秋以前尚未使用,战国时期虽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随着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尤其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480多件青铜器中, 有农具多件,其中包括两件青铜犁铧。由此,便使得在我国商周青铜文化的繁荣时代是否已 有铜犁的使用,这一悬而未决的课题终于明朗化了。“新干商墓青铜犁的出土,将青铜犁的 出现提早…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拙作《西汉鎏金铜马的科学价值》承蒙贵刊去年一期转载,得以与《农业考古》的读者见面,至为感谢。唯近来学习略有所得,觉得汉代的马式应有两种,即有专门鉴定各部位发育状况的静态马式和鉴定奔走能力的步样马式。鎏金铜马(图一)是前者,而甘肃雷台汉墓出土的著名的青铜天马踏飞鸟像(图二)则属后者。青铜天马踏飞鸟像为马式的观点,顾铁符先生已有专论,不再赘述。然而,在这里主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其为专门鉴定大宛马的步样马式。大宛马的步法,与一般马的步法不同,是左侧  相似文献   

9.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绍兴邻县  相似文献   

10.
汉代出土的铁镰数量较多,种类丰富,遍及全国各地。本文通过考古类型学方法对汉代出土铁镰的形制进行阐释,提出随着冶铁工艺的进步和简化“锻銎技法”的出现,汉代铁镰发展逐渐定型。此外还分析了汉代铁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装柄方式、功能的分化及对汉代农业生产的影响,认为铁镰在汉代应不是作为单一的收割工具,其功能可能产生了分化,不同类型的铁镰可能有不同的最佳使用场景,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 测定氮素是土壤、肥料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项目之一。长期以来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耗电能多,时间长。为了提高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本着节能高效的原则,采用ZD型凯氏定氮系列中的多功能架空式消煮器(简称ZD-1消煮器)及2管半自动蒸馏器(简称ZD-2蒸馏器),进行了有关的试验与分析。一、试验内容与方法1、标准试剂回收试验:分别吸取浓度为1mgN/ml的标准溶液1、2、4毫升于凯氏消化管内,置于ZD-2蒸馏器上蒸馏,用2%H_3BO_3吸收,以标准盐酸滴定,各平行测定5次。2、不同装置测定结果比较试验(1)本所原用定氮装置(下称常规定氮装置)①称土样1.0000克于凯氏瓶中,加催  相似文献   

12.
商代西周有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出土商周铜农具的统计,结合几批青铜农具范的出土以及一处青铜器窖藏的发现,得出商代西周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农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建国以来,枣庄市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铁农具,对探讨汉代冶铁工艺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简述如下: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1),其中有大小犁铧、、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新干县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墓,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农具。该墓为一棺一椁,椁室长8.22、宽3.6米,共出土青铜器480余件,玉器100余件,陶器300余件。青铜器数量之多,造型之奇,品类之全,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江南地区所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新干农具及相关出土实物的分析与对比,论证新干农具非实用工具,而是礼器,并尝试解读这种礼器背后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吴城文化研究》中青铜农具已经在吴城地区大量使用的说法表示疑惑,并从铜矿、商代社会结构以及青铜的机械性能三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西汉)一号无名塚一号从葬坑的鎏金铜马,不仅展现了我国西汉前期高度发达的冶金、铸造技术和艺术家的卓越才华,而且为研究汉代马的体型、来源提供了又一个实证。这匹铜马的造型,使人联想到50年代在四川彭山县出土的陶马和70年代在贵州兴义县出土的铜马。其艺术风格虽然与前出两件迥然不同,然而马体质的干燥、细致和悍威勃然的神态却如出一格。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古代养马业空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据《汉书》记载,汉景帝时期在西北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冬,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东首黄河河务局院内施工中,发现了一处与冶铁有关的遗存,出土一批铁器及陶制铸范.铁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和日用杂器等,其中出土农具6件,器形包括直口锸、铧冠、锄板和竖銎镢,笔者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本文主要对这批器物作简单介绍,对济南地区出土的战国汉代铁制农具材料略作梳理,为同仁研究提供一些基本材料,就济南地区战国汉代农业研究问题提出几点粗浅想法,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楚国农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周时期楚人使用什么生产工具,文献乏载,地下出土的实物也极少。1960年,今鄂西秭归鲢鱼山发现了时代为西周或略早的打制石斧2件和砍砸器3件。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今鄂西和洞庭湖沿岸发现了被视为是西周早、中、晚各期的楚文化遗存,却未见生产工具出土。迄今为止,属于西周早、中期的楚国铜器尚未发现,因而谈不上有当时的青铜生产工具面世。西周晚期,楚国的青铜礼器、兵器、乐器均有出土,但仍未见有青  相似文献   

19.
汉代视粮贮为“天下之大命” ,粮仓的修建在汉代逐步得到完善。一、汉画像砖中的粮食收藏“收获”画像砖所描绘的是收割稻谷以及选收谷种的场面 ,其对于谷种的保存应和《胜之书》记载相同。“舂米”画像砖所描绘的栅栏式粮仓 ,既通风又防潮气侵袭。“告贷”画像砖所描绘的仓房立于较高的台基上 ,夯土高台在秦汉时期处于顶峰。“乞贷”画像砖所描绘的仓房座北向南 ,可见汉代已考虑到怎样保证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二、汉代的陶仓模型西安市东郊出土的 2 5件陶仓 ,肩部朱书“黍粟”、“小麦”等字 ,说明已能按照不同种类的粮食储藏在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20.
宁波庶来遗址春秋时位于越国后方。遗址中曾出土了部分具有特色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青铜双孔刮削器此前未曾见过,通过分析其造型特征、发现其具备了造型轻薄、双孔、锯齿等铚的几大要素,因此认定应该是春秋时期的青铜铚,在比较其与吴越地区其它青铜铚在造型特征、使用方法上的异同后,认为庶来遗址这件青铜铚代表着青铜铚的一种类型,极具有典型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吴越时期此地的农业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