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建设新农村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要加强农村保障体制和组织化程度建设,要重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主导地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地位,这样才能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为了解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效果,填补有关研究空白,本文以北京为例做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政府在参与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力量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及合作方式还相对简单,建设项目偏重直接的经济投资,对医疗卫生、精神文化和社会公益等项目投入不足,一些建设还存在形象工程、破坏环境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政策鼓励、舆论引导和组织保障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为新农村建设培育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我国快速展开,作为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已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毋庸置疑,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文化唯物主义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何以可能,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性.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整体提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充分保障和尊重农民的文化发展权,自由发展与外部输入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嬗变,培育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关键.在青年农民成为新型农民中坚力量的今天,注重对青年农民素质的培育应该是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首要环节.在青年农民物质文化富足的情况下,对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关照已成必须.青年富有个性的特征,使得青年农民精神文化的属性更应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重新建构.然而反思目前青年农民精神文化建设徘徊不前的困境,纵然有青年农民自身的主观因素困扰,然更多的责任则在于政府关注不够、相关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所致.探索青年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解决之道和未来发展方向,当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视野中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梳理了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大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机遇与挑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大学的需求,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根本要素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本的投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则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促进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作为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本服务、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产品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机遇,突破困境,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下留守农民社会资本培育的困境及化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镇化持续推进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致使留守农民社会资本急剧下降,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资本缺口,加剧了留守农民贫困化,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发展。为此,培育留守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其运用社会资本能力以脱贫,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路之一。但是,城乡发展对资源的争夺、留守农民自身资源的不足以及民间组织与农村精英的自利,使得培育与开发留守农民社会资本陷入诸多困境。为有效培育留守农民社会资本,宏观上,应进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且重点向农村统筹;微观上,通过各类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民间组织组建等各种途径,加强有利于社会资本培育的基础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参与式小组和个体访谈,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科普试点关键人物和典型农户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农村科普传播者包括政府、科技团体、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专家、示范户、志愿者等;基本建立了县域农村科普投入、检查和激励机制,搭载了农村科普传播平台;政府主导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基础上和政府引导下多载体服务型农村社区群众性科普模式为目前我国农村科普主要模式,但科普方式及内容等仍缺乏长效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公益”和“产业”双轨运行的农村科普模式将是目前适应新农村发展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农民的文化权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到应有的文化权益,这将非常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当前农民文化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农村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文化的被动受众,未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传统文化的裂隙和现代文化的陷阱制约着农村文化自身的发展等。切实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肯定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避免现代文化的陷阱,建设符合新农村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农村文化,农民的文化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普期刊起到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对象是广大农民,农业科普期刊更多的是承担新农村文化建设,传播农业公共信息,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建议把农业科普期刊纳入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处在诸多利益分化调整时期,各种利益要素的分配调节出现失衡,民族间的物质利益需求矛盾与文化差异矛盾纠结在一起,使农村进入新一轮的矛盾多发期。特别是在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差异也成为诱导其它矛盾激化的根基。文章基于农村文化差异的现状和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矛盾根基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从理论上探讨在文化宽容视角下研究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并从以文化的宽容品格,理性看待民间族群文化的差异;以宽容的心态理性对待农民的利益诉求;以宽容的心态引导民族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农村民间法的乡土影响等四个层面阐述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从文化宽容视角研究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拓宽了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面临着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与自然风险等一系列风险,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用建立配套的农业保险机制来规避风险,将对整个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paths and phase characters of typical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were analyzed,such as the East Asian Model(Japan and South Korea),and Western European Model(Germany and the Netherlands).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big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and the latter is based o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both of them achieved the world’s leading level of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s Beautiful Countryside"represented by Anji,and"Zhejiang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 Base"represented by Xianju emerged in the county level.Motivation mechanisms for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including industrial system,infrastruc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loc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448-451
摘要:农民工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为我国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维权也存在诸多困境。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以及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目前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农民工维权艰难的主观要素,探索出培育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有效方法和途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维权困境的内在动力,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84-488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教育成本过高、办学规模扩展迟缓、办学方向与时代要求相背离、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等问题。为此,必须积极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的服务制度、创新职业教育的投融资制度、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福建省农村科技应用水平和需求状况的基出上,对福建省农村科技服务现状进行阐述,表明了应努力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水平,尝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核心、症结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由于特殊国情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得更为尖锐,解决起来难度更大。深入探索“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乃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始终是城市的摇篮和依托,农民始终是广大的人民群体。基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内涵及其表现,提出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农业物流体系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olicies of decentralisation and democratisation since the end of the New Order of Indonesia in 1998 have seen a major shif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ttention to the regions and widespread clamouring from local communities for more power in decision making and control over local resources. This regionalisation has led to a resurgence in interest in ‘tradition’ and a shif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as 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New Order. This article looks at contestations over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regency of Manggarai (in Flores Island, Eastern Indonesia) and how, while political elites retain an image of culture similar to the New Order, local communities struggle to reform tradition in their own way and to regain loc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9.
For many Polynesians migration is still framed within a particular spatial context, although on an enlarged scale – one that we have termed the New Polynesian Triangle. With its apex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o the east, Australia in the west and New Zealand in the south, this New Polynesian Triangle encompasses a particular field through which ongoing Polynesian migration and movement continues to occur. Movement within this New Polynesian Triangle is both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directional. While it is the movement of economic resources, particularly remittances, that has captured the interest of many agencies operating in the region, we argue that such economic flows are integrally linked with other flows – of goods, ideas, skills and culture – to form a single dynamic system of movement. Importantly, such flows are not uni‐directional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 as was assumed in times past. In developing ideas on the New Polynesian Triangle, we wish to move away from the dominant Western discourse of the Pacific Ocean as a barrier to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and towards the reclamation of the ocean as a conduit and source of connection and movement for Pacific peoples.  相似文献   

20.
新阶段西部“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林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525-525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