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究野生与种植博落回不同部位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采集明溪野生、明溪种植、光泽野生的博落回样品,利用HPLC方法对各部位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18.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与种植博落回除茎部中的原阿片碱含量...  相似文献   

2.
小果博落回中5种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出一种简单快速提取与分离小果博落回5种主要生物碱的方法,采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φ=50%的乙醇提取液,将总生物碱分为苯并菲啶类化合物和普罗托品类化合物;对苯并菲啶类化合物采用化学转化法和一次柱层析,获得碘化血根碱和碘化白屈菜红碱;对普罗托品类化合物进行一次柱层析,获得原阿片碱、隐品碱和别隐品碱。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和适宜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屈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育期内主要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采收期及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PLC测定白屈菜生育期内地上、地下部分6种生物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黄连碱、血根碱、小檗碱、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白屈菜的地上、地下部分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各单体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除了黄连碱外,其他生物碱的含量地下部分均高于地上部分。白屈菜地上部分最适宜采收期为盛花期后,种子逐渐成熟的7月份;地下部分适宜采收时期为茎叶枯萎后的10月份。  相似文献   

4.
张艳焱  徐剑  张永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22-13323
[目的]测定贵州不同产地苗药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反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屈菜红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1%磷酸水溶液(V/V,28∶72),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总生物碱、白屈菜红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和99.8%;RSD分别为2.71%和0.40%。[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原阿片碱和α-别隐品碱是普罗托品类生物碱中重要的两种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其还具有抗寄生虫生物活性,将是一个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开发的新选择。近年来,兽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逐渐开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文章综述了近十几年来这两种生物碱在大鼠、兔、比格犬等动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法研究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及其含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及叶中白屈菜红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根用75%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85%,提取35 min;茎用8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75%,提取30 min;叶用5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85%,提取40 min。人工栽培的白屈菜植株根6—9月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野生白屈菜;野生白屈菜植株茎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屈菜茎;6、7月份野生白屈菜植株叶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而8、9月份则相反。白屈菜红碱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核桃叶枯病病原菌、龙胆斑枯病病原菌、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南瓜枯萎病病原菌、新月弯孢霉等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博落回饮片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建立提供参考,以博落回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博落回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和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4部4部要求,测定博落回饮片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初步拟定博落回饮片质量控制标准。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血根碱的含量在0.27%~0.71%,平均0.43%,在0.08~1.04μg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24%,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博落回饮片的质量检测。初步拟定博落回饮片标准为水分含量≤13.0%、总灰分≤8.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17.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7.0%、血根碱含量≥0.20%。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d)R.Br.)提取物—血根碱(制成血根碱酊剂)、总生物碱对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玫瑰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osaceum)、许兰黄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leini)、红色毛癣...  相似文献   

9.
建立金银花中4种绿原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简称QAMS),验证该方法在金银花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以绿原酸为内标,分别建立绿原酸、果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金银花中果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对金银花样品同时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测定金银花中6种咖啡酰奎尼酸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所得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2种测定方法得到的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以绿原酸为内标同时测定果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与异绿原酸C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金银花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白芍中3种芍药苷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芍药苷为对照品,同时测定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白芍中3种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RSD均小于5.00%,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度、重现性良好。[结论]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白芍3种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中得到较好的验证,可用于白芍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法从绍兴鸭的肝组织基因组DNA中扩增出α-干扰素基因,插入pUC18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将成熟α-干扰素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α( )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复性后,进行抗病毒活性的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sxDuIFN-α)由576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91个氨基酸.该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鸭α-干扰素基因(X84764,AB12886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和9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9%.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量为20.7 kD的DuIFN-α.该产物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显示出具有明显的抗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及鸭瘟弱毒疫苗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羽衣甘蓝花青素的定位及含量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羽衣甘蓝植株中花青素的分布及组成,利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叶羽衣甘蓝和白叶羽衣甘蓝纯系茎和叶中花青素的分布情况,测定紫叶羽衣甘蓝叶片中花青素相对含量,并通过HP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主要分布于叶表皮细胞邻近的叶肉细胞,并以下表皮邻近叶肉细胞居多,茎中花青素集中分布在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薄壁细胞中,整个茎表现为越靠近上部花青素分布越少;白叶羽衣甘蓝心叶、外叶和茎中均未观察到花青素类物质的存在。在10 ℃条件下生长的叶片(心叶和外叶)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20 ℃条件中生长的叶片中的含量。紫叶羽衣甘蓝中共鉴定出9 种花青素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5-葡糖苷、矢车菊-3-槐糖-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对香豆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咖啡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阿魏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草酸酰-对羟基苯甲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芥子酰)-5-葡糖苷、飞燕草-3-葡糖苷和飞燕草素-3-葡萄糖(咖啡酰)-5-葡糖苷。紫叶羽衣甘蓝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高度酰基化和糖苷化的花青素苷,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花青素苷应用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猪γ干扰素的基因克隆、改造、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提取经ConA诱导培养的猪外周血白细胞总RNA ,RT -PCR扩增出猪IFN -γ基因并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是含有信号肽的猪IFN -γ的完整基因。设计 1对引物亚克隆猪IFN -γ成熟蛋白基因并对其5′端前 2个稀有密码子进行大肠杆菌偏嗜性改造。经测序鉴定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LC ,并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 7mol·L-1盐酸胍的变性液溶解及 0 5mol·L-1盐酸胍复性液复性处理 ,表达产物进行脱盐、凝胶层析纯化。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结果表明 ,重组猪IFN -γ具有较高的干扰素活性 ,约为 4 5× 10 6U·mg-1。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制备出用于检测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无试剂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2,4-D的检测范围为1-5000 ng/mL,检测下限为0.5 ng/mL.该方法提高了2,4-D抗体的固定量,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为2,4...  相似文献   

17.
HPLC-RID测定甘蔗茎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D)测定甘蔗茎节3种主要糖分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摒弃有毒流动相乙腈,建立一种无毒、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该法通过乙醇浸提,采用Waters Sugar PakⅠ色谱柱(6.5 mm×300 mm,10μm),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0.4 m L·min-1,柱温90℃,检测器温度35℃.检测方法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RSD为2.77%-4.5%(n=5),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达95.4%-101.8%;能满足甘蔗及相似作物中3种糖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异黄酮类混合物。其中有染料木黄酮等多种天然状态化合物 ,主要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剂等 ,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经期综合症有较好的疗效 ,在欧美发达国家用量较大。为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鉴于国内外用户对该产品中的铅、砷含量的要求。笔者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重金属测定法及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测定砷的方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对比后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豆异黄酮中的铅、砷含量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①样品自华北制药集团…  相似文献   

19.
将超声搅拌悬浮液进样技术应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成功地测定了茶叶中铜、铁、锌、铅、镉的含量,此法快速、简单、准确.样品在(80±2)℃烘干4 h后,研磨过160目筛,然后加入5 mL 0.15%琼脂悬浮液,用超声搅拌混匀后直接上机测定.测定结果与传统湿法一致,t检验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相对误差<±0.96%.  相似文献   

20.
从内蒙古乌梁素海淡水水体分离得到一株产油微藻DZ306,通过形态观察可知其为Nitzsc hia.sp..建立了尼罗红染色快速检测油脂含量的方法,并对该菌株的油脂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A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PCR扩增该菌株18S rDNA序列,测序获得长度为1 562 bp的片段,用BLAST软件对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其与N.palea的相似度为99%;用ClustalX软件进行多序列对齐排列,用MEGA4.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算法构建进化树,证明所分离得到的微藻DZ306为Nitzschia pal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