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消退曲线呈凸形,而牧草地土壤(山地栗钙土)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水势消退曲线呈凹形.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后者所持水分的有效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以祁连山地区水源涵养林为例,通过实物资源核算和环境资源价值量核算,论述了该区水源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车克钧  傅辉恩 《林业科学》1992,28(4):290-296
以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建立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的评价模型:E=E_d+E_e+E_s;以E与生产投资I的比值为计量水源林的效能指数T,T=E/I。并以祁连山寺大隆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实测资料和社会调查数据为计量评价参数,确定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系统。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指标为11.93;其中生态效能和社会效能分别是直接经济效能的4.51倍和6.05倍。说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现行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的经营方针是正确的。建议河西各受益部门应按水资源效能总收入的0.5%缴作水源林再生产费,以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及经验进行论述。内容涉及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冻土水文等领域,尤其关注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分动态及时空分配、森林对降水及河川径流的调节、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水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祁连山水源林更新的生产过程,说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当前有较好的运用价值,初步确定了祁连山苔藓云杉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表面状况。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Costanza等人的方法估算了祁连山水源养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在气候调节、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防害、食品生产、原材料、休闲游乐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分别为:3840.32万美元,436.40万美元,3796.68万美元,174.56万美元,2182.00万美元,1091.00万美元,1571.04万美元和87.28万美元。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总计为13179.28万美元。  相似文献   

7.
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森林是全球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源涵养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水源涵养林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水源涵养林的效益及其计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阐述了水源涵养林对水土保持、涵养和净化水资源等的效能;论述了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及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并对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的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及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祁连山生态林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建群种-青海云杉的经营对策进行了浅谈,从理论上确定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中青海云杉林抚育采伐强度为20%,抚育间隔期为15年。  相似文献   

10.
对大青山白石头沟流域内的三种主要林分——天然白桦次生林、人工油松林、天然灌木林进行了部分气象要素的观测和部分水文、土壤等生态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白桦林气象效益明显,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蓄水、保水能力均优于人工油松林,天然灌木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冰川退缩,河川径流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功能。从森林植被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从各国的研究成果来看,普遍认为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可以增加流域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减少径流泥沙含量并能有效改善溪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金佛山方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山方竹(Chimonbambusa utilis)不仅是材、笋两用竹种,而且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竹种,但以往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较系统地揭示方竹蓄水保土的功能。本次对金佛山方竹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蓄水保土功能加以调查;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还结合调查其它的林分。通过研究其结果: 1.林冠截留量: 方竹>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2.枯枝落叶层蓄水量亮叶水青冈—方竹林>方竹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 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方竹林>亮叶水青冈—方竹林>马尾松林>枫香×麻栎林从而,本研究将为防护林建设中重视竹子的功能与作用,为适地适竹,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内土壤抗蚀性能的试验 ,提出了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不同林种、不同树种对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构、有机质及抗蚀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增强 ,并总结出在阿伦河流域以落叶松、小黑杨、柳树为主体的水土保持林 ,对土壤抗蚀性能提高最大 ,为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片麻岩浅山区常用的几种水土保持工程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水平沟与撩壕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程同水平沟、鱼鳞坑相比,可提高早春地温2℃左右,提高土壤含水量47.76%,比水平沟扩大根系营养空间2.7m~3,克服了“盆栽现象”。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黑土丘陵漫岗区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土保持林体系区域性生态效益进行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水土保持林具有较强的气温调节作用和减少水分蒸发作用 ;水土保持林内在生长季节各月平均湿度大于林外 ,并具有很强的截留降雨作用 ,平均截持率达 2 2 % ;并且改善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水保林树种结构的调整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中油松纯林比例过大造成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展了树种结构调整研究。20多a的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经调整后,松毛虫危害减轻,水土保持性能提高,植物多样性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稳定性强的林分。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沿海防护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是森林最主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在全面调查和广泛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对广西沿海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沿海地区可划分为 5大防护林类型 :1 潮间带防护林 ;2 海岸基干防护林 ;3 陆上防护林 ;4 农田林网防护林 ;5 村庄防护林。不同类型的防护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潮间带防护林和村庄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较强 ,前者更有利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及鸟类多样性的发育 ;后者对高等植物多样性的保育作用较明显。其它防护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作用均不强 ,这与它们所处的生境特点、防护林规模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